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3 16: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17:50
<滹南遗老集》藁城人的骄傲 《滹南遗老集》又名《慵夫集》、《滹南辨惑》等,是我市金朝大文人王若虚的著作.王若虚,字从之,号慵夫,晚年自号滹南遗老.有说角中人,有说只锦人,又有说倪家庄人.不管是哪庄哪村,是我藁城人铁定无疑. 《滹南遗老集》是部什么书?诗、词、歌、赋、评论、小说,均都不是.那到底怎样回答?可以这么说:如果《红楼梦》可以理直气壮地在全世界炫耀,顶天立地,被尊为“红学”,让那些大师们“眼红”.那么《滹南遗老集》可以地向全国炫耀,毫不羞涩.现今的教授们把王若虚尊为“金源学者”,“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作为研究项目.那些专家教授们,不得不带着问题惊奇地看王滹南去“辨惑”. 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四书五经,即使对学子说来,也往往望而却步.历史上解经、注经之书汗牛充栋.各执一端,吵吵嚷嚷.王若虚的《五经辨惑》一出,很快在学者中传读开来,招来很多人点头称是,并在著作中引用王的学术观点.而今,不是有的男女,讲说孔子、庄子吗?还招来十博士的批判.她们如果看过王若虚的《五经辨惑》、《论语辨惑》、《孟子辨惑》,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司马迁的《史记》,列二十五史之首,不论文学价值还是史学价值,都无与伦比.但是,也并非十全十美.不过,由于它的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即使有看法,也少有微词.王若虚则不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著有《史记辨惑》十三卷,分析、臧否. 陶渊明的文章,尤其他的生活态度,历来被人仰慕.王若虚也很佩服他的文章写得好,见识高.但是,王若虚写了《题渊明归去来图五首》,现录其二:“靖节迷途尚尔赊,苦将觉悟向人夸.此心若识真归处,岂必田园始是家.”“孤云出岫暮鸿飞,去住悠然两不疑.我自欲归归便了,何须更说世相遗.”读者可仔细参悟. 《滹南遗老集》共56卷,计有《五经辨惑》、《论语辨惑》、《孟子辨惑》、《史记辨惑》、《新唐书辨惑》、《君事实辨》、《臣事实辨》、《议论辨惑》、《著述辨惑》、《杂辨》、《谬误杂辨》、《文辨》、《诗话》等洋洋56卷大书,我们这些“目仅识丁”的人,只言片语哪能说得清楚.不过,王若虚也承认,他对《易经》缺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