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我国货币政策的内容,目标和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8:12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3:55

  上面那个是达人~~确实强大

  货币*
  货币*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服务的。它是指*银行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利率、汇率、信贷、货币发行、外汇管理等工具,调节有关变量,最终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与财政*一样,货币*也体现了*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但是这部分财力主要是指由银行信贷所代表的财力。另外货币*并不像财政*那样体现国家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管理。因此,货币*与财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①货币*目标。货币*目标也称作*的最终目标,是指货币*调节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货币*目标的形成历经了很长的时间,由最初的稳定物价发展到今天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同的四大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适度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如前所述,这四大目标也是财政*目标的主要内容。前面已对其作过解释,这里就不再重复。
  ②货币*的中间目标。货币*对经济运行的*是一种间接*,它不能直接作用于实际经济活动,而必须经由一定的中间目标才能实现其最终目标。因此,必须选取一定的中间目标作为货币*的直接调节目的,同时还可将这些中间变量作为反映货币*操作效果的指示器。中间目标在整个货币*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导环节。
  选取货币*的中间目标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即一个合适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的最终目标--国民收入稳定密切联系,又能为*银行所控制,且能很快地起到宣示货币*意向的作用。目前,各国提出的较有影响的中间目标有利率、货币供给量、贷款总额、货币基数、股票价格等,但是,能够被普遍认可的只有利率、货币供给量、贷款总额等三项。这三项指标能较好地体现上述原则,且与经济*与金融*有较好的适应性,因而被广泛运用于货币*的操作中。关于利率的有关知识将在下一节中介绍,这里扼要谈谈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额。
  第一,货币供应量。货币*最根本的目标可以归结为为一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在现代信用本位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以及二者的平衡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因此,要使货币的供应不成为重大经济波动的根源并不破坏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必须根据社会总供求状况制订货币*。货币*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维持适度的货币供应,不能因为货币过多或不足而造成经济的过度繁荣或长期衰退。
  所谓适度的货币供应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情况下。此时整个社会经济处于衰退或萧条状况,资源大量闲置,企业开工不足,社会经济发展停滞。这时,*银行的货币*应该是扩张性的,即要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总需求增加,从而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促使社会总供求趋于平衡。
  二是在社会总需求过多情况下。此时宏观经济处于过热状态,生产迅速发展,投资剧增,市场供给不足,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物价上涨。这时央行的货币*应是紧缩性的,即缩减货币供应量,抑制社会总需求,促使经济适度而稳定增长,促使社会总供求平衡。
  三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构成不相适应的情况下。此时宏观经济处于这样的状况:一些部门需求不足,商品相对过剩,生产停滞不前;另一些部门则需求过度,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生产发展很快。其结果将是整体经济比例失调,畸形发展。此时货币*应有紧有松,松紧结合,通过调整货币供给的构成和流向,改变社会总需求构成与总供给构成不相适应的状况,促使总供求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结构上都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贷款总规模与信贷*。贷款总规模及贷款总额,是一定时期内银行以信用方式向社会贷款的资金总量。它与经济发展速度有着客观的数量关系。适度的贷款总量既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又有利于货币的稳定。因此,控制贷款总规模历来是*银行执行货币*的中间目标。
  对贷款总规模的*主要有两种做法:其一是规定贷款最高限额,直接控制贷款总规模。在计划*下这一做法较为常用,即根据国家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情况,由*银行统一编制信贷计划,再下达给各专业银行。全国贷款总规模及专业银行贷款限额是指令性计划,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对贷款的限额控制,可以最迅速、最广泛地进行信贷紧缩和扩张,但管得过死,不够灵活。
  其二是*银行再贷款影响整个银行系统产生派生存款的能力,间接地实现总量控制目标。*银行运用基础货币对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是其*贷款总量的重要手段,它会影响到各金融机构运作中形成的贷款规模的大小。
  与贷款总规模紧密相连的还有另外一个概念,即信贷总规模。信贷总规模的范围比贷款总规模略有扩大,它包括银行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以及社会直接融资等。对信贷总规模的控制主要通过国家制订的信贷*来完成。
  信贷*是货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它体现了国家货币*的根本意图,即通过对信贷总规模的调节与控制以寻求一个有利于经济稳定、迅速增长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信贷*与一般的货币*又有所不同,它可以实行结构性倾斜来实现改善结构的目的,而一般的货币*其主要职能就是调节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的增长既满足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又不致于经济增长过热而助长通货膨胀。因此,信贷*的主要任务一是控制调节信贷总规模,使之符合货币*目标的要求;二是通过对贷款期限、利率、规模在不同部门中按不同比例配置,调节信贷结构,以支持或*某地区、某部门的发展。一般而言,信贷*支持优先发展的产业,主要有基础产业、先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等。通过对这些产业部门的*性倾斜,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保障供给,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高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仅谋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且还要力争强化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后劲。
  ③货币*工具。为了实现货币*的中间目标,并最终实现货币*的终极目标,*银行必须采取适当的货币*工具来实施货币*。所谓货币*工具就是指为达到直接调节目标所采取的工具和手段。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数量型间接控制工具,包括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它们通过银行系统管制整个经济的总信贷水平;另一类是选择性的质量型直接控制工具,包括改变法定保证金、消费信贷等,主要用以对特殊信贷领域和证券市场进行控制。这两种类型的划分并非绝对,它们都是通过改变货币供给、货币成本和信贷可获得性而影响总需求水平。
  再贴现是指一般银行在缺少资金时,以其对顾客贴现而持有的票据请求*银行给予再贴现,以取得资金。而再贴现率是*银行对一般银行的再贴现收取的利率。当出现通货膨胀压力的时候,*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这使商业银行因借贷成本提高而缩小准备金和放款规模,从而使价格得以稳定或者回落;反之,*银行也可以降低再贴现率,而使商业银行以至工商企业增加借贷,增加总需求。
  公开市场业务指*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买卖活动。当整个市场价格水平上升,需要加以抑制的时候,*银行就卖出证券,使得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下降,贷款规模缩小,从而使投资以及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得到控制或逆转。当经济呈现萧条迹象时,*银行就买进证券,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信贷规模扩大,从而使投资需求和收入水平上升。由于*银行通过这种办法控制银行准备金非常准确、有效,所以公开市场业务在西方国家中被当作最重要的货币*工具。
  法定准备金比率是银行存放在*银行或金库中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法定比率。*银行通过提高这个比率,使货币乘数变化,从而通过影响货币存量而对整个经济产生作用。
  选择性信贷控制除上述两类工具外,*银行还可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各金融机构实施"道义劝告"(或"窗口指导"),来影响它们的放款数量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同时,依照法令,*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实施直接干预和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选择工具

