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7:37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7:29
初一十五烧香礼佛是来自佛教的一个习俗,当然,烧香礼佛是没有固定日子的,心中有佛,随时随地都可以礼佛。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哪一个日子或者地点。也不一定非要在这一天烧香供佛祭拜。
佛教是缘起于天竺的一个宗教,现在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自从东汉年间自从西域传入我国,逐渐本土化,成为全民信仰,慢慢的与道教、儒教三教合一。这期间是逐渐汉化、逐渐改变的过程。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虔心向佛,下令天下僧尼不得杀生、吃荤,出家人只能吃素。这个法令在隋朝统一南北之后,演变成汉传佛教的禁令,由此演变出一系列的素食,来面向信佛的人飨用。
对于其他的非僧尼,这个禁令是没有约束力的,只能依靠自制力,自我约束。但是由于佛教的反全民化,普通信佛者为了向佛祖展示虔诚的心,一个月选了两天来拜佛,这两天和天下僧尼都一样的清规戒律,不吃荤,沐浴斋戒,前往寺庙烧香礼佛,诵经祈求保佑自己平安。
选的日子是月初和月中,从初一到十五,以示礼佛之初心到月圆都不变。也可以把这两天看作是佛教信徒的礼拜日,或者古时候的休假日,耕劳半月抽出一点时间休息一下,顺便礼佛祷告。
既然抽出时间去礼佛了,那就不能没有一点讲究,最起码的样子要有,就要学习僧尼的清规戒律,斋戒内容。僧尼的斋戒每一宗每一地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些是通用的,那就是这一天必须要沐浴*,以清净之身礼佛。不能吃荤腥,也不能沾酒,早起去寺庙。
寺庙大部分时候是靠善男信女的香火钱来续命的,所有他们去之前就有准备贡品,香火。准备的贡品都是素食,不能沾荤腥。
礼佛前期还要准备香火,甚至还要准备往功德箱里面投的钱,另外如果只是礼佛还好,比较简单,有一些人是去许愿,带着目的取得,那就要准备自己去的愿望。有的是已经许愿,完成了心愿的人就去还愿,这一些人往往需要准备更多的贡品、香火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8:47
农历的初一、十五是“十斋日”,是所谓“诸罪结集”的日子,所以信徒们一般在这两天都要烧香。烧香有讲究,并非随心所欲。
烧香前,先得清身、静心。敬神佛烧香取奇数,因为奇数属阳,神也是属阳,一般以三支为宜,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也可以根据心愿确定香的炷数,或三炷,或五炷,或七炷,或九炷,至多十三炷,即为功德*的高香。
点香时,左手拿香,右手拿烛,香火点得越旺越好。接着,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把香插在香炉中的香灰里,然后,双手合十,双掌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
插香枝也有讲究,要用左手,因为右手日常处理万事,常接触不洁的东西。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焚香膜拜的仪礼一般是这样的:双手举香合什,平举过头,往下至肚脐上,连续膜拜三次。为了表示虔诚,更隆重的是拈香跪拜,要三跪九叩。一跪三拜,三跪则九拜。跪时先出左脚,手背向上,拜跪时如果拈香,则左手拈香,右手合什;不拈香,就双手合什,自上而下,头部触地,双手掌面分开按住地面。据说,拜神佛与拜丧者不同,拜神佛时,掌心必须向内;而拜丧者却是掌心向外。拜神佛是祈求与自己或家人有关的事,所以要掌心向内。
“烧香”的过程就是“拜佛”的过程,一系列行为过程虽然是外显的,真正的“拜佛”、*、许愿又是隐藏于内心的,虽然见到当时嘴巴略有张合,似念念有词,但一定是默不作声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0:22
在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中,不少人都有烧香摆供的习惯。
所谓”天地人三才“。按照民间的说法,烧香是人与天地沟通的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在历史和民俗的祭祀中,最基本两样就是烧香和摆放供品。
当然,我们的国家是宗教信仰的国家。不少有宗教信仰的人,在初一、十五就会来到宫观或寺庙,祈福许愿,求个平安。
那么,人们在上香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1、在上香时,要选择一些原料较好的香,比如柏叶香、檀木香等;
2、上香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最好是3根,代表了”天地人“三才,或天、地三界。
3、上香时要净手,衣着整齐,如果上了洗手间,一定要洗手以后再上香。
4、上香时要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因为左手为善手,右手为恶手。左上右下,代表善念大于恶念。
5、上香时,心要真诚、更要心静,以示对天地神仙的尊重。人点上香时,可以通过善念或磁场的力量,来感应吉凶祸福。
