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针灸,插肺险致命?中医师:针灸危险禁区有3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7 19: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17:54
近日新北市一名孩童在中医诊所进行针灸治疗,回家后发现呼吸困难送急诊,才发现是气胸,并且三分之一的肺已经塌陷,一度有生命危险。针灸会导致「肺部塌陷」吗?该诊所的医生认为「自发性」或「侵入性」气胸都有可能,不服病患家属的医疗意外指控,谁是谁非目前难以公断。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式,透过对穴道的 *** 来治病。须注意的是,虽然穴道密蜜麻麻布满全身,但中医师在针灸时,有些部位在一般情况下会避开。中医古藉《黄帝内经》就写道「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虽然针灸的针体细小,但若扎针深度没有拿捏好,仍可能伤到内脏。
针灸有三避
一般民众对针灸的了解不深,可能不知道什么地方针灸要特别小心,去诊所只能任由医师下针治疗,无法事先拿捏治疗风险。陈潮宗中医诊所院长陈潮宗在专栏文章指出,针灸下针的部位若在较危险的区域,大家可以留心注意,包括: 肩窝颈椎附近 :肺尖和胸膜顶高出*上界,会突出至颈根和锁骨内侧,所以下针时有伤及肺尖的危险。 *腋下两侧 :因为*腋下两侧的肌肉与脂肪层较薄,下针过深容易伤到肺脏。 肩胛骨以下的背部 :胛骨以下没有大片的骨头保护,针刺的角度、深度没有掌握好,容易从肋间空隙细刺伤肺脏,造成气胸。 另外,小孩子的头骨还未发育成熟,头顶囟门的柔软部分也是针灸时须要避忌的,在这里下针恐有致命风险。近日新北市一名孩童在中医诊所进行针灸治疗,回家后发现呼吸困难送急诊,才发现是气胸,并且三分之一的肺已经塌陷,一度有生命危险。针灸会导致「肺部塌陷」吗?该诊所的医生认为「自发性」或「侵入性」气胸都有可能,不服病患家属的医疗意外指控,谁是谁非目前难以公断。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式,透过对穴道的 *** 来治病。须注意的是,虽然穴道密蜜麻麻布满全身,但中医师在针灸时,有些部位在一般情况下会避开。中医古藉《黄帝内经》就写道「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虽然针灸的针体细小,但若扎针深度没有拿捏好,仍可能伤到内脏。
针灸有三避
一般民众对针灸的了解不深,可能不知道什么地方针灸要特别小心,去诊所只能任由医师下针治疗,无法事先拿捏治疗风险。陈潮宗中医诊所院长陈潮宗在专栏文章指出,针灸下针的部位若在较危险的区域,大家可以留心注意,包括: 肩窝颈椎附近 :肺尖和胸膜顶高出*上界,会突出至颈根和锁骨内侧,所以下针时有伤及肺尖的危险。 *腋下两侧 :因为*腋下两侧的肌肉与脂肪层较薄,下针过深容易伤到肺脏。 肩胛骨以下的背部 :胛骨以下没有大片的骨头保护,针刺的角度、深度没有掌握好,容易从肋间空隙细刺伤肺脏,造成气胸。 另外,小孩子的头骨还未发育成熟,头顶囟门的柔软部分也是针灸时须要避忌的,在这里下针恐有致命风险。 身体有这些状况,最好不要针灸 针灸毕竟是侵入性治疗,且对神经有一定的 *** 作用,所以有些风险。在某些状况下,即便下针的部位没有伤及重要器官的疑虑,仍不建议进行针灸治疗。比如: 有打针恐惧症 :有些人看到细针状的物体,不管针头或针灸用针,身体会产生一连串反应,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严重者甚至会昏倒。如果自身有打针的不良经验,或是天生怕打针,可以询问医师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式,比如热敷、穴道推拿等等。 太过疲劳 太饿、太饱 身体状况不好 生理期 喝酒 任何的身体不适 若有上述7种情形,发生晕针的可能性较高,要事先告知医生。所谓晕针,是指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有些人会忽然感觉身体不适,比如感到头晕、血压下降、恶心作呕、脸色苍白、手脚发冷等等,甚至是昏倒。在针灸治疗前如果觉得身体状况不佳,一定要请示医生,看能否用别种治疗方式,或是延期治疗,以免晕针,或其他意外情形。 针灸后,哪些情形是正常、哪些症状要提高警觉? 晕针了怎么办 :若针灸过程中有晕针的症状,应立即停针,并把所有的针拔出,最好能躺下休息,同时注意身体保暖,一般只要仰卧片刻、补充一点水分就会回复正常。 残留「针感」、淤青酸痛 :针灸后有些人会残留「针感」,或是瘀青、酸痛的现象,都是正常的,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针灸后不要特意去揉针孔,以免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同样的道理,出血的伤口在1~2小时之内不要冲水,以免病菌侵入。 施针处红肿、发热、肿痛: 虽然现在中医诊所都是使用全新开封的针来进行针灸,但细菌感染无孔不入,若在针灸后发现施针处有红、 肿、热、痛现象,就要提高警觉,若持续不退,应尽速回诊由医师诊治。 参考资料: .news.yahoo/%E9%87%9D%E7%81%B8%E5%AE%B3%E6%B0%A3%E8%83%B8%E8%82%BA%E5%A1%8C-%E6%82%A3%E8%80%85%E6%80%92-%E8%A8%BA%E6%89%80%E6%B2%92%E9%81%93%E6%AD%89-062534718 health.udn/health/story/6035/475171 king/knNew/news/sine-article?newId=19316 tcm/articleview.php?id=2154 pntn.mohw.gov/public/hygiene/6b9abbf81fb256308c4611b712e174d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