  现在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货币*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这是货币*性质和货币**方向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是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冲击的明智之举,是有效提振内需、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重要举措,是防止经济大幅下滑、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

  在我看来,适度宽松的货币*至少包括三重含义:其一,这是“适度扩张”而非“完全扩张”的货币*。两种*的区别不仅在于扩张程度的差异,还在于其各自运用时所面对的宏观经济态势的不同。完全扩张型货币*通常在经济发生危机或经济萧条时采用。作为一种“反危机”的宏观经济*,其实施目的在于缩短经济危机或经济萧条的时间过程,拉动经济复苏;适度扩张型货币*则适用于经济显著减速或即将进入下降周期的经济环境,实施目的在于维护经济增长的动力,遏制经济下滑,确保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很显然,适度宽松的货币*选择,与我国现实的宏观经济态势是吻合的。

  其二,这种*无论是在质的规定上,还是在“量”的变化上,都有别于从紧的货币*。质的规定自不待言,“量”的变化也是如此。尽管没有一个可以用来衡量“适度”的、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但体现货币*能量和实施程度的一些宏观金融变量指标,如贷款增量、贷款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的总体水平,应明显高于从紧货币*的实施时期。

  其三,货币*的组成部分,如信贷*、利率*、汇率*以及存款准备金比率一类的货币*工具都应该是放松的,尽管它们在*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程度会有差别。以扩张信贷规模和降息为主基调的信贷*与利率*,在适度宽松的货币*的实施过程中承担着主要角色,而汇率*的作用也不应低估。面对我国出口下滑导致外部需求明显萎缩的情况,应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加大人民币汇率向下浮动的幅度。

  适度宽松的货币*旨在拉动内需,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投资需求看,实施这种*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企业投资资金的可得性,扩大投资资金来源,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另一方面,会调低利率总水平,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这两方面归结到一起,是有利于刺激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的投资热情,扩大投资需求。但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要提高投资效率,使投资更好地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通过*的*引导,使投资资金更多地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如“三农”、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自主创新高科技等行业。应改善投资环境,消除行业和市场壁垒,给民营资本以“国民待遇”,使其能够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公平参与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资。对某些总量型的货币*措施,应赋予其结构*功能。仅以央行作为经常性**工具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为例。应改变“一刀切”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所在地区、金融资源相对贫乏的经济落后地区,可实行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这样做,既可以增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消费主要受劳动者收入制约,因而货币*刺激消费需求的作用有限。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货币*作用的支点,应是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结算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促进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拉动消费。同时,货币*应和产业*、收入*、财政*等宏观*密切协调配合,形成拉动消费需求的合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3:55

