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8:20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9 19:48
东乡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民族(裕固、东乡、保安)之一,主要聚居在东乡族自治县以及积石山、广河、和政等地,也有散居于兰州、定西的,甘南藏族自州治也有一部分。新疆等省区也有一些东乡人,那是解放后迁去的。
解放以前,东乡族被称为“东乡回”,“东乡土人”,没有被作为一个民族看待,解放后才正式确认为一个民族,并因他们主要居住在河州以东而定名为东乡族。
关于东乡族的族源,原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源于回回色目人;二说源于蒙古人;三说是由回回人、蒙古人、汉人融合而成的。总的来说,因为东乡族自称“撒尔塔”,泛指中亚一带的回回人。所以基本上可以认定是以回回人和蒙古人为主,加上部分汉人融合而成的。再具体些说,是13世纪大蒙古国军队西征欧亚时,从中亚带回来很多伊斯兰教徒,成为蒙元的“探马赤军”,派驻各地,东乡地区也有一支军队,他们战时打仗,平时屯垦或从事手工业生产,或从事放牧、驿站工作等,与当地早年迁来的回回人、蒙古人、汉人,杂居在同一个地方,共同生产、生活,互通婚姻,共同信仰伊斯兰教,互相帮助,增进相互间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字也渐趋统一,大约在明代时期,融合成为东乡族。明朝时,大部分归东乡何土司管辖。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词汇中有不少突厥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的借词(现在多通晓汉语),使用汉文,信仰伊斯兰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6:56
东乡族的族源和形成,是以撒尔塔人为主,与当地回族、汉族及少量的蒙古族等逐渐融合而成。东乡族自称为“撒尔塔”,撒尔塔原意为“商贾”,十二、十三世纪的撒尔塔是指定居于中亚一带的信仰*教的各族人,主要是色目人。《蒙古秘史》载,13世纪初,成吉思汗“征撒尔塔兀勒凡七年”,大量的撒尔塔人被“签发”东迁,部分屯戍河州东乡一带。后被元世祖下令将军户变为民户,遂定居东乡地区。明《河州志》载,“孝奇名于地志,与大夏而西通”。“黄河部落接康居”,东乡地区大量的奇僻地名与撒尔塔地名、部落名相对应。如东乡的甘土光、纳伦光、萨勒、库麦土、胡拉松、乃曼等地名,分别与中亚的干土城、吉尔吉斯斯坦的纳伦城、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之间的萨里普勒、土克曼、霍拉桑、乃蛮相同或相似。东乡地名中至今保留着许多以工匠命名的村庄。至今有一些家族流传着祖上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一带的说法。以哈姆扎为首的40个传教者和阿里阿塔率领的8个赛义德,曾来河州一带传教。其中有14人定居东乡,亡后葬在东乡,其后裔分布在东乡县高山、达板、坪庄、龙泉乡。部分东乡族的外貌特征与中亚人相似,大胡须、高鼻梁、深眼窝。
东乡族形成中融合了一些*化的蒙古人,元代安西王阿难答部信仰*教的部分部众有可能到东乡地区。东乡语属蒙古语族,东乡族形成时受到蒙古族的影响。通过移民、驻军、屯田、亢发等形式亦有汉族定居在东乡的,有的融合于东乡族。至今东乡县锁南镇的王家、张王家,汪集乡高家,达板乡黄家等村以及唐汪乡的一些东乡人,自说祖先是汉族,后成为“随义散撒尔塔”。东乡县百和乡千腊家村等,说其祖上是藏族。明代在河州设有“番客百户所”,所设的屯寨中,东乡有锁南坝、红崖子、喇嘛川、三条沟、梨子山5寨,分别由左所、右所、前所、中前所管辖。这些屯寨的屯民编入千户、百户,给土官交纳贡赋,承担差役。明洪武中期,河州改行里甲制度,东乡设9里。归里管辖的民户,属民籍。
明朝,东乡族人民主要从事于农业生产,畜牧业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东乡族许多生活日用品用羊毛制成,至今留有养马:养羊的历史痕迹。地名中有不少马场、“郭尼米”(羊沟)、“佛格光”(牛沟)、毛勒(马)山等。手工业在清代时有毛毛匠(即制皮毛业)、织褐、擀毡、铁制、石雕、磨房、油坊等,以织褐和擀毡最出名。*时东乡织褐工艺大有进益,单线改双线,能织精美花纹,纬线从400根增加到1200根。东乡人制的毡种类繁多,有春毛毡、秋毛毡,还有沙毡。东乡与其它地区的交往孔道,主要通过黄河、洮河与大夏河。黄河上有黑城渡、盐场渡、红崖渡、他家渡,洮河渡口有马巷口渡、红柳渡、野松达板渡、科妥渡。大夏河渡口有折桥、右丞桥、浊湖桥。除木船摆渡外,还有羊皮筏子乘渡。木制和石制的工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农作物在洋芋、小麦、玉米、豌豆、青稞、燕麦、荞麦、糜子、大豆等,其中洋芋的产量较高,播种面积较大。集市贸易清代有锁南、唐汪等6个集。*初增加到10个集。东乡族人民在旧社会受着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担负着历史官府的田税和差徭。清康熙年间东乡地区交纳田赋千石左右,地丁银二三千两。清代后期,每年向官府交纳民粮24000石,屯粮24000石,合计48000石。1948年,韩起功一次抓兵3000人,形成“集市无人烟,乡村无青年”的惨景。在历史上东乡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一起,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其中著名的有清顺治五年(1646年)四月,以闯塌天为首的东乡族人民的反清斗争;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苏四十三率义军途经东张地区时,锁南、唐汪川、洪济桥等地约2000多群众参加反清行列。清咸丰九年(1859年),东乡族马有哥、马录录和闵福英率部阻击清军,参加围攻河州、双城的战斗;光绪二十六年,被称为五统领的东乡红泥滩马福寿和八苏池马忠效统帅1500名回族,东乡族土兵,在北京抗击八国联军;1928年,参加反对国民军的斗争;1943年,东乡族马木哥、马撒尔东、马生文等率部参加“甘南农民起义”,反对*统治的斗争。
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日本及西方一些国家的著作中称为“撒尔塔语”。句子结构是主、宾、谓的次序,状语在谓语之前,定语在被修饰词之前,有锁南坝、汪家集、那勒寺方言的区别。东乡语中,32.89%的词汇与蒙语相同或相似;汉语词汇约占49%,其余为阿拉伯、波斯、突厥语词汇,大多数东乡人兼通汉语,汉字是东乡族通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