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6: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1:02
大地热流密度(简称热流)是指地表某地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以热传导方式由地球内部传输到地表,之后散发到太空中去的热量。大地热流密度在数值上等于地温梯度与岩石热导率的乘积,即式(10-4)q=-Kdt/dz,负号表示热流向上,由高温处流向低温处。
地热学中,大地热流密度q的法定计量单位是mW/m2。过去很多文献资料中,是以CGS制单位表示为μcal/(cm2·s),称为热流单位(符号HFU),其换算关系为
1HFU=1μcal/(cm2·s)=41.868mW/m2
由大地热流密度的定义可知,其热流必须是以传导方式由地球内部传输到地表的传导热流。实际上辐射在高温时作用显著,对流则伴随有物质运动,而在地球浅部(地壳、上地幔顶部)热传导占主导地位。在局部地区,如现代火山活动区及地热异常区,对流可起很大作用。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热流密度测试时,必须避免对流的干扰,否则将不符合热流密度定义中热传导的基本前提。此外,所测热流密度必须是稳态的。严格来说,地球热场无时不在变动之中,这是因为:从地球内部产生出来的热量随时间在变动着;由于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地球表面的散热条件不断改变,致使地球表面散发到太空的热量亦不断地变化;发生在地表的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如冰川的进退,沉积、剥蚀速率的改变,古气候、古地理的变化等亦能影响到全球热场分布。可见地表热场至今还不稳定或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在地表测到真正稳态热流密度是不可能的。因此,曾有人建议用“实测热流密度”这一术语代表实际测量到的大地热流密度,以区别于理论上的“稳定热流密度”或“平衡热流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