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3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3:05
岳飞作为当时南宋实力最强的镇边武将,十几年的戎马生涯造就了他沉着无畏,勇猛果敢的性格,如果说他不懂得朝廷上的那些尔虞我诈,那么他也不会做到一路宣抚使这种高级武将的职位,要知道统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部队,其驭人能力绝对高超,否则岳家军上下也不会如此团结,作战如此无敌了。但懂是一回事,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虽然岳飞懂得朝廷上的那些勾心斗角,但岳飞直爽的性格注定他做不出又不屑去做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
因此当岳飞向赵构提出早立太子一事时,他不知道这样犯了大臣尤其是武将的大忌吗?很显然他清楚,但他还是这么做了,既然他敢这么做便有这么做的理由,我认为主要便是以下原因。
公元1135年,宋徽宗死于五国城后,金国方面便扬言要将宋钦宗或他的儿子赵谌送回开封立为皇帝,其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类似伪楚或伪齐的伪政权,以方便金国对宋朝占领区的管理,同时也想借此打击赵构皇帝的正统地位,因为不管是宋钦宗还是他的儿子在法理上讲都比赵构更有资格当皇帝,起先赵构建立南宋,誓师北伐的时候就提出了“收复中原,迎回二圣”的口号(请不要质疑,这个口号确实是赵构最先提出来的),如果金国挟立宋钦宗复位或者立他的儿子,那么所谓的“正统皇帝”就在开封,赵构的地位就很尴尬了,南宋的抗金大业也会随时受到冲击,甚至赵构再也没有理由去北伐中原了。
但是如果赵构早早立下太子,尤其是在自己没有子嗣,立赵瑗(太祖一脉)的情况下,既能稳定南宋臣民的抗金之决心,又能加强南宋的正统合法地位,消除金国建立伪政权的阴谋。因此当赵构收到岳飞请求立太子的上书后,他也深知立太子的重要性,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最大的原因就是赵构觉得自己面子上过不去,那一年赵构三十二岁,正当壮年,却无法生育,岳飞的上书刺痛了赵构的心,他一方面不满岳飞的上书,另一方面又幻想将来自己的身体好了,能留下子嗣。所以感性的赵构遇上了理性的岳飞,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但是这种矛盾并不是岳飞被杀的理由,起码不是被杀的唯一理由和主要理由,而且岳飞提出立太子一事并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出于抗金大业,赵构虽然有所不满,但这种不满只是出于一个人最单纯的情感反应,作为南宋开国皇帝,他是明白岳飞的苦衷的,所以岳飞被杀另有其他原因。
公元1137年,刘光世上书要求解除兵权,告老还乡,同时岳飞请求将刘光世的部队调拨给自己,本来赵构同意了,但丞相张浚坚决反对,认为如此一来南宋近一半的部队都在岳飞手里,很危险。于是赵构改变主意,岳飞得知后很生气,不等朝廷批复便私自辞职离开部队回庐山为母亲守墓,赵构派李若虚到庐山请了六次才把岳飞请回来,与此同时刘光世的部队发生叛乱,投了伪齐,这就是“淮西军变”。淮西军变使赵构对武将开始有了猜忌和防范之心,而六请岳飞使得赵构也对他渐渐不满。话说哪一个皇帝能拉下脸来六请大臣,又有哪一个大臣如此不给皇帝面子?这一点岳飞实在不该。
淮西军变后,赵构虽然对岳飞很不满,但抗金大业还是很需要他,于是在1140年,赵构面对金兀术的再次南侵,制定了一个在淮西围歼金兀术主力的作战计划,令刘錡,张俊,杨沂中正面对抗金兀术,韩世忠攻击侧翼,岳飞迅速占领庐州,切断金兀术后路,完成合围。结果岳飞大军迟迟不动,本来正面战场宋军按照预定计划击败了金兀术,却因为岳飞没能及时到达庐州而使得金兀术安然北撤,且在撤退的途中消灭了进行追击的杨沂中主力,宋军先胜后败。赵构精心策划的淮西之战失败了,因为岳飞的不听从调令,才使得赵构对他下了杀心。
其实这不难理解,一个手握重兵的武将,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听从皇帝的调令,擅自作主,尤其是在重文轻武的宋朝,相比于劝立太子,这才是犯了皇帝的大忌,这也是岳飞被杀的真正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3:05
岳飞是一个心直口快之人,他肯定是希望江山能够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然后希望赵构,能够早点立太子,稳定社稷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3:06
因为岳飞怕金人打入赵国,然后宋高宗会驾崩,国家并不能没有君王,所以岳飞权宋高宗早立太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3:06
我认为不会。岳飞精忠报国当时一心想要带领军队,为国家抵御外敌保卫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