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5:2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8
一、这三个都是古代的官职,后来逐渐演变成姓氏。另外还有司直、司农,司寇等
1、司徒: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舜的后代子孙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司马: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3、司空:是大禹的后代,以官职名为氏。尧为部落首领时,禹官至司空,其后代子孙以职官命姓,称司空氏。
二、三司:是明朝地方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的合称。1376年,朱元璋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或称都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于*相关的部门。
扩展资料:
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经今文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三司)。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
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三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8
1、司徒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司马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3、司空,相传少昊设司空官职,专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设,周朝改称冬官为大司空,传说尧时,大禹任司空,禹的子孙就有以官名司空为氏的。
4、其他还有司直、司农,司寇等。
5、三司是西汉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为丞相。
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
扩展资料:
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汉献帝初,刘虞、李傕为大司马,而太尉如故,二职始两置矣,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汉制,三公府分部九卿,太尉所部太常、卫尉、光禄三卿。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省三公官,置丞相。魏初又置,而兼置大司马,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张然明破诸羌,静幽并,耻为王曹所卖,发愤申陈窦之冤,卒不得为三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三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8
1.司空——相传少昊设司空官职,专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设,周朝改称冬官为大司空,传说尧时,大禹任司空,禹的子孙就有以官名司空为氏的。
2.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另:古代战争中,战车不管如何先进,它的机动性还是受地形道路*,所以,行军需要队形整齐;交战也一样,严谨的车阵是士兵依托的基础,使勇敢者和怯懦者都不能独自前进或后退。在战国时期,晋军首先特设“司马”一职,专门纠察队列秩序,这也是“司马”一姓的来历。
3.司徒——是上古官名,尧舜时就设立了,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物,周朝以地官为大司徒,相当于宰相。相传舜为尧司徒,子孙以为氏。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春秋时,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其后也称司徒氏。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其他还有司直、司农,司寇等
4.三司是明朝地方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的合称。1376年,朱元璋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或称都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于*相关的部门。
扩展资料:
西周始置。金文都作司工。现存《周礼》已失去“冬官司空”部分,仅存《考工记》一篇,故司空之职守未详。
《后汉书·百官志》在“司空”条下,原注说:“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这虽是东汉的制度,但也可大体了解司空之职掌。春秋战国时各国亦多置之,用以掌管工程。
宋国因武公名司空,曾改名为“司城”,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性质已与前司空不同。哀帝恢复御史大夫之名,不久又复为大司空。东汉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字称司空。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罢司空,改设御史大夫,其职掌一如司空。
晋有司空,为“八公”之一,地位特高,但往往作为权臣之加官。南北朝沿设。隋唐虽设司空,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宋代亦以司空为大官之加衔。辽、金相沿,元以后废。又习惯常以大司空之衔尊称工部尚书。
参考资料:三司-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9
在古汉语中“司”就是掌管的意思,祖先曾经管理过某些事物后来就成了姓氏
司徒
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司马
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司空
出自,是大禹的后代,以官职名为氏。尧为部落首领时,禹官至司空,其后代子孙有的以职官命姓,称司空氏。
其他还有司直、司农,司寇等
扩展资料:
司马:古代职官名称。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形容哪个国家军力强盛,就称呼它为什么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由于这层关系,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时代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西京初不置。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 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
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司空亦为中国姓氏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20
三司,就是指三公,即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是古代的官名。“司”就是掌管的意思,祖先曾经管理过某些事物后来就成了姓氏。
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见三有事)。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