客观地评价后周和北周这两个王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8 23:0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10:20
摘要:北周武帝改革与后周世宗改革相距400多年,但双方却有许多相同之处,一是背景相同:都处于社会长期*,人民极度厌战的动荡年月;二是内容相同:都进行了严惩贪官,澄清吏治的*改革,轻摇薄赋,劝课农桑的经济改革,整顿军队,增强武备的军辜改革,并采取了组佛举措;三是作用相同:都开启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北周武帝改革为隋统一铺平了道路,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莫定了基础.北周(557-581年)与后周(951-960年)分属于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个大*时期,是动荡时代值得称道的政权.其之所以于*年月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北周武帝(560-578年在位)与后周世宗(954-956年在位)都进行了一场成功的改革,由此铺就了由*动荡走向统一安定的路基.尽管二者相距400多年,但两场改革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分析研究二者的改革,探寻其乱世获胜的诀窍,对今天的社会改革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改革的背景相同
北周与后周改革都处于社会长期*,人民饱尝战乱离苦的动荡年月.北周处于魏晋南北朝的大*时期.自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割据,群雄并起.其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中国各地被汉人军阀和少数民族酋帅切割得四零五散.这次大*,如以隋朝统一为下限,*时期持续了近四个世纪(含西晋的36年统一).这是继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后周处于五代十国的动荡年月.自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到960年赵匡撤陈桥兵变,事实上的*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即使以907年朱温废唐建梁计,*时间也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对比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迭更频繁,割据的政权更多,国土分割更细碎.淮河以南地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大致与东晋初期相当的国土面积分属于9个政权.终五代之世,淮河以南地区常有六七个甚至七八个政权与北方中原王朝并存.动荡的年月,频繁的政权更迭,残酷的战争,使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极度厌战思治.结束*,实现统一成了各族人民心仪神往的追求.北周与后周改革正是在这种乱极思治,分久求合的背景下,顺应民心,迎合*而进行的.改革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时势造就了两位乱世英杰.
二,改革的内容荃本相同
由于北周与后周立国时间都很短,北周存在24年,后周立国不满10年,且处于战乱时代,需要把主要精力倾注于安内和伐外,因此,双方改革的共同特点是虽然涵盖面较广,包括*,经济,军事等方面,但却较少重大制度的建树和改动.(一)与民休息1劝课农桑越是*时期,越需要面对如同生物界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而解决问题的途径又常常是武力征伐.可以说,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就难以在战争中取胜.因此,颇有天下一统之志的北周武帝与后周世宗都致力于恢复生产,与民休息.面对"百姓嗽嗽,道路以目"[I](卷11"晋荡公护)的凄惨现实,北周武帝深深体悟到"为政欲静,静在宁民;为治欲安,安在息役"川(卷5"武帝纪上)的道理,抓住社会要害问题,下令自正调以外不再征发任何赋税.又一再下沼释放奴脾和杂户.从保定五年(565年)到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先后四次下诏释放奴蟀,并诏令:"其有雇残孤老者,饥馁绝食,不能自存者,仰刺史守令及亲民长司,躬自检校,无亲属者,所在给其衣食,务使存济."川(卷6-武帝纪下)体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对"贱隶"的体恤之情.又于建德六年(577年)下诏放免杂户,"凡诸杂户,悉放为民.配杂之科,因之永削."仁'](卷6-武帝纪下)自西晋末到南北朝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造就了大量的奴脾和近于奴蟀的杂户,孝文帝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却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因此使中原地区的生产关系一度出现了逆转的迹象.大批没有劳动积极性的奴脾和杂户的存在,是生产关系的倒退,更是生产力的浪费.放免奴裨和杂户,使劳动者原本带有民族性的阶层划分失去了原有的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劳动*,为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五代是中国古代赋税最繁杂,最无章法的时代.军阀强取,守宰加征,诸如"拔丁钱","渠伊钱",''招须钱"等就是乱世民A的史实.来自社会底层,领悟民间疾苦的郭威和柴荣,始终把安民,减赋放在首位.显德三年(956年)下沼重定每年六月,十月分别征收夏,秋两税的上限时间,不得提前.显德五年(958年),又依据唐代元植的(均田表》,制成均田图,将长期以来被废弃的按实际亩数收税的办法颁行全国,并派艾颖等督各州县均定田租,整顿户籍.同年,下令把自唐初以来沿袭的为*放债取息的课户,体户归入一般民籍,*用项统一由国家发给律钱,杜绝了宫吏趁机肥私的渠道.
