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发展历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4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22 22:53
1、宋元时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宋朝初期,宋太祖一改过去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推行比较自由的土地买卖和民间借贷政策,导致地主豪强不断兼并土地。
2、明清时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明朝建立后,开国皇帝朱元璋把土地管理和基层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推行了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黄册即户口册,鱼鳞册即土地册,如果不考虑其间具体技术方法的变化,这两种册籍一直沿用至清代和民国。
3、清朝初期,名义上延续了明朝的一条鞭法,事实上实行的是一条鞭法和丁银。丁银即按人丁征收税银,而不论其贫富如何,存在明显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22 13:47
1、宋元时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宋朝初期,宋太祖一改过去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推行比较自由的土地买卖和民间借贷政策,导致地主豪强不断兼并土地。
2、明清时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明朝建立后,开国皇帝朱元璋把土地管理和基层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推行了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黄册即户口册,鱼鳞册即土地册,如果不考虑其间具体技术方法的变化,这两种册籍一直沿用至清代和民国。
3、清朝初期,名义上延续了明朝的一条鞭法,事实上实行的是一条鞭法和丁银。丁银即按人丁征收税银,而不论其贫富如何,存在明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1:51
一、原始社会
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二、奴隶社会(夏商—春秋末年)
井田制,千耦齐耘。
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
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四、近代以来
(一)清末民初(1840—1924)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体(截止1952)。
(二)国民*时期(1924—1927)
耕者有其田(口号)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是由大*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三)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1931土地*,农民土地所有制。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进行根据地建设—大生产运动(抗战时期*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军垦屯田。
(2)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946年《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变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
四、新中国成立后
(一)1950土改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按劳分配。
(二)1953-1956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
(三)1958后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规模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
(四)改革开放以来
1978 家庭联产承包制(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
大规模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土地制变迁轨迹沿着土地国家所有制为主的公有制向土地私有为主的私有制变迁。
地主对土地的不断兼并, 使得国家所有土地和自耕农土地日益萎缩, 直至产生严重的社会危机, 社会*不堪、税负繁重、农民受到压迫和剥削以至于难以维持生计, 因而激起社会动荡、农民起义, 推翻封建统治, 原地主土地所有制被推翻, 土地制度再次回到原点。
然后, 新一轮的地主所有制又开始对土地不断兼并, 直到农民不堪重负、再次举义推翻当朝统治。这是秦汉以来不断循环上演的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土地制度变迁与朝代跌宕起伏紧密相连。
历史不可改写, 但历史留下的经验深值反思。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 现行土地制度的优势被弱化, 回顾、总结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史, 以期启发未来土地改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土地制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1:52
奴隶制社会:土地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代表:周 井田制——土地公有制度。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均田制遭破坏。商鞅变法从根本废除了均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废除过程:管仲:收鱼盐之利——商鞅:法律形式废除。
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生产力。原先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其他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
影响:解放生产力。促进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自耕农成为国家赋税主要承担者。制造了贯穿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均田制:隋唐均实施均田制。*按户数人口给予土地。农民每年给*赋税。农民得到土地。获得生活来源。意义:缓解了阶级矛盾。 实施条件:*掌握大量土地。
宋:不抑制 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激化。
中国近代
前期依旧土地私有制
太平天国曾提出:“人人有地耕”实际未实施
中国*党土地*
1.打土豪,分田地。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私有制)
建国后
2.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改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成立
变土地私有制度为 土地公有制度。
3.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在土地公有的前提条件下,国家(集体)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民自负盈亏。意义:大大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4.土地流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1:52
一、奴隶社会
东周前土地公有制即井田制,民众向国君交纳贡赋、国君利用赋税派兵打仗。
二、封建社会
1、战国:确立土地私有,奖励军功,促进新兴地主崛起。
2、秦朝: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税(地租)、按户籍征发赋、役(兵役和杂役)。
3、汉朝: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租税(少)、按人丁负担赋、役(重)。
基本上是以税人为主,人身控制严格。其间有一次不成功的王莽改制,他仿照古代井田制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不仅没有解决社会土地问题,相反又把农民禁锢在“王田”里当牛做马,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4、北魏到隋唐时期(孝文帝改革——780年)
(1)封建土地国有制,以人丁为主负担均田制、租庸调制(庸在隋出现,唐朝取消年龄*,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是三位一体。
(2)由于土地私有制,地主追求土地的*增强,地主进行土地兼并,国有土地大量流失造成土地地主私有的既成事实(均田制彻底崩溃,租庸调制无法实施)。
(3)780年实行两税法(户税和地税、时间固定、人身控制松弛)。
