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忠于本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31 03: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0:42
放松身体、觉察当下,这样简单的禅修练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甚至坐车、开车的时候也可以。
那么,你认为呢?
佛教有“三无漏学”的说法,指戒、定、慧三学。
佛教认为,世间的其他宗教与学问,都不究竟,虽然看似有益,却总是随着因缘变迁,转瞬烦恼,所以这些学问是“有漏”之学。“无漏”之学,则可以止息烦恼,使人得慧解脱。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起修,分别对治人的贪、嗔、痴三毒。所以戒是第一关。但是很多人一听到这个戒字,就觉得会绑缚身心,十分不舒服。这其实是对戒律的误解,就像一棵小树苗在很柔弱的时候,它的枝干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向上生长,就会用一些支架把它的主干撑起来,直到可以自生自长、抵抗风雨以后,再把支架拆除。而戒律正相当于支架,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保护着我们的生命。
为什么现在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必须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才能做事呢?因为判断力、觉知力、执行力还不健全,所以必须有人在旁监护和提醒。戒条、戒律也同样起到帮助我们、提点我们、保护我们的作用。
我们总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则,以求平安健康地生存。比如想要身体健康,就必须遵守饮食作息有度、保持心态良好、锻炼身体等生活规则。《黄帝内经》说,人要保持健康应该要根据宇宙的运行规律来调整作息:太阳升起就马上起床,太阳西落就立刻准备休息。其实在电灯普及以前,人们就是按照这样的生活方式作息,并且将其看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现在有了电灯,有了电视,有了网络,人的健康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虽然医学发达了,科技进步了,饮食水平提高了,但是不争的事实是,现代人得不治之症的概率却增加了。
联合国曾对于健康做出了四种规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这四方面相辅相成,在现代社会中都非常重要,甚至后三种健康更加重要。我们佛协前不久辞退了一名员工。这个小伙子看上去人高马大,没有什么不健康的地方,但是他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应该很有问题。我们规定九点来上班,他总是十点以后才到,来了以后上上网、听听音乐,报个到就又走了。多次找他谈话,都没有任何效果。最后,不得不辞退了他。如果什么事情都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窄。
在生活中,必须给自己制定一些戒律,设定一些底线,以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比如可以要求自己从每天抽一包烟改为只抽三根,而这其中每一个“想”与“克制”做斗争的瞬间,就是修行的最佳时机。又比如,可以要求自己一周加班的时间不要超过三个晚上,因为身心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当真的非常忙碌,没有办法得到休息的时候,就必须让自己抽出五分钟、十分钟来做一下禅修,以保证身心能量的恢复。放松身体、觉察当下,这样简单的禅修练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甚至坐车、开车的时候也可以。不断地拼命工作就像身心正在慢慢地偏离轨道,而禅修恰如正在一点一点向回拉,动和静、好和坏,都有一个博弈的过程。
今天的死刑犯不是到了今天才突然变得那么坏的,而是有一个慢慢偏离轨道的过程。有一个年轻人被判处死刑以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竟然把他母亲的乳头咬掉了。他母亲就很生气,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个年轻人回答说:“我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被判了死刑,就是因为我在偷第一根针的时候,你没有阻止我。”
人偏离轨道的过程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今天离开一尺,明天离开一丈,后天就有可能离开一公里。越是偏离正轨,身边就越是会聚集一些不好的人,那些人就会带你越走越远,最后万劫不复。
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铺就一条轨道,然后沿着轨道不断前进。可能有时也会偏离轨道,这就需要通过反思及时把自己拉回来,保证一直行走在轨道上。只要有这条轨道在心中,即使一时偏离,也最终能够走回来;但若是没有这样一条轨道,我们就会像无根的浮萍,飘零随流水,最后归于污泥。
生活本来可以简单,但若不给自己设定底线,那么人便很容易受*的驱役,弃简就繁,烦恼无穷,甚至做出一些违反规律的事情。
佛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