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5:4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01:25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02:43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编辑本段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五亩(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豚:小猪。彘:大猪),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数:几)。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的时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
编辑本段段解
·第一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四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五~七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过。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 【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 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 【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0.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②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指打开粮仓 救济百姓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开放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②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 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宏伟的 ·6.时 ①不违农时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季节 ②无失其时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时机,机会 ·7.王 ①王无罪岁 《寡人之于国也》大王,名词,读wáng ②然而不王者 《寡人之于国也》称王,统一天下,度wàng ·8.食 ①谷不可胜食 《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前一个“食”为动词,吃;后一个“食”为名词,食物 ·9.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在 ·10.之 ①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衬音 ③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④五亩之宅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代词,代百姓;助词,的 11.以 ①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用 ②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按照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把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 :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王无罪岁】 :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树之以桑】: 树:一般“树”是树木(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树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一般“食”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吃 动词作名词: 【请以战喻】 : 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其他 【谨庠序之教】 :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这也是逃跑。 2、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非我也,兵也 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 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重物行走在路上 2、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2)鸡豚狗彘之畜。 畜鸡豚狗彘 3.介词结构后置句: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3)是亦走也("是......也"相当于“这也是......啊”) 【省略句】 1、何也 省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 省主语“将士”。 3、可以无饥矣
课下注释
1.河内[凶] :收成不好,荒年 2.不 [加] 少 :更 3.[填] :拟声词,模拟鼓声 4.[鼓]: 击鼓 5.[直]不百步耳 :只是,不过 6.寡人之[于]国也 对于 7.谷不可[胜]食也: 旧读shēng,尽 8.[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细网不进池塘(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 9.[衣帛]:穿上丝制品的衣服 10.[无如]:没有像......
编辑本段《寡人之于国也》 - 写作特点
本文写作上体现出的孟子散文的特点: 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 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人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势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04:17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① *为也已 (已,通矣)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 (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二、古今异义的词语: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贰于楚( 对……有贰心)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向东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动词→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形容词→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国力增强,减弱)
使动用法
退秦师(使……退)
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同上句)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同上)
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言于郑伯(介宾后置)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谏太宗十思疏
1. 通假字
无
2. 古今异义
①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②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感情,含贬义。今义:尽情。
③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④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⑤何必劳神苦思 何必,古义:为什么一定。今义: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⑥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古义:高高在上,充满危机 今义:特危
3.词类活用
必固其根本 固,使动用法,使……牢固。
知止以 安人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能、善,形容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居域中之大 大,重权,大位
德不处其厚 形容词做名词 敦厚
将崇极天之峻 峻,高峻
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名作动,在……下
乐盘游 乐,意动,以……为乐
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动
正身以黜恶 正:使动
劳神苦思: 劳、苦,使动
居安思危:安危 形容词做名词
貌恭而不心服 名词做状语
4.后代沿用的一些成语
①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②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③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④择善而从: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
⑤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5.特殊句式
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介宾后置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 古今异义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说明或命令。
②明年,复攻赵
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③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义:扬言,到处说,动词;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亲戚:古义:亲,内亲;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其他的成员。
⑤于是相如前进缻
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
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信约 今义:拘束)
⑧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趁此 今义:表结果)
⑨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古义:婉言道歉 今义:告别离开)
二、 词类活用
⑴名词用作动词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③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揣)
④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⑤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进酒或献礼)
⑥怀其璧,从径道亡。(怀里装着)
⑵名词用作状语
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②倚柱,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③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④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廷上)
