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物人员角度论园区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8 23: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01:31
工业园区(1nstrial Park),日本和韩国称工业团地,中国香港称工业村。它是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结构,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企业地理集中的建设方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工业园区起到了引进外资、促进工业发展、解决就业、扩大出口和增加外汇收入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办各类工业园区对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新技术研发、振兴出口导向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上早期建设的工业园区中,美国硅谷、中国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韩国大德、以色列拉马特-霍瓦乌和爱尔兰国家科技园等八大工业园区的成功都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被公认为世界一流园区的代表。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发展迅速,拥有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领域,关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建立了一套适合园区自身发展的模式,例如硅谷,它通过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应对当地经济衰退,最终成为美国甚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之地。
我国工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起步于1979年的深圳蛇口工业区,到2000年底,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拥有总资产111亿元,净资产由开发时的2亿元人民币滚动发展到56.3亿元,年销售收入47亿元,税后利润近4亿元,连续8年取得AA*信用评级,有下属全资和合资企业 70多家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业,现在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金融、证券、旅游文化娱乐、商贸、港口、房地产、石化储运与销售、供水供电及通讯、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科技产业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企业集团。蛇口工业集团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出中国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家企业银行———招商银行;全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成为中国改革的“试管”、对外开放的“窗口”,并以经济建设的“蛇口模式”为世人关注。
近30年来,随着党*、*对工业园区各项*的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发展不断加快,其作用日益显现。工业园区的建设直接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如今,全国已经建立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苏州工业园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海南洋埔经济开发区)。长期以来,5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都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工业增加值7414亿元,工业总产值 30219亿元,税收收入1570亿元,出口1492亿美元,进口1339亿美元。工业园区作为现代产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其重要性愈加凸显。
首先,工业园区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拉动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火车头。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为例,该工业园区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二战后,新加坡是一个缺乏资源、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的弹丸之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新加坡建立了开发区,选择了以吸引*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此地区原本为荒芜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泽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1961年*计划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岛内已建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共占地8025公顷,已开发5069平方公里,包含了7000多家*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对新加坡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5%,雇佣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裕廊工业园区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且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发展活力。其开发模式一直是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又如,江苏省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间重要的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批准成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十三年来,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左右,累计上交*和省市各类税收460亿元。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亿元,增长19%,超过了青海全省GDP总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5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其中出口251亿美元,分别增长23%和31%;新增注册外资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在较高平台上继续稳步增长。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4% 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的进出口总额。
其次,工业园区在产业集群化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业集群化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工业园区专业化开发建设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最主要的力量。工业园区在依托一定的区域条件和资源禀赋基础上,对产业链下的各个产业聚集能力越高,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也就越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聚至麾下。有“亚洲硅谷”之称的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该园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 IT产业集群,英特尔、微软、惠普等IT巨头在此均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又如,国内珠江三角洲各工业园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了以计算机、家电为主的产业集群,百公里内即可完成90%以上计算机零部件、80%以上的手机部件以及100%的彩电部件的采购。工业园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可以形成资源高地、技术高地、人才高地,还可以大幅提高辅助产业的专业协作程度和产出效率。
再次,工业园区已成为产业升级与和谐发展的孵化器。园区经济的发展,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区域逐步走向城市化,工业园区随之也由单一工业化的经济功能区逐渐向多元功能的新城区发展,这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一些优秀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已印证了这种转变。昆山工业园区已经与昆山市融为一体,无锡高新技术工业园已与无锡新区融为一体,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甚至直接将市*等行政中心机构及商务区、生活区规划在工业园一期的核心地带。
第四,工业园区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1955年法国发展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了“增长极”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通过具有“增长极”的地区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如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以*推动型的发展模式设立若干个经济特区,从而改变了我国传统产业在地理上的分布特征,建立了以新兴城市为圆心、以新兴产业链的边界为半径的动态的增长极。由于这种增长极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偶然性,所以在后发优势地区内利用以*为主的开发区建设模式,可以在资金、土地、劳动力要素供给方面提供低成本的流动,从而加速本区域内增长极的形成。增长极往往也会带来很大的技术溢出,从而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和建立区域竞争优势。
显而易见,工业园区的发展绝不是仅仅实现资源转换、循环利用、增加GDP、增加税收和解决就业,更重要的是工业园区能通过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提升全省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成为青海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