(4)法律上推动封建的土地私有大量出现,地主在大规模的庄园中实行分工合作的劳动,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5)两税法实际上是在国家承认地主土地兼并的前提下,依据土地资产向地主征税,性质上属于地主利益的再分配,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北宋王安石变法
募役法是对“庸”的继承和发展,即使地主和官僚也不例外。方田均税法是对两税法税地的继承。这些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6、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赋役合并、将田赋、徭役、杂役分摊在田亩上,即役归于地、量地计丁、计亩征收、折银征收。说明了封建国家重视土地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重视人口。而折银征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7、清朝的摊丁入亩
雍正帝在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固定丁数的基础上,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彻底解决就丁、田并征的双轨制征税形式,从而完成了自唐代两税法以来我国封建赋役制改革——并役于赋、人头税归于土地税的历史进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1:53
(2013·新课标)1928年*六大通过的《*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模式。
1930年1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批评了*国际和*党内某些人坚持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的最重要因素。这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
1930年5月,**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信件,明确提出*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工作。
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阐明了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表现了*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首创精神。
1930年6月11日,党*提出关于争取*在“一省或数省得胜利”的设想。
1930年8月,中国*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宣告成立,邓演达当选为总干事。在*上,主张“平民*”,推翻**统治,建立平民政权;在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在军事上,策动反蒋活动。
……
1930年,鄂豫皖*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在红色地区粮食之所以能够价格那么低,很重要的就是在红色区域实行了土地*,做到了农民有田可以种,这就大大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1:53
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壮大,土地兼并也随之日益严重。均田制形同虚设;到了唐代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是怎样演变的? 2.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
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发展历程
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三、封建社会 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四、近代以来 (一)清末民初(1840—1924)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体(截止1952)。(二)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耕者有其田(口号)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1.战国→确立土地私有→奖励军功,促进新兴地主崛起。2.秦朝→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税(地租)、按户籍征发赋、役(兵役和杂役)3.汉朝→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租税(少)、按人丁负担赋、役(重)基本上是以税人为主,人身控制严格。其间有一次不成功的王莽改制,他仿照古代井田制全国土地改称"王田",...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之后在全国推行名田制,汉朝在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同时沿用秦朝的土地制度。名田制是以军功爵制为基础,按户籍计口授田的同时,又按军功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和不同数量的土地。国家授出的土地即成为私人占有,国家不再收回,“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5、北魏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土地政策变化历程?
1956年到1978年,人民公社的时候,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废除了私有财产的。比方说,这个公社有一百个人,他们公有的土地是一百亩,是怎么个公有法?这一百个人共同耕种这一百亩土地,最后收获的粮食平均分配。事实证明,这种制度无法在当时的中国维持下去。1978年,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个...
土地改革的过程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恢复发展很快。通过土地改革.新政权获得了农民的高度信任,使他们成为其稳定的社会基础。这次土改在发展农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为...
解放后土地政策变化
1、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市场演化历程 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土地制度是激活经济活力的重要制度力量,我国独特的土地制度造就了地方政府以地谋发展的模式。有关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比较丰富,而关于土地市场演进历程的研究存在不足,而且学界对于土地制度变迁的划分存在差异。本文将土地制度与土地市...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所采取的土地政策主要是减租减息。它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同时,实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合理负担政策,提高了贫苦农民的斗志,开始打破了农村基层政权由地主富农霸占的局面。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历史演进是怎样发展的?
对于土地流转政策的演进阶段划分,现有研究大致分为两种不同观点:其一是以新中国成立为起点;其二是以改革开放为起点。这是因为考虑到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土地流转只是短暂出现就随即湮灭因而对其进行了忽略。但在历史制度主义之历史观下,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分析理应涵盖完整,因而本文采取第一种观点。一...
建国后土地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古至今的中国历史均表明,土地制度的变革并不是孤立的,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引发社会连锁反应是剧烈的,因此有效的土地政策、法律和制度也必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长期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基本制度是历史之必然。二、土地占有关系紧密联系着社会阶级的利益格局,从而决定着政治治理格局,因此与上述理论和政策思想相...
高中历史,土地兼并发展历程。
历史长河中,土地兼并的演变脉络贯穿于各个时期。起源于商周时期的井田制,象征着土地公有与集体耕作的秩序。然而,随着春秋的到来,小农经济的兴起,井田制开始遭受挑战,齐国管仲的“相地而用介刘境克井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政策,标志着这一制度的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化的脚步开始加快。进入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