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1 04: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7:38
分封制与内外服制度的不同点在于:
1,实行条件: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内外服制度的“外服制度”臣服于商族的部族,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
2,建立基础: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内外服制度的臣服关系的维持,是以*力量的强弱为转移的,同时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3,官吏权利:分封制拥有封地和相应爵位;内外服制度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接受封号,表示对商王承担义务,商王则承认附属国所拥有的土地和臣民。
4,与*的关系:分封制诸侯国地方独立性;内外服制度中商王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
分封制与内外服制度的相同点在于:
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2,都是中国古代起过重要作用的地方行政制度。
3,后来都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被逐渐瓦解。
扩展资料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制度,周天子通过分封,形成了以西周王畿为中心的大大小小的听命于己的大小诸侯国,有力地巩固了西周政权,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商代也有大大小小的方国存在,这些方国与西周通过分封制而建立的诸侯国是有所不同的。商代的各个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的旧有政权,而西周的诸侯国则大部分是由西周王室所建立的。各自建立过程的不同,决定了商代的方国与西周分封下的诸侯国的地位、义务和责任都有很大不同。
如商代的方国虽然也是王朝控制下的地方政权,但这是各种形式的归附或征服的结果,是建立在武力强制基础上的结合关系。它除了要求被征服者尽贡纳与服役的义务外,基本上使被征服者原来的组织未经改变而保留下来。这种状况使商王对方国的控制受到很大*,而方国的叛服完全视商王实力的强弱为转移,故而二者间无法结成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
而在西周分封制之下,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诸侯本人的地位由周王册封。周天子的分封使得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和行政建制上的保证措施,周天子与诸侯间形成的是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
最为典型的是周成王“桐叶封弟”的故事,其说见载于《史记·晋世家》中,其文云:“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虞叔,曰:‘以此封君。’”虽然这是一次类似游戏的随意举动,其真实性也颇为后世学者所质疑,但不失为分析当时西周分封制度的一个典例。
西周的分封制的内容:
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这些亲族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等。功臣、姻亲封国的待遇与亲族类似。
2,把一些殷商旧族强制迁徙到姬姓封国区域内,实行监督。
3,也分封了一些殷商降族。
4,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外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