6、所谓”续香火“,香火一定不要白用别人的,一定得是自己买的或亲手做的。如果借用别人的香,一定要给人家香火钱,要不然不吉利。
7、上香时,如果有别的人在上香或祭拜,最好是等别人祭拜完再进行。
在摆放供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或祭祀场合,来选用。
1、可以选择牛、羊、猪、鸡、鸭、鹅等供品;
2、可以选择些苹果、香蕉、菊子等新鲜水果;
3、可以选择面包、花糕等象征着生发之物的糕点;
4、可以选择糖果等,代表着喜庆和好的寓意。
5、天地有正气,更有好生之德,可以选择其他的素食之类,少些杀生之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2:13
佛教信徒在初一十五烧香摆供,里面有很多的讲究,不能随便侍弄,否则的话就不如不去烧香念佛了。首先,烧香摆供之前,需要有一颗虔诚向佛的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其他的任何讲究都将真的只是摆设了;其次,摆放的供品的不同,代表了所隐含的寓意不同;另外,即便摆放了供品,烧香之前,也需要保持一颗虔诚的心,和一颗平常心,而不是一颗功利的心。下面作个简单的介绍。
第1、在初一十五烧香摆供之前,首先要怀有一颗虔诚向佛的心,而不是想要通过烧香摆供,敬献佛祖,从而期望从佛祖那里交换到什么。需要做到的是,哪怕不是初一十五,都需要怀有一颗虔诚的心。这样,到烧香摆供之时,才不至于让烧香摆供只是表面功夫。
第2、所摆放的供品不同,所隐含的寓意自然也不相同。任何一位信徒为佛祖菩萨献供品,不会因为供品价值的高低而表示虔诚与否,敬献一盘普通的水果,和敬献一盘名贵的水果,实际上只需要有着虔诚的心,意义自然没有什么区别。佛祖有着大慈悲的心,对于想要得到福报的人,可以供上水果,而对于一心礼佛的信徒来说,可以供上清水,以期获得澄澈透明的菩提心。
第3、摆放了供品,同样需要保持一颗虔诚的心,和一颗平常心。烧香之前,需要洗净双手,因为烧香就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不可烧香之时怀着一颗功利心。上香以3支为宜,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同时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上香的数量不在多,而在心诚。
总之,佛教信徒在初一十五烧香摆供时,里面有着不少的讲究,但所有的一切的前提,是需要有一颗虔诚向佛的心,否则即便已经按照所有的讲究将供品摆放好,又上了香,实际上所做的这一切都只不过是真正的表面功夫。时刻怀有一颗虔诚的心,哪怕是在平常的时间,也在诚心礼佛,到初一十五真正上香摆供之时,这些所做的事情自然就具备了这些讲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0:21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一些信徒广大的著名寺院,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可以说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大家都认为在这两天去上香是佛教约定俗成的规定,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以史为鉴认为这种情况是由外来宗教和中国本土文化结合造成的。
佛教中有一个说法是“十斋日”,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双倍积分日”。在这十天中,如果信徒行善,将会获得双倍的善行;而如果在这一天作恶,也会获得双倍的恶行。
另外普通信徒如果做不到全部吃素,那么一个月当中在这十天做到斋戒也可以的。这“十斋日”的十天分别是:农历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
虽然佛教里面认为每天都可以烧香,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跟信用卡刷卡一样,同样是付出了,大家自然愿意选择双倍积分日的时候刷卡消费,所以许多的信徒都会在十斋日这天去上香拜佛,用以获得更多的善行。
农历初一是一月的开始,又被称为元日。“元”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具有特殊的含义。元的本义即人头。头位居人体最高处,而且功能非常重要,因此引申表示首要的、第一的。也用来表示天地万物的本源,含有根本的意思。
《文子·道德》中直接说道:“夫道者德之元,天之根,福之门,万物待之而生。”
现在我们过的春节,古代的时候也叫做元日。可见初一这天的重要性。
再说十五,农历十五是月圆的日子。十五在中国文化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都选择十五这天过节。
另外道教认为世间万物是由天、地、水构成,每年的三个特殊日子里会有天官、地官、水官来赐福解厄,这三个特殊的日子就是三元节,上元节正月十五天官紫微大帝赐福,中元节七月十五地官清虚大帝赦罪,下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
