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6: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6:45
印度尼西亚,作为世界有名的旅游胜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但它不但有美丽的岛屿,还有富饶的资源,流淌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一、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亚海域位于亚洲东南部,北跨赤道,东邻太平洋,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接壤,西濒印度洋,北接马来西亚,南邻澳大利亚,处于国际东西交通要道(图13-4)。
图13-4 印度尼西亚海域地理图
印度尼西亚幅员辽阔,东西距离长达5500千米,约占赤道长度的1/8,南北宽1600千米,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陆地面积为19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1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专属经济区),素称“千岛之国”。海岸线总长54716千米。
国土在地理上一般分为四大部分:(1)大巽他群岛(包括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2)小巽群岛;(3)马鲁古群岛;(4)伊里安查亚省。
二、油气状况
印度尼西亚是当今东南亚主要产油国,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2007年以前亚洲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图13-5),也是亚洲唯一的欧佩克成员。
图13-5 亚太地区天然气产量图
印度尼西亚约有60个沉积盆地,73%位于海上(其中的31%分布在深海区),27%分布在陆上。目前已勘探的36个含油气盆地主要位于西部地区,主要的含油气区有苏门答腊油气区、爪哇油气区、东加里曼丹油气区。印度尼西亚70%的天然气储量位于海域。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7年终报道,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亚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5.99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3%,居世界第25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6589.66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5%,居世界第13位。
石油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斯兰等岛和巴布亚。较大的油田有中苏门答腊的Minas、Duri和Bangko油田,苏门答腊东南海上的Cinta和Rama油田,重度为东加里曼丹的Bunyu、Handi和Bakapai油田,西爪哇海上的Arjuna和Arimbi油田等。印度尼西亚的原油品质范围很广,其中大部分原油的API重度为22~37°API。印度尼西亚两大原油出口品种——苏门答腊轻质油或米纳斯原油的API重度为35°API,而更重的Duri原油的API重度为22°API。
近几年印度尼西亚原油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老油田的自然减产和油气领域勘探和开采新增投资缺乏。印度尼西亚国内的原油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从2004年上半年起印度尼西亚已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国际油价的上升导致印度尼西亚的预算赤字增加。
2005年天然气产量为859.3亿立方米。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天然气资源位于北苏门答腊省的Aceh和Arun天然气田、东加里曼丹陆上和海上气田、东爪哇Kangean海洋区块、巴布亚的一些区块。主要的经营商是印度尼西亚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RoyM.Huffington公司和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公司。
2007年印度尼西亚共获得18个新的油气发现,其中石油发现7个,天然气发现11个,海域有5个,陆上有13个。
三、发展历史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勘探起步很早,公元前8世纪就曾采用原始方式在苏门答腊开采原油。
1859年开始了石油调查。
1889年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进行陆上油苗调查,并于1885年在苏门答腊北部钻出了第一口具有商业价值的油井。
1889年荷兰殖民者在印度尼西亚建立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并进行了普遍的石油勘探。
1907年成立皇家荷兰—壳牌集团,1933年在苏门答腊南部发现了油田,1936年在苏门答腊中部进行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1922年印度尼西亚发现了塔郎阿卡尔油田,1937年发现打拉根油田,1940年发现桑加油田,1944年发现米纳斯油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从1940年的900万吨降到1945年的103万吨。