随着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的间接传导机制和“*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户”的间接传导体系。但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的存在的诸种障碍却导致了我国货币*的微效。

(一) *银行层面上的障碍

*银行是唯一代表国家进行金融控制和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是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管理的银行。它通过运用货币*工具来传导货币*。

1、存款准备金。 *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自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改革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将法定准备金账户的备付金账户合并为法定准备金账户。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从13%降低到8%,再到目前的6%②。

2、公开市场操作。*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1999年,中国基础货币的主要供应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公开市场操作成为*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的主渠道。全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基础货币1920个亿,占全年基础货币投放的52%②。

3、再贴现机制。 *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和规定贴现条件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和需求。从1998年3月起再贴现利率成为独立的利率体系,不再继续与同期再贷款利率挂钩。同时下调再贴现利率并延长再贴现最长期限。1999年,*银行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改进了再贴现业务的方式,扩大其范围,使年末余额达500亿,增长51%②。

三大*工具的操作力度虽然很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也较高,但其实际效果却远远低于预期水平。货币*传导在*银行层面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同时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我国虽然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的上限控制、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但是我国仍然是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的多种利率仍由*银行代表*制定,影响了利率对资源配置的结构调整作用。从我国目前来看,按照风险收益对称原则,中小企业和某些大企业的高风险业务贷款利率应偏高,但由于利率管制必然造成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同时,*性的偏向导致资金高度集中于国有大企业,这成了不良资产上升和经营风险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率管制的另一个后果便是使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难以发挥作用,影响了货币*信号的传导。此外,在公开市场上,由于资金宽松导致央行收回资金容易,投放资金困难;在外汇市场上,外汇储备受贸易逆差影响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约束,央行只能被动地买卖外汇,银行结售汇差构成了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数量*,导致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控制乏力,利率机制作用难以发挥。

(二)金融市场层面上的障碍

1、货币市场。1984年,我国建立同业拆借市场标志着货币市场的起步。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统一规范的货币市场格局,但总体来讲仍不成熟,缺乏足够的中介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交易品种或缺,金融工具和手段创新滞后,货币市场缺乏流动性,地区分割的银行间分隔严重,交易不活跃,货币*传导缺乏广度,低速低效。货币市场业务主要集中于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而这两个市场交易量不够大,无法大量吞吐证券,*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继而影响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幅度。票据市场上由于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商业票据使用不广泛,再加上票据数量有限,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基本没有商业承兑汇票,再贴现始终未形成规模,影响了再贴现*工具的实施力度和广度。

2、股票市场。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强,长期没有退出机制,其股指变动与经济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异动状态,股市泡沫膨胀,股票价格难以产生财富效应,隔断了相应的货币*传导机制。

3、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上种类不多使公开市场缺乏载体,另一方面交易不旺,以*基础货币为目的的公开市场业务缺乏交易基础,严重阻碍了货币*工具作用的发挥。

由上可见,货币*的传导路径由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不成熟而显得过窄。

(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层面上的障碍

商业银行是依法接受活期存款,主要为工商企业和其他客户提供短期贷款并从事短期投资的金融机构。它最大的特征便是具有以派生存款方式创造和收缩存款货币的能力。在我国,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尚未发展到成熟阶段,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使*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缺乏必要的条件,以至收效甚微。央行只能采取贴现率、窗口指导、利率管制等其他*工具,这就使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货币*的效力具有更大的作用。在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有全部金融机构80%以上的资产和负债,因而商业银行对*银行货币*的反应程度便成为货币传导机制上的关键。目前来讲,在商业银行层面存在的传导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的垄断性。中国*通过存贷款利率、*竞争、*资产等一系列金融约束*,为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了“特许权价值”的租金机会,维持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货币*由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的行为所左右。他们之间的竞争并不充分属于寡头竞争模式,在一些事情上容易形成一致的默契和行动,很可能与货币*方向不一致。另一方面,四大商行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下降,使*银行很难通过调低再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来刺激商业银行的融资*及活动。

2、商业银行有风险约束,而无利润约束。理论上讲,商业银行属于金融企业,应该根据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性来经营业务寻求最佳组合。在我国,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造成了商业银行有风险约束,却无利润约束。