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观点和佛教十斋日的观点结合,于是就在民间产生了初一十五上香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我是历史作者以史为鉴,希望这个答案能为您答疑解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2:46
我们知道佛教在东汉时期开始从中亚地区进入到我国境内,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佛教非常敬仰,并逐渐形成了中原佛教自己的风格,佛教信徒每逢初一十五还要烧香摆供,那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首先佛教中是有很多讲究的,我们要有一颗虔诚清净的心去朝拜菩萨,要心如止水、一尘不染,这是佛教信仰中最重要的要求。如果带着一个功利的心来朝拜就是非常急功近利的,是不可取的。
每当信徒在初一十五烧香祈福时都会供一杯水,这杯水的寓意并不是给菩萨喝,而是信徒借助这杯水希望自己的心能像水杯中的水平面一样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达到内心中的平静。
其次烧香摆供的供品也很有说法,这会根据信徒摆放的水果、鲜花的种类、数量的不同而所隐含的寓意也会不同。比如水果的寓意并不是给佛菩萨吃,而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叫做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这个“果”字就代表着结果。当我们拿水果上供时就是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要众善奉行、诸恶不做,种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报,这个在佛教中是非常讲究的。
上香时也是三根为最佳,点燃时举过头顶一鞠躬,再插入到香灰中。同时叩拜也有讲究,当我们叩拜时是用我们最珍贵的头颅去顶礼佛菩萨的双脚,这个意思是要消除我们心中的贡高我慢。贡高我慢是人类一种自负、瞧不起别人的心态,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这种负面的情绪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比如目中无人、刚愎自用都是自负的结果。总之每当初一十五上香时的这些讲究,都是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消除自身的缺点,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要保持清醒冷静,才能将生活过的顺心如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5:27
佛教信徒初一十五烧香摆供,只要我们能够真心实意去做,佛不会怪罪你。尽量供养的如法,这样会获得更大利益。
供佛不要供荤的,众生肉、葱蒜香菜韭菜类五辛,
供佛可以供鲜花、灯烛、香、清水、水果、斋饭等;
中午以后不供食物,因为佛戒是日中一食。特殊列外。比如打楞严七,半夜也要供佛。但不是给自己用。
佛不会给人带来灾难。他像太阳一样,永远给予光明和温暖,他不会带来乌云。不像外道,你不好好供养我,我将来就杀你、要给你灾难。佛法里没有这一条。在佛法里,哪怕最坏的人我们也要度他,佛也会救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8:25
每月的初一是越亏的时候,每月的十五是月盈的时候,从月亏到月盈。寓意着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佛教信徒在初一十五的时候会烧香摆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1:40
佛教重视人心的觉悟和自我进化,佛教信徒在初一十五烧香摆供,因为初一和十五刚好是月初和月中,月亮由亏到满,然后转满到亏,也是人生的哲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5:11
佛教信徒初一十五烧香摆供,这是他们的规定。认为初一到十五是月亏到月圆的过程,所以会烧香摆供,达到*。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8:59
佛教信徒初一十五烧香,是得到心理上的一种满足,一种安慰,这样起到了敬畏的作用,图一个好彩头,让自己健康。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23:04
佛教信徒初一十五烧香摆供,是佛教规定的日期,初一十五要吃斋、诵经、敬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3:25
初一和十五一般都是半月和月圆,佛教信徒认为这是一种人生哲理,反反复复的很正常。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8:03
信徒是对自己所信奉的神明进行供奉,这其中的讲究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2:58
这是他们自己的规定吧,就像*教每个星期都做礼拜一样,都是人家自己规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