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5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3:47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清除杂草,结合田间作业可摘除卵块及幼虫扩散危害前的被害叶。
②诱杀成虫:结合防治其他菜虫,可采用东方红电子灭蛾灯或黑光灯或性诱剂或糖醋液诱杀。
③化学防治:第3~5代斜纹夜蛾是危害的关键代数,防治上应采取压低3代虫口、巧治4代控制危害、挑治5代的防治策略。根据幼虫危害习性,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高峰至3龄幼虫分散前,一般选择在傍晚太阳下山后施药,用足药液量,均匀喷雾叶面及叶背,使药剂能直接喷到虫体和食物上,触杀、胃毒并进,增强毒杀效果,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技术措施。在卵孵高峰期可选用5%卡死克乳油2 000~2 500倍液,在低龄幼虫始盛期可选用0.5%三令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1%力虫晶乳油3 000~5 000倍液,或1%威克达乳油3 000~5 000倍液,或24%美满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或15%安打悬浮剂3 000~3 5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或奥绿一号悬浮剂800~1 200倍液,或10%歼灭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2.5%天诺一号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2.5%好乐士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2.5%大康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5.7%天王百树乳油 1 000~1 500倍液,或攻蛾悬浮剂800~1 200倍液,或20%绿得福微乳剂600~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40%新农宝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20毫米,翅展35~40毫米,深褐色。前翅灰褐色,从前缘基部斜向后方臀角有1条白色宽斜纹带,其间有两条纵纹,雄蛾的白色斜纹不及雌蛾明显。后翅灰白色,无斑纹。
卵:馒头状,块产成3~4层的卵块,表面覆盖有棕*的疏松绒毛。
幼虫:共6龄,体色多变,从中胸到第8腹节上有近似三角形的黑斑各1对,其中第1、第7、第8腹节上的黑斑最大。老熟幼虫体长35~47毫米。
蛹:体长15~20毫米,圆筒形,末端细小,赤褐色至暗褐色,腹部背面第4~7节近前缘处各密布圆形小刻点,有1对强大的臀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3:48
(1)为害及发生规律斜纹夜蛾为夜蛾科害虫,分布面广。成虫体长14~20毫米,深褐色,翅展35~40毫米。前翅灰褐色,后翅白色,前翅上有数条灰白色斜纹交织,期间有环状纹和肾状纹。该虫在华北一年发生3~4代,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5~6代,在华南可全年发生。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糖蜜气味有较强的趋性。喜在生长茂密的田里产卵于边际作物的叶背上。幼虫多群集于卵块附近取食叶片。3龄以后分散为害,为害时间都在傍晚。适宜的发育温度为28~30℃,主要危害在夏季。8月下旬前后,取食育苗圃的草莓叶片,也取食花蕾、花朵及果实,严重时仅留下光秃的叶柄。促成栽培时,若栽植地存在斜纹夜蛾的幼虫,则冬季棚内加温后为害更重。老熟幼虫在1~3厘米深的表土内化蛹。土壤板结时,可在枯叶下化蛹。
(2)防治方法①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人工灭卵或捕杀低龄幼虫。②采用蜜糖和黑光灯诱杀。③防治的关键是对1~2龄幼虫期施药毒杀。可用5%抑太保(氟啶脲)乳油2000倍液,或用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倍液,或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800~1200倍喷防。也可用800国际单位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对水40~50千克喷施。对3龄以后的幼虫宜在傍晚喷药消灭,因为高龄幼虫喜在晚间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3:48
(1)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食性很杂的暴食性害虫。初孵幼虫群集危害,2龄后逐渐分散取食叶肉,4龄后进入暴食期,5~6龄幼虫占总食量的90%。幼虫咬食叶片、花、花蕾及果实,食叶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可将全田作物吃成光秆。
成虫体长14~20毫米,翅展35~40毫米,体深褐色,*背面有白色丛毛,腹部侧面有暗褐色丛毛。前翅灰褐色,内、外横线灰白色波浪形,中间有3条白色斜纹,后翅白色。卵扁平半球形,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紫黑色,外覆盖灰*绒毛。老熟幼虫体长35~50毫米,幼虫共分6龄。头部黑褐色,胸腹部颜色变化大,如土*、青*、灰褐色等,从中胸至第九腹节背面各有一对半月形或三角形黑斑。蛹长15~20毫米,红褐色,尾部末端有一对短棘。
斜纹夜蛾在海南省一年发生5~6代,是一种喜温性害虫,发育适宜温度28~30℃,危害严重时期6~9月。成虫昼伏夜出,以晚上8~12时活动最盛,有趋光性,对糖、酒、醋液及发酵物质有趋性。卵多产在植株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分叉处,每雌产卵3~5块,每块约100多粒。大发生时幼虫有成群迁移的习性,有假死性。高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后,一般白天躲在阴暗处或土缝中,多在傍晚后出来活动危害,老熟幼虫在1~3厘米表土内或枯枝败叶下化蛹。
(2)防治措施:①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进行诱杀,可采用黑光灯、频振式灯诱蛾,也可用糖醋液或胡萝卜、甘薯、豆饼等发酵液,加少许红糖、敌百虫进行诱杀。②人工捕杀。利用成虫产卵成块、初孵幼虫群集危害的特点,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人工摘卵和消灭集中危害的幼虫。③生物防治。在幼虫初孵期用复合病毒杀虫剂虫瘟一号15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④化学防治。抓住幼虫在3龄前群集危害和点片发生的阶段,可结合田间管理进行挑治,不必全田施药。幼虫4龄以后因昼伏夜出危害,施药宜在傍晚前后进行。可选用下列药剂:5%抑太保乳油3000倍液、7.5%虫霸乳油3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20%菊马乳油2000倍液、40%氰戍菊醋5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