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5:5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6:03
钟南山院士说了,我国新冠疫情的防疫工作做的不错,但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重视还不够。
从19年12月份开始到现在8月中旬,中国人民做出了很多努力和牺牲。医护工作者像战士一样走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分昼夜地超负荷工作,承担着感染病毒的风险,对社区公民进行排查和治疗。在一些疫情重灾区,民众遵守严格的社区管理制度,把自己*在家里,*在隔离点,牺牲正常的生活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受新冠病毒侵害,也为社区防疫尽一份力。高校的大学生们,有的不能上课,待在家里一天8个小时坐在电脑前观看网课,完成自己的学业,有的在三四月份返校,在校隔离不能外出,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新冠疫情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损失是肉眼可见的,每一个人为之付出了不同的代价,与此同时带来的是不同的伤痛。
生活方式突然发生巨大的改变,尤其是身陷疫情中心的人们,感受更是深刻。新冠患者在确诊,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同时网上对防疫期间的一些言论,对国内外疫情防治的对比,都在变化中逐渐成长,这个过程熬过来都能感受到是一种心灵的洗礼。起初在方舱医院,轻症患者们一定是从半信半疑的悲观情绪,对新冠病毒的恐惧情绪中煎熬过来的,在重症病房里的人们想必是怀着殊死一搏的心态来对付新冠病毒,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使得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进一步的挑战。好在放舱医院内,有乐观的人群带动着氛围,跳广场舞,表演情景剧,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发布出来,才让人们宽了心。重症病房内,有亲人的相守,有医护人员的鼓励,有医患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也能给煎熬中的他们带去许多宽慰。
客观来讲,这些心理状态的出现,有一部分由于17年前的SARS事件对中国社会带来影响,90年代及之前出生的中国人民对那次急性传染病还有深刻的印象,于是在发生新冠之后,一些媒体和专家都在强调,新冠不等同于SARS,但民众起初的恐慌确实是发自心底的,甚至对于新冠治疗之后,会不会像SARS一样存在一定程度的后遗症都心存疑惑,好在现在有很好的网络社交平台,使得一些信息的发布足够及时,像钟南山这样的医护工作者足够可靠,使得我们有了抗击疫情的底气,有了为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益捍卫到底的能力。
钟南山院士从不忘自己医生的本分,从早期的采访和访谈中可以看到,钟院士是一位医德医术都很高明高超的老先生,他对患者身体心理的重视是贯穿始终的,他坚持要刻不容缓地对抗慢性病,确定预防的重要性,对待患者像对待朋友,和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一直是钟院士从医的良好习惯,即便是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问题,在钟院士那也不是问题。后来我们有心也能留意到,钟院士在疫情期间的新闻发布会,医护学习讲座以及采访过程中,都时常提到患者的身心状态,总是以患者的视角看待问题。这也是钟南山院士对心理健康如此重视的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6:04
轻症患者们一定是从半信半疑的悲观情绪,对新冠病毒的恐惧情绪中煎熬过来的,在重症病房里的人们想必是怀着殊死一搏的心态来对付新冠病毒,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使得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进一步的挑战。好在放舱医院内,有乐观的人群带动着氛围,跳广场舞,表演情景剧,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发布出来,才让人们宽了心。重症病房内,有亲人的相守,有医护人员的鼓励,有医患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也能给煎熬中的他们带去许多宽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6:04
他说,首先,要运动、锻炼,任何事都代替不了锻炼;第二,要重视心理健康,他表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第三不要吃太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6:05
钟南山对新冠救治重视心理健康都说了目前许多新冠疫情的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刻不容缓!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6:06
钟南山表示,普通民众在疫情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抑郁以及应激状态令人关注,因此培训更多的心理和精神疏导及治疗的医护人员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