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的春节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5: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8:53
我来说说炎陵县过年的习俗吧。炎陵县在罗霄山脉东麓,居民中40%是五百年前来自江西的移民,50%是来自梅州和赣州的客家人,10%是其他人等。湘赣边界十几个县的主要文化基因都来源于赣江文化,基本没有宗教信仰,民间节日没有什么统一的祭祀活动,要祭拜的神灵就是自家的祖先。由于处在大山深处,传统习俗保留的比较好,这里,我把过年的习俗写来与各位分享。
过年其实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了,做粉丝、炸米果、杀年猪、办年货、搞卫生、洗家什,家庭主妇忙碌起来了,村湾里开始响起鞭炮声、杀猪声,这一切都告诉你:春节就要来了。
大年三十一早是杀鸡,年猪一般前一两天就杀了,塘鱼也已经备好,所以以猪肉为主的菜式等到这天杀鸡以后就基本齐备了。除夕第一顿是早餐,就是把鸡、猪肉煮一大锅,煮熟后捞起,锅里的肉汤就煮自家做的米粉丝(现在一般是买的粉丝或面条)。那煮熟的肉、鸡切块,拌些佐料,大盆大碗的盛着端上餐桌,煮好的粉丝也端上桌,真是满屋飘香。用餐前要放长串鞭炮,然后家长点三炷香,敬请列祖列宗回家一起过年。礼毕,全家人一起吃除夕早餐。
第二顿就是团年饭。非常讲究,一般都是十个菜式,全荤菜,所以叫做“十碗荤”,都是最好的,饭前也要放鞭炮,家庭最长者坐首席,晚辈向长者敬酒,家庭一切怨言都不提,严肃的父子关系也焕然轻松,互敬互爱,一片祥和之气。此后,男人们走出屋外与邻里打牌聊天,女人要给添了丁的亲戚邻居送年饭,就是半碗饭上面四块肉,再放一个装着压岁钱的红包。别人收到年饭一般回赠一些自家做的点心小吃。
年夜饭一般也是“十碗荤”,不过,因为前两顿吃得太多,所以象征意义更多一些,吃饭的时间也比较晚,都在掌灯以后。饭后,家长派压岁钱,18岁以后的成年人一般不享受压岁钱。然后看电视,喝点茶,吃点小吃,家长用纸给那些幼童擦嘴,说是擦*,这样小孩即使童言无忌说了什么不吉利的话也没有问题。子夜12点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此时家长一般都睡了,年轻人放鞭炮后才睡。
大年初一要早起,一般天刚亮即起,主妇生好了炭火,热好了米酒,年糕、米果、水果、糖果摆满一桌,早餐也以年糕、米果为主,全家人从各个睡房齐聚厅堂,父母接受儿女拜年,其实也就是一句话,其他任意发挥:“爸爸妈妈向你拜年!今年身体健康,多赚点钱,也多给我一点零花钱”。互致祝福,然后放鞭炮,用餐。江南地区,每个村庄都以一个姓氏为主,都隶属于一个宗祠,有紧密的血脉关系,辈分层次井然有序。因此,在*前,大年初一早餐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家族祠堂里一起聚集拜年。那个活动非常有意思:家家户户扛着桌子凳子,带上酒水酒具和各种小吃,扶老携幼来到宗祠团拜,大堂和堂外坪场上几十桌甚至上百桌排列摆放,鞭炮和喧闹声把气氛搞得十分热烈。每年活动一般是各家各户轮流主持,主持人首先要大家向列祖列宗敬酒,然后说些新年期望的吉利话,各家互动敬酒,互相拜年