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的由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7:2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9:43
一、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
二、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以王父字为氏。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为山东高氏。
三、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光绪年间到*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四、源于羽真氏,出自汉、唐时期辽、朝鲜半岛高句骊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五、源于冒姓,出自唐朝中叶大时期宦官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属于冒姓为氏。由于高力士是个太监,无子嗣,因此曾收养了一大批巴结他的官宦贵族之子为养子,皆私赐其姓氏为高氏,世代相传。
扩展资料
高姓名人:
1、高智耀(约1206~约1271),字显达,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人。高家世代在西夏做官。高智耀的曾祖父高逸,担任过西夏大都督府尹,人称“高令公”。应天四年(1209年),在抵抗蒙古军队入侵的战斗中任副元帅,最后战败被俘,不屈而死。
2、高君宇(1896—1925),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山西静乐人。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1920年与邓中夏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国*党。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届*执行委员。他还是中国*党第二、三届*委员。
3、高敬亭(1907—1939),河南省新县城郊董店人,1907年8月出生,1939年6月24日被军长叶挺据国共双方指示*毙。高敬亭是鄂豫皖根据地主要领导人,在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开始长征后,其创立红28军坚持斗争,为其间各南方游击队最成功者。
4、高又新(1916年——1948年),辽宁锦县(今凌海市)人,杭州笕桥*航空学校第八期毕业。抗日战争时期,高又新作为优秀飞行员,有驱逐之王的美誉,曾任4大队21中队长。
5、高文智(1914—2003.7.28),陕西省鄜县(今富县)人。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9:44
来源有四 1、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 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当今高氏子孙多数为渤海高氏后裔。
2、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也为高氏,也为山东高氏。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
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赐姓,少数民族姓氏改人高姓。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推行汉化*。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这一时期,鲜卑族的是娄(楼)氏改姓高氏。据《魏书》所载,鲜卑族中有楼氏改高氏者,另有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是为河北高氏。清朝光绪年间到*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满族姓氏中的x佳氏原本都是汉族,汉族被虏为包衣或自愿为奴入旗后,被赐予满族姓氏,其形式就是在自己本来的姓氏后面添加一个佳字。)
北齐重臣高隆之,本姓徐氏,他的父亲被姑婿高氏收养,因从其姓,叫*,是北魏时的白水郡守。高隆之也从跟随其父姓改姓高。他在北齐时为朝中重要大臣。在他因故被杀死后,北齐皇帝高殷下令由他的兄子高子远承袭了阳夏王的爵位,高子远的后代就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发展起来,成为当地的望族。另外,唐朝宦官高力士,是冯盎的曾孙,本姓冯,后被高延福收养,所以改高氏。
当高氏建立北齐政权后,高姓就贵为北齐的国姓,于是北齐皇帝便赐他姓为高姓以示恩宠之举。元景安因在邙山之役中力战有功,被高欢赐爵西华县都乡男,高洋建立北齐政权后,550年(天保元年)赐他姓高。此外,元文遥在北齐时也先后得到高洋、高演皇帝的重用,因迎立高湛皇帝即位有功,566年(天统二年),后主高纬下诏特赐他姓高。他们的后代就以高为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9:44
来源有四
1、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称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高洪的一支后裔*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 氏, 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当今高氏子孙多数为渤海高氏后裔。
2、以王父字为氏。齐惠公姜元的有一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孙强取祖字为氏,名高强,其后为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
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高丽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南北朝时,先后有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北齐文宣帝姓高名祥,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4、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9:45
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官室。”《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有熊,巳口今郑州新郑。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六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儿后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1] 。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三十位,人口约一千四百七十六万九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92%左右,多以渔阳、辽东、广陵、河南、辽东为郡望。高氏主流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在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源于姜姓[2] [3] ,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4] 。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 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姜姓高氏族*多尊奉高傒为得姓始祖,亦有尊奉高渠弥(姜渠弥)、高克为得姓始祖者。
源于姜姓[2] [3] ,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以王父字为氏。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为山东高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9:45
源于姜姓真的没骗你,真的没骗你,真的没骗你,真的没骗你,真的没骗你,真的没骗你,真的没骗你,真的没骗你,真的没骗你,真的没骗你,真的没骗你,真的没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