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0:1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6:14
谈及东汉,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会呈现皇帝昏聩懦弱,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朝政黑暗的负面印象。然而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在《日知录》讲:“三代以来,风俗之美,无尚于东汉”;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也有“东汉尚名节”的评价。于是东汉在我们头脑里的形象顿时变得凌乱,到底真实的东汉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言简意赅的评价是:一个“五讲四美”的时代。
一、儒者气象
事情还要追溯到东汉开国的那一群人。不同于西汉的开国功臣集团多是市井亡命无赖之徒。东汉开国功臣则是一派儒者气象。
譬如光武帝本人,少年时曾在长安太学读书,受尚书,通大义。功臣邓禹,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早年曾与光武帝是太学同窗。
同样经历的还窦融,耿纯,有樊准,寇恂,冯异,贾复等。故清人赵翼说:“光武诸臣,大半多习儒术,与光武意气相投。盖一时之兴,其君与臣皆一气所钟。
”就连皇帝的警备部队都要人人通晓《孝经》。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风俗下,形成了人人重名节,讲节操。
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作为文教精英集团,被国家权力所扶持,所认可的社会阶层。儒学士大夫们在维护纲纪,秉持风宪的同时,也在修身成德,引领者社会的风尚。遂有了后来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党锢之祸”。
东汉的后期,一方面,士大夫在讲求名节的风气引领下,注重经明行修;一方面朝政上的宦官和外戚交替执政,士大夫集团和统治集团就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和激烈的抗争。这时候的士大夫集团就体现出激扬名声,批评时政,臧否人物的侠气张扬的士风。
二、轻死重气,义重于生
两次党锢之祸中,被害的党锢名士很多是主动投案或自决于死的。譬如巴肃,李膺,范滂,崔蹇等。李膺所谓:“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主动诣狱投死。与李膺一起同狱而死的荀诩死前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侍御史景毅的儿子是李膺的门徒,却因为被漏掉而没有被计入党人的名单,居然主动辞官,并申请要把自己的名字补上去。名将皇甫归因为党锢名单中没有自己的家乡人士,于是自表为党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6:14
东汉的前期是一个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而且非常富裕的时代,到了后期人民生活比较困苦,经常发生战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6:14
谈及东汉,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会呈现皇帝昏聩懦弱,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朝政黑暗的负面印象。然而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在《日知录》讲:“三代以来,风俗之美,无尚于东汉”;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也有“东汉尚名节”的评价。于是东汉在我们头脑里的形象顿时变得凌乱,到底真实的东汉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言简意赅的评价是:一个“五讲四美”的时代。
一、儒者气象
事情还要追溯到东汉开国的那一群人。不同于西汉的开国功臣集团多是市井亡命无赖之徒。东汉开国功臣则是一派儒者气象。
譬如光武帝本人,少年时曾在长安太学读书,受尚书,通大义。功臣邓禹,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早年曾与光武帝是太学同窗。
同样经历的还窦融,耿纯,有樊准,寇恂,冯异,贾复等。故清人赵翼说:“光武诸臣,大半多习儒术,与光武意气相投。盖一时之兴,其君与臣皆一气所钟。
”就连皇帝的警备部队都要人人通晓《孝经》。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风俗下,形成了人人重名节,讲节操。
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作为文教精英集团,被国家权力所扶持,所认可的社会阶层。儒学士大夫们在维护纲纪,秉持风宪的同时,也在修身成德,引领者社会的风尚。遂有了后来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党锢之祸”。
东汉的后期,一方面,士大夫在讲求名节的风气引领下,注重经明行修;一方面朝政上的宦官和外戚交替执政,士大夫集团和统治集团就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和激烈的抗争。这时候的士大夫集团就体现出激扬名声,批评时政,臧否人物的侠气张扬的士风。
二、轻死重气,义重于生
两次党锢之祸中,被害的党锢名士很多是主动投案或自决于死的。譬如巴肃,李膺,范滂,崔蹇等。李膺所谓:“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主动诣狱投死。与李膺一起同狱而死的荀诩死前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侍御史景毅的儿子是李膺的门徒,却因为被漏掉而没有被计入党人的名单,居然主动辞官,并申请要把自己的名字补上去。名将皇甫归因为党锢名单中没有自己的家乡人士,于是自表为党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6:14
谈及东汉,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会呈现皇帝昏聩懦弱,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朝政黑暗的负面印象。然而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在《日知录》讲:“三代以来,风俗之美,无尚于东汉”;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也有“东汉尚名节”的评价。于是东汉在我们头脑里的形象顿时变得凌乱,到底真实的东汉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言简意赅的评价是:一个“五讲四美”的时代。
一、儒者气象
事情还要追溯到东汉开国的那一群人。不同于西汉的开国功臣集团多是市井亡命无赖之徒。东汉开国功臣则是一派儒者气象。
譬如光武帝本人,少年时曾在长安太学读书,受尚书,通大义。功臣邓禹,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早年曾与光武帝是太学同窗。
同样经历的还窦融,耿纯,有樊准,寇恂,冯异,贾复等。故清人赵翼说:“光武诸臣,大半多习儒术,与光武意气相投。盖一时之兴,其君与臣皆一气所钟。
”就连皇帝的警备部队都要人人通晓《孝经》。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风俗下,形成了人人重名节,讲节操。
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作为文教精英集团,被国家权力所扶持,所认可的社会阶层。儒学士大夫们在维护纲纪,秉持风宪的同时,也在修身成德,引领者社会的风尚。遂有了后来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党锢之祸”。
东汉的后期,一方面,士大夫在讲求名节的风气引领下,注重经明行修;一方面朝政上的宦官和外戚交替执政,士大夫集团和统治集团就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和激烈的抗争。这时候的士大夫集团就体现出激扬名声,批评时政,臧否人物的侠气张扬的士风。
二、轻死重气,义重于生
两次党锢之祸中,被害的党锢名士很多是主动投案或自决于死的。譬如巴肃,李膺,范滂,崔蹇等。李膺所谓:“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主动诣狱投死。与李膺一起同狱而死的荀诩死前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侍御史景毅的儿子是李膺的门徒,却因为被漏掉而没有被计入党人的名单,居然主动辞官,并申请要把自己的名字补上去。名将皇甫归因为党锢名单中没有自己的家乡人士,于是自表为党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6:14
东汉的前期是一个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而且非常富裕的时代,到了后期人民生活比较困苦,经常发生战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6:15
前期充满了正义与和善,后期动荡不堪。东汉初期的领导和*都是学霸出身,社会大环境相对宽松,民风淳朴,崇尚儒学,后期各种矛盾频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6:15
东汉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局动荡,此后天下三分,形成了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方为一统天下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6:15
前期充满了正义与和善,后期动荡不堪。东汉初期的领导和*都是学霸出身,社会大环境相对宽松,民风淳朴,崇尚儒学,后期各种矛盾频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6:14
东汉的前期是一个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而且非常富裕的时代,到了后期人民生活比较困苦,经常发生战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6:15
前期充满了正义与和善,后期动荡不堪。东汉初期的领导和*都是学霸出身,社会大环境相对宽松,民风淳朴,崇尚儒学,后期各种矛盾频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6:15
东汉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局动荡,此后天下三分,形成了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方为一统天下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6:15
东汉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局动荡,此后天下三分,形成了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方为一统天下进行了激烈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