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0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3 21:16
历史上的朱桓案发生在明洪武七年。
朱元璋通报朱桓案件时,详细的列出了贪污的具体情况,数量也是震惊一时,当然与大贪官和珅比还是相当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说是朱桓私自扣下了当时部分地方的税银,没有上缴朝廷,另一方面他又大胆的扣下了南方部分秋粮,只上缴朝廷了一半粮草。
当然,朱桓不仅私自扣税,竟然还以各种名义疯狂的加收税,加的名目也是五花八门,让百姓们也是敢怒不敢言,苦水往肚子里咽。朱元璋对此案大为恼火,朱桓自身贪污,竟然还勾结党羽共同贪污,做出违背朝廷的事情。而且同党人数众多,几乎当时六部的大多是*都与郭桓同流合污了。
扩展资料:
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的“朱桓案”,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勾结外官,盗卖官粮。事泄之后,牵连甚广,杀人上万。
但朱元璋知道,*的私心是斩不尽的,为了最大限度杜绝他们以做假账来危害国家、民众,据说,从此明朝账本原本一二三四……的写法,变成了壹贰叁肆……从技术上,把作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洪武大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3 21:17
发生于明朝洪武七年,朱桓原本是朱元璋堂兄朱六九之子,初为庐州知府,因作奸犯科险些被朱元璋处斩,因朱六九求情才被贬至定远县任知县。于定远县任上,朱桓凭借“皇亲国戚”身份处理了几桩冤案,没过多久便又显露出贪佞本性,横征暴敛,欺压良善,*民女,在定远县*极大。监察御史郑士元奉命调查朱桓所犯罪责,终将其绳之以法。
扩展资料:
明洪武年间,皇帝朱元璋对整肃吏治不遗余力。定远知县朱桓凭借“皇侄”的特殊身份,横征暴敛,强抢民女,可谓无恶不作。经由监察御史郑士元检举查证,朱元璋割弃亲情将“皇侄”处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洪武大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3 21:17
不是叫朱桓案,而是叫“郭桓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
郭桓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贪污案件。
当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状告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李彧、赵全德等与户部侍郎郭桓等共同舞弊,由郭桓经手的浙西秋粮共四百五十万石,但他只上交了二百六十余万石,其余一百九十余万石为他及其他官吏贪污。
他们侵吞地方上缴国库的秋粮,偷盗库存金银和钱钞。经查,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等。
扩展资料:
郭桓案过后的影响:
1、“郭桓案”摧毁了由勋功贵族、官僚、地方豪强组成的*网络。如此一来,他们的经济势力遭到削弱,隐瞒的土地、人口重新纳入*税收范围,增强了国家的税收能力。
2、*一惩处,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直接促成了“永乐盛世”的出现,史载“洪永熙宣之际,府藏衍溢”。
3、“郭桓案”后,朱元璋将记账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以杜绝贪官污吏通过篡改数字贪赃枉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明朝洪武年间反贪风暴:朱元璋缺乏法治观念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中纪委网站:朱元璋重典治腐背后的*经济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3 21:18
明朝的话: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3 21:18
历史上的朱桓案发生在明洪武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