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才能教会学生学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30
一、教师要“学”。
以前常听人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当今世界,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的频繁更新,使得学生应该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碗水,因此教师仅仅有一桶水就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要想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应该像清清的山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要引导学生去寻找水源。因而教师要不断学习,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支撑起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开放性,对新知识具有敏感性,要有广博的教育理论,精深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德才兼备,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从而为教会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会“教”。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作为教师,如果只把一些知识技能教给学生,那不能算是会教,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习,才算达到会教,教师要达到会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会创设教育环境。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和*点燃学生的好奇与热情,用对学生的真诚、热情和关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置于被关心、理解、信任的情境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使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融为一体,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愿望,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教师要会当“导演”。
当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得到论证。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又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必将变成主讲、主问。所以,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意味着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加重要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掌握独立的学习本领,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当好“导演”,即教会学生学习。
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所学知识的抽象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既要体现学生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又要体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思维训练的有序性、渐进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着重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把获取知识的主动*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通过提高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表达能力等,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促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讲授过程中应做到少而精。把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剖析,抓住时机,抓住关键,在学生的疑惑处、教材的深奥处进行精讲,及时给予点拔,使学生逐步感知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或基本掌握的部分,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或在教师引导性提纲的指导下自学,然后通过学生质疑,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3、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快速反映学科的前沿信息,可以直观、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索的乐趣,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三、学生要学。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影响教育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是唯一的内因,而相对于学生这一主体来说,其他的一切都是客观,都属外因。外因不可能自动地化为学生的意识,它必须以学生自身的活动为中介,才能纳入到学生的主观世界中去,所以学生的学习是他人无法代替的,没有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系,教师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通过引导、教育、启发、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使其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使学生在心理上以“要我学”深化为“我要学”,这样就使教会学生学习有了最根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