第一,风险约束。在经济*改革中,由于金融*改革滞后,导致商业银行积累了高比例的不良资产,银行贷款回收比较困难,贷款周转速度慢,经营风险大幅上升,商业银行在*银行的监管下,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大为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银行多次下调利率和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的融资和贷款成本,商业银行也不愿意增加贷款,而是根据自身对经济状况的估计和判断,调节自身放款行为,从而改变了货币派生机制,影响了信用创造和货币供给。一方面,商业银行对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采取“慎贷”、“惜贷”,即使有较好的项目也放弃掉。对信贷人员普遍实行贷款终身责任制,让信贷人员对新增贷款负有100%收贷收息责任,一旦出现贷款逾期,便要求工作人员下岗清收,导致信贷人员产生故意不发放贷款的倾向;另一方面导致大量资金偏向信用较好的大城市、大企业,有悖于我国货币*的多元化导向。大企业贷款过度集中,资金闲置,中小企业却资金严重不足,大大影响了货币*的传导效果,同时加剧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过度集中,使不良贷款比率呈上升趋势,造成传导机制在商业银行层面上的恶性循环。此外,由于国债和*性金融债券相对企业贷款而言,收益稳定且风险小,被商业银行视为优质资产,不愿出售,从而*了*银行大规模吞吐债券,严重影响了*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

第二,无利润约束。我国国有银行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因此,商业银行在国债市场上压低价格购入大量国债;存款充足时,并不急于扩大贷款业务,在目前信贷风险较大时表现犹为突出,宁可把资金放在央行备付金上,分行不计成本吸收存款,形成“重存款,轻贷款”倾向。存款、贷款和资金结算为商业银行三大传统业务,其中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贷款为资金的主要运用渠道和主要利润来源。在目前通货紧缩,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的宏观环境下和商行本身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现实下,商行重视贷款营销,扩展优质贷款业务,进行金融工具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将起到更大作用。但商业银行却似乎把存款业务作为主要工作。自身而言,仍然是大柜台、小市场的人力资源配制方式;将发放贷款和开展中间业务视为争揽存款的手段;对信贷人员实行权责不对称的贷款终身责任制,缺乏贷款营销激励机制;金融工具单一;负债品种和资产品种单一;对贷款采取机械的审批方式;对大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的审贷模式相同,从贷款申请、审贷员审查、基层行审查、上级行贷审会审查、抵押、担保、公证到贷款到位经过十几道手续,历时一周到几个月,有悖于中小企业数量少、周转快、频率高的资金需求特点。以上都导致货币*传导速度下降,信号减弱甚至失真。

商业银行之有风险约束,而无利润约束导致了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的主渠道不畅,同时造成对冗员、机构臃肿、低效的容忍,人为地增加了货币*的传导环节,降低了货币*的传导速度,影响了货币*的效果。

3、商业银行的集权管理。商业银行系统内随着一级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管理权限过于集中,极大地削弱了基层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能力,遏制了基层商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商业银行集中管理权限的主要方式有:以经济手段或管理手段上收信贷资金,采取拉大上存资金和上贷资金利率差距的方法,迫使基层行资金上存,*基层行资金运用,严格*其贷款规模,基本全部上收基层银行的贷款权。商业银行的集权管理一方面不利于商行根据经济运转形势即使调整贷款业务和其他业务,另一方面抑制了金融创新,使货币*在商行内部传导时就出现信号减弱,再经转向影响实体经济领域时,货币*效果进一步打折。

4、商业银行发展意识不强,倾向于减少或收回贷款。在这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下,尽管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但由于乘数效应的作用导致货币供给的多倍紧缩,同时基层商行只注重争夺已形成的优质客户,缺乏基本客户群的战略意识,不注重与企业建立*关系互相帮助促进企业发展,提高贷款质量和偿还率,只看到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困难,使许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得不到及时的贷款支持,影响了货币*的传导效果。

而其他的中小金融机构,出现严重的信誉不对称。公众普遍认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高于中小金融机构,将资金高度集中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使之资金充裕,不需要再贷款甚至返还央行贷款,产生一定的紧缩效用。而中小金融机构虽比较灵活,经营业务较广,金融工具创新频繁,但融资道路曲折。同时,1998年后,国内有相当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甚至资不抵债,有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社以关闭或解散的法律形式实现市场退出。原农村乡*部门办的“农村基金会”要全部清理和撤并。货币*传导

