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弹筒和迫击炮在击火方式上有什么异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25
掷弹筒的别名又叫超轻型迫击炮
主要装备二战中的纳粹德国和旧日本军队
德国掷弹筒口径50毫米,弹头重1千克左右,射程250米左右,射速25发/分,杀伤半径在5米左右
日本掷弹筒口径50毫米,有两种型号,主要区别在于抛射筒长度,侵华日军主要装备抛射筒为254毫米的掷弹筒,每个步兵小队装备一挺歪把子和一具掷弹筒,因为发射准备时间短,还被广泛用作指挥部自卫火器.弹头重800克左右,射程300米,射速30发/分,杀伤半径5米左右,掷弹筒重量相对德国的要轻一些
日本掷弹筒除了发射专用榴弹外,还可以发射制式手榴弹----此时要加装发射药盂,且因为手榴弹作为炮弹使用闭气型不好,此时的射程大约在200米左右
在实战中,日军往往把毒气弹和榴弹混合使用,给中国抗日军民造成很大的杀伤
中国*党军队缴获掷弹筒后加以仿制,因根据地条件*,无法给抛射筒刻上膛线,因此采用滑膛结构,为了不影响射程,抛射筒加长至400毫米.
每具掷弹筒一般配备射手及装填手各一人,但也有额外增加一名弹药手的。为确保存放和运输安全,*式掷弹筒弹的引信和弹体是分开保存的,作战前先取出引信并将其安装在弹体上,临发射前再将引信上的保险销拔出。作战时掷弹筒手配有专用的弹药携行具,身体每侧各携带4枚装好引信的弹丸,一个掷弹筒组共携带16枚。通常射手携带掷弹筒,装填手除弹药外还带有步*。掷弹筒在行军时有帆布制的筒衣保护,两头用皮带或帆布带扎紧,筒衣还设有附件袋(或有单独的附件盒)。
掷弹筒虽然是一种具有相当创意的轻型步兵支援武器,但它也存在很多缺陷。与二战前期其它国家装备的同口径级别迫击炮相比,掷弹筒在重量上占有相当大的优势,携行方便,并可以由单兵使用,由行军转入射击状态的准备工作也比较简便。但它发射和调节射程的操作则比迫击炮繁琐得多,战斗射速一般不及迫击炮。虽然*式有膛线.但在近程射击时,弹丸经过的膛线距离很短,而且掌握发射角度只能靠手扶控制,拉动击发机的瞬间不可避免地要影响筒身稳定,所以精度上也逊于迫击炮。此外,*式掷弹筒弹通常只有瞬爆一种方式,只能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使用范围有限。而发射九一式手榴弹时延时长达7秒,射出后的手榴弹被对方拾起投出或踢开的情况屡有发生。
另一方面,掷弹筒弹的结构较同口径迫击炮弹复杂。在战时条件下费效比高于后者,故使用范围也不如后者广泛,除了日本和中国外。很少有其它国家采用。虽然二战中英国和苏联都曾装备过称为“纵火掷弹筒”的武罪,但它们与日式掷弹筒差别很大,实际上是一战期间抛射炮的延续。正因为上述种种弊端,所以二战结束后,掷弹筒这种“昙花一现”式的武器便很快被淘汰了。
虽然掷弹筒本身不再列装,但它所采用的一些原理和结构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又在其它武器上“复活”了。例如高低压发射原理,就在各种榴弹发射器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苏联研制的GP-25榴弹发射器,采用了前装式线膛身管,所配用的弹丸无论从结构还是发射方式上,都与*式掷弹筒弹非常相似。而我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列装的QLT89式50毫米“三无弹射器”,其总体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掷弹筒的设计,以求在重量与机动性之间取得适度平衡的同时,能够提供较好的火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26
楼上的太长了 简要说一下 掷弹筒是拉发的 大部分迫击炮是迫击的 部分迫击炮也有拉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