(二)严愁贪官,澄清吏治
为严惩贪官,北周武帝"用法严整",制定了(刑书要制》,规定:"(里)正,(三)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火卷6-武帝纪下),用重典惩治骄横贪纵的大族豪强,以正世风.后周君主更严惩贪浊,查(旧五代史》,因贪虐被处斩或贬黝的*比比皆是.方城县令陈守愚((旧五代史》卷112.周太祖记,下引此书,只注卷篇),考城县巡检供奉官马彦勃(卷112 周太祖记),供傣官武怀赞(卷111"周太祖记),原莱州刺史叶仁鲁(卷112-周大祖记)等均因贪残被处死;户部尚书张昭(卷ill "周太祖记 ),两浙吊祭使李知损(卷112-周太祖记),宋州节度使常思(卷113-周太祖记)等均因违法厚敛而被贬默;内供傣官孙延希(卷117-周世宗记),楚州防御使张顺及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卷119.周世宗记),贬后遇赦重任的壕州刺史齐藏英(卷117-周世宗记),亲军将领韩令坤(卷117-周世宗记)等均因贪读被处死或贬黝,从而改变了苛敛不止的积习.
(三)级佛废寺,抑制浮食
北魏时期,特别正光以后,崇佛日益严重,"自中国有佛法,未之有也.略而计之,僧尼大众二百万矣,其寺三万有余." [2]僧尼人数占编户人数的1/15.北齐只拥有黄河中下游的国土,却密布着3万多所寺院,200万僧尼,占编户人数的1/10.只拥有北齐一半人口的北周,也有寺院万余所,僧尼百万人,约占编户人数的1/100[31面对至盛至滥的佛教,周武帝于建德三年(574年)下令毁佛,"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il(卷5"武帝纪上)灭齐以后,又将毁佛*推广到北齐境内,使关西山东官私所建所有佛塔扫地悉尽,300万僧尼还俗,4万所寺庙被取缔,达到了求兵于僧众,取地于塔庙的目的.此后,"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大大增强了北周的经济,军事力量.就在毁佛的第二年,周武帝开始大举伐齐,第二年,灭齐统一了北方.可以说毁佛为北周灭齐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但隋朝以后,唐代帝王对佛教倡多抑少,战乱离苦的五代更为佛教的兴盛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因此,与周武帝四五百年之隔的周世宗同样面临着佛教昌滥的弊端.显德二年(955年),柴荣下令:废除一切未被朝廷特旨许可建立的寺院,禁止私度僧尼,严禁舍身,炼指,挂灯,带钳等野蛮行为,从而使30336((旧五代史)和(资治通鉴》记为30 336,(新五代史》记为3 336,本文采用前说)所佛教寺院被取缔,其中的僧尼转事农桑,原来的消费人口变成了生产人口,增加了*的财政收入.
(四)整顿军队,增强式备
北周与后周的军事改革各有侧重,北周侧重于军事制度的更动,而后周偏重于军纪的整顿.北周武帝从即位到亲政的曲折经历,使他透彻地体悟到在更易主帅如同儿戏的*年月,控制兵权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为此,他亲政后首先废除都督中外诸军事衙门,又"改军士为侍官",使府兵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工具;又扩大兵源,从均田户中的六等以上的人户中征选士兵,并招募部分汉人平民为兵,扩大了军事力最.周武帝所以灭齐统一北方,成功的军事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高平之战的险胜,使后周世宗痛切地感到由"三朝元老"组成的现有军队,老弱相杂,闲散徽惰.汰老弱,选精壮,是当务之急.于是下令在全国征选禁军,"不以草泽为阻,进于圈下,躬亲试阅,进武艺超绝及有身首者,分署为殿前诸班.[5]经过整编,"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甲兵之盛,近代无比,且减冗食之费焉.[61正是靠这支精壮军队,周世宗得以南征北战,在位"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
三,改革的作用相同
同样的背景.同样的举措.使北周与后周成了由乱到治,由分到合的过渡时期,两场改革各自开启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北周武帝改革,扫除了自北魏以来积聚的社会流弊,使北周力量逐渐强大,打破了与北齐的均衡
之势,仅三个月就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而且尽占陈的淮南之地.周武帝正值壮年引恨而亡,使他未能完成使"天下一统"的"经营之志",但他的改革和军事征伐为隋灭陈统一全国铺平了道路.
后周荡涤了自唐中期以来延存的社会弊端.国力空前强大.依托强大的国力,周世宗先后从后蜀,南唐,契丹手中夺回了21州77县.如果不是北取幽州的途中患病继而去世,周世宗很有可能成为如同秦始皇,晋武帝,隋文帝一样一统天下的君主.柴荣的英年早逝,使他的南征北战只起了为北宋铺路奠基的作用,历史把统一全国的使命交给了赵匡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10:20
北周是公元557年宇文觉所建,灭亡的原因是由于主弱臣强,被外戚杨坚篡夺了江山。后周是五代之一郭威所建,灭亡的原因依然是主若臣强,世宗柴荣死后,他的儿子年幼,掌握军权的赵匡胤一举夺取了后周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