1963年印度尼西亚*规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归国家所有。1967年*按照新的外国投资法与11个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勘探开发合同。后来发展到8个西方国家35家石油公司向印度尼西亚投资17亿美元。
1968年成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从此石油勘探活动由只限于陆上逐渐向海上发展,在此期间发现了90多个油气田。钻井井数由1968年的80口增加到1971年的636口,其中海上钻井144口,并于1970年发现阿卡塔海上大油田,1972年发现Arun气田。
1972年地震勘探发现了巴达克油气田。
1972年发现贝卡拜油田。
1974年发现乌当油田。
1979年发现克里斯纳油田。
1991年道达尔公司在东加里曼丹海上马哈坎区块发现大气藏。
西方石油公司在伊里安查亚海域Beran区块钻的Roadiba-1井在侏罗系地层获得工业油气流,测试日产气66.8万立方米,这标志着印度尼西亚在中生代储层的重大发现。
1993年3月,壳牌公司在东爪哇海发现天然气,发现井为Kaladi井,位于Muriah区块。该井在钻至井深1260米时,在中新统地层中遇到了良好的天然气显示。
1994年4月,尤尼科公司在东加里曼丹Mahakam地区海上的Serang油田东部获得油气发现。
印度尼西亚曾经为亚洲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2006年产量为69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0.9%。2007年产量为667亿立方米,比2006年下降3.8%,居世界第10位。
印度尼西亚为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国,两个最大的LNG处理厂为Arun和Bontang,近年来产量也不断下降,为了弥补产量下降,印度尼西亚不断加强天然气勘探,努力增加天然气产量,满足长期LNG供应合同需求和国内需求,目前有几个在建的新项目,其中在西巴布亚岛的Tangguh LNG厂已初具规模。
据1994年5月在挪威召开的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报道,印度尼西亚的最终可采石油量为47.7亿吨,到1993年1月1日累计探明储量为39.3亿吨,探明程度为82%。最终可采天然气资源量为5.4万亿立方米,到1993年1月1日累计探明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为67%。在未探明的含油盆地中,70%的盆地位于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
四、主要产区
库特盆地西部为加里曼丹地块,东部为望加锡深海槽,南是帕特诺斯特隆起,面积10万平方千米。目前该盆地有20多个油气田,其中海上油田10多个,气田4个。库特盆地的勘探早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开始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加里曼丹岛的东部沿海一线,陆续发现了几个油田。1970年起陆续发现一批油田。其中汉迪尔油田的可采储量为1.09亿吨原油和700多亿立方米,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近海油田。巴达克气田的天然气储量达1900亿立方米,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气田。
巴达克(Badak)油气田位于加里曼丹岛东海岸,赤道以南35千米处,濒临加锡海峡。1972年地震勘探发现了此油气田。1976年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980亿立方米,凝析油储量1800万吨,1973年开始采油,1977年开始采气,1980年最高年气产量为60亿立方米,现有生产井155口。巴达克油田是目前库特盆地最大的油田,也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气田。
阿塔克油田位于马哈坎三角洲东北部,距加里曼丹东海岸约19千米,水深约61米,发现于1970年9月,1972年11月投产,是印度尼西亚最大海上油田。
贝卡拜油田位于库特盆地马哈坎三角洲南缘,距海岸15千米。发现于1972年4月,1974年正式投产。原始可采储量2624万吨,是库特盆地内居第四位的油田。
西北爪哇盆地面积为22万平方千米,陆上从西边的西冷(Serant)向东延伸至井里汶(Cirebon),海上以阿朱纳次盆地为主体,该次盆地中心在雅加达东北约105千米处,海水深36米,有利于海上作业。目前有20多个油气田,除了4个在陆上外,其余均在海上,位于巽他和爪哇。海上有两个油田群,即阿朱纳油田群和阿里姆比油田群。
克里斯纳油田位于雅加达西北35英里的爪哇海上,1976年钻Krisna-1井,认为无商业价值。1979年底,钻Krisna-3井,展现出巨大的石油潜力。1980年11月在第一个平台上开始生产石油。
巽他盆地位于苏门答腊岛以东、爪哇岛以北的西爪哇海内,南北长,东西窄。1970年发现了森塔油田,1971年投产。至今巽他盆地已钻了600多口井(包括开发井),发现含油气的构造27个,其中具有商业价值的18个,已开发的油田15个,主要油田有塔贝玛、拉玛、克里斯纳、泽尔它等。巽他盆地水深20~60米,加上气候温和,有利于海上作业。
该油田位于海域,1974年发现,水深91米,含油面积42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2695万吨。
南海领域部分已进入中国传统领海边界内,目前只有西纳土纳盆地产油,该盆地中已发现乌当、特鲁布克和卡卡普油田,自70年代投入开发。近年发现的纳土纳气田,位于纳土纳岛东北225千米,水深145米,估计储量1.3万亿立方米,二氧化碳含量达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