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用言辞)
⑥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⑶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敬畏)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
⑤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撞碎)
⑷使动用法
①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责任)
②臣请完璧归赵(完:使……完好无损)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使……着急,*迫)
④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使……回到)
⑥秦王恐其破璧。(使……撞碎,砸碎)
⑸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2、用“为”表示判断。
(1)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3、 用“乃”、“则”、“即”、“非”等表示判断。
(1)今君乃亡赵走燕
4、 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1)其人勇士,有智谋
(2)且相如素贱人
5、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被动句
1、徒见欺 用“见”表被动。
2、而君幸于赵王 用“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用“见……于”表被动。
4、使不辱于诸侯,拜为上大夫。 用“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
倒装句
宾语前置
1、秦城恐不可得。(无标志)
2、王曰:“何以知之?”(疑问句)
3、君何以知燕王?(疑问句)
4、王曰:“谁可使者?”(疑问句)
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疑问句。固定句式“与……比,……更加厉害。)
6、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无标志)
定语后置
1、求人可使报秦者。(中心词+定语+者)
介词结构后置
1、以勇气闻于诸侯。(在) 2、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在)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被) 4、故燕王欲结于君。(与)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从、到) 6、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在)
7、今臣至,大王见臣(于)列观。(在)8、得璧,传之(于)美人。(给)
9、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以)城邑。(把)10、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在)
1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在)12、舍相如(于)广成传舍。(在)
13、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在)1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
15、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在)
16、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在)17、遂与秦王会(于)渑池。(在)
18、请奉(以)盆缻(于)秦王。(拿)1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
2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把)21、终不能加胜于赵。
四、 通假字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详,同佯 假装
2、召有司案图 同“按”,审察、察看。
3、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同“锧”, 腰斩犯人的刑具。
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不? 同“否”
5、拜送书于庭 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设九宾于廷 同“傧”,迎客赞礼的*。
7、秦自缪公以来 同“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同“熟”,仔细。
9、请奏盆缻秦王 同“缶”,盛酒浆的瓦器。
鸿门宴
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不者 “不”通“否”,否则。
具以事告 “具”通“俱”,全部。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连夜
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翅膀一样
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头发上指
间至军中
持剑盾步走
日夜望将军至
名词用作动词
道芷阳间行 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
沛公军霸上 驻军
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在册
范曾数目项王 用眼示意
刑人如恐不胜 处罚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说
若入前为寿 上前
秦地可尽王也 称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为王,名词使动用法。
使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
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为王
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同上 使…跟从
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 击碎、击破
形容词用作名词
沛公今事有急 紧急的情况
君安与项伯有故?
此其志不在小
大行不顾细谨 细枝末节。
古今异义
① 君安与项伯有故
有交情/有 缘故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祝健康/生日庆祝
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男女嫁娶事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的变故/副词,很
④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现在 别人(指沛公)/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⑤而听细说
小人的谗言/详细说来
⑥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南 今义:河南省)
⑧所以谴关守将者…… ((古)……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
⑨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沛公)(今)现在的人
成语积累
鸿门宴/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秋毫无犯
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天子气也
此其志不在小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客何为者?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介词结构后置)
因击沛公于坐(介词结构后置)
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玉斗一双,白璧一双(定语后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4)省略句
•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 若入前为(之)寿
• 为(之)击破沛公军
• 急击(之)勿失(时机)
• 则与(之)斗卮酒
• 则与(之) 一生彘肩
• 竖子不足与(之)谋
• 具告(之)以事
• 交戟之士欲止(之)不内
• 沛公军(于)霸上
• 沛公居(于)山东时
• 置之(于)坐上
• 置之(于)地
• 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 卫士仆(于)地
• 沛公欲王(于)关中
• 毋从(其)俱死也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 加彘肩(于其)上
• 杀人如(恐)不能举,
• 刑人如恐不胜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一词多义
妇女无所幸
幸 故幸来告良
则吾斯役之不幸
卮酒安足辞
辞 未辞也
大礼不辞小让
玉斗一双
斗 外连衡而斗诸侯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沛公军霸上
军 为击破沛公军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
吾属今为之虏矣
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
是古非今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奉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
秋水
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
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
秋水时至(时令,季节)
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一词多义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非攻
1.通假字
①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兹”通“滋”,更加
② 拖其衣裘(“拖”通“脱”)
2.词类活用
①众闻则非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以亏人自利也。 使动用法,使人亏。
③从而誉之 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3.特殊句式
①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②从而誉之,谓之义。 省略句,“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一词多义
今至大为攻国(国家)
国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国都)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
是何故也(原因,缘故)
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故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以 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4、古今异义
众闻则非之(古义:非难。今义:不对,过错)
苟亏人愈多(古义:如果。今无此义)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古义: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从而誉之(古义:反而。今义:因此,就,表示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06:09
去买文言文全解 是高中全解版的 很实用追问呃~紧急用,顾不上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