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防诈骗六个一律的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7: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7:43
属于防诈骗六个一律是包括如下:
1、接电话,不管对方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170开头的电话,一律防范。
虽然诈骗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一些共同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予以防范,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误入歧途,落入圈套的,更何况很多骗子的手段并不见得很高明,受骗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受害人本身,一般说来,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或幼稚的心理意识,是诈骗分子之所以能轻易得手的关键。
通常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1、虚荣心理;
2、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
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
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
6、贪求美色的意识;
7、易受暗示,易受*的心理品质等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因此,对于表面上讲感情,哥们义气的诈骗分子特别是新认识的朋友,老乡,遭受不幸的落难者,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最好能对比一下在常理下应作出的反应,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7:43
属于防诈骗六个一律是包括如下:
1、接电话,不管对方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170开头的电话,一律防范。
虽然诈骗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一些共同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予以防范,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误入歧途,落入圈套的,更何况很多骗子的手段并不见得很高明,受骗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受害人本身,一般说来,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或幼稚的心理意识,是诈骗分子之所以能轻易得手的关键。
通常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1、虚荣心理;
2、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
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
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
6、贪求美色的意识;
7、易受暗示,易受*的心理品质等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因此,对于表面上讲感情,哥们义气的诈骗分子特别是新认识的朋友,老乡,遭受不幸的落难者,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最好能对比一下在常理下应作出的反应,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7:43
属于防诈骗六个一律是包括如下:
1、接电话,不管对方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170开头的电话,一律防范。
虽然诈骗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一些共同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予以防范,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误入歧途,落入圈套的,更何况很多骗子的手段并不见得很高明,受骗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受害人本身,一般说来,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或幼稚的心理意识,是诈骗分子之所以能轻易得手的关键。
通常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1、虚荣心理;
2、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
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
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
6、贪求美色的意识;
7、易受暗示,易受*的心理品质等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因此,对于表面上讲感情,哥们义气的诈骗分子特别是新认识的朋友,老乡,遭受不幸的落难者,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最好能对比一下在常理下应作出的反应,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