机制中的机构本身就存在活力不足,使县及县以下的经济活动缺乏活力。

(四)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的传导障碍

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居民个人等是货币*传导的最终环节。此层次上的障碍综合表现为企业、居民个人对货币*信号反应迟钝,影响了货币*的传导效果。

1、企业方面。一方面由于供给相对过剩,引起物价下降,宏观经济环境并不乐观,企业对市场前景并不看好,非意愿存货投资增加,投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面向市场的研发、营销和管理机制,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盈利条件和偿债条件都难以满足贷款条件。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金不足,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等问题,再加上信息不对称、银行的风险约束和无利润约束,使企业难以获得间接融资。市场准入*也使直接融资困难重重。中小企业游离于货币*外,企业难以得到贷款,整个社会投资难以,而这又引起悲观性的经济预期,从而形成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的恶性循环。

2、居民个人方面。从1994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城镇住房制度以及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使居民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预期支出上升。这使得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倾向提高。对居民消费意向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59.4%的城镇消费者由于未来支出预期的增加而增加储蓄。从储蓄目的看,仍有59.3%的城镇消费者是供子女上学,而用于买房、养老和医疗作为储蓄目的的消费者分别为43.6%、42.6%和41.4%。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制度改革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使许多企业效益呈现下降趋势,居民预期收入下降,也加强了储蓄倾向。

在消费信贷方面,虽然近年来央行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个人住宅贷款管理办法》、和《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措施,积极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但由于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居民对消费信贷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调查发现70%③的被调查者认为贷款消费有悖于传统美德,仍然倾向于通过储蓄来实现消费升级,阻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影响了货币*的传导效果。另一方面,消费风险即消费品的价格、质量、相应的服务及其可能带来的效应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消费的机会成本,从而推迟了部分居民对消费品的购买,部分地抵消了货币供给增加的消费支出效应,影响了货币*的传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3:56

货币*目标是一国*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不能直接带来这些目的,却能针对它可以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货币*的诸多目标之间常常有冲突,*可以达到一个目标,但却也使另一个目标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在中国,货币*目标的选择在实际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单一目标,以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的基本目标;另一种是双重目标,即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兼顾。
从各国*银行货币*的历史演变中来看,无论是单一目标、双重目标或多重目标,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货币*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目标不能偏颇和多变。
此条答案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靠谱利率低,手机端点击下方马上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长途跨省救护车护送选哪家公司好 you'd better not wake up the什么baby? 1.___so much noise? It may wake up the baby. (答案为A,跪求详解... 西安哪些健身教练培训机构比较好呢? ...引语互换1.The teacher told Tom to be careful with his pronunciat... 怀孕汗毛重怎么回事 怀孕后体毛变多是男孩吗 如果你发微信给一女孩子她不回你怎么办? 汽车离合器压盘动平衡? ...放入一杯饱和的硫酸铜溶液,用细线吊住一块有缺口的硫酸铜晶体浸在... 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等分成两份,将一份升温到30℃,另一份加入... 新LPR机制下利率调整“三部曲” 我国目前实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工具是否合适,为什么? 试述我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利率走廊上下限是什么 央行最新报告如何定调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 我国当前经济调整期如何利用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2020年一季度我国的货币政策类型? 我国供给政策的形成和演变 利率走廊的介绍 普兰解读丨如何看待利率走廊? 利率走廊的完善有哪些利好 什么是利率走廊机制?该机制对我国利率的变化有何影响 iphonex64g扩容256g多少钱? 在QQ中的QQ秀旁的星星月亮等代表什么?怎样增加,... QQ里的太阳和月亮及星星要怎样得到快些? 腾讯QQ里的“星星,月亮,太阳”是如何晋级的? qq太阳月亮星星怎么算的 怎样才可以让qq升级,升为有月亮星星的 在QQ里多少天有一个星星,多少个星星一个月亮 结合现实,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做怎样的调整 用货币银行学解释我国当前货币政策 请结合时事分析财我国当前的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这体现... 货币政策的时滞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 五一劳动节为什么要放假? 为什么五一放假要调休? 五一小长假本就是假期,为什么要调休呢?你怎么看呢? “五一”放假安排来了,放假调休共5天,为什么从七天... 五一怎么放假 2022年“五一”放假安排来了,你觉得调休的意义是什么? 五一劳动节为什么要放假? 五一节为什么要放假? 五一假期连休五天,为什么不连放一周假期呢? 五一劳动节,为什么人都在休息? 为什么今年五一的调休引起了这么多争论? 五一假期连休5天,为什么会引热议? 为什么五一放假从七天变成三天? 五一节为什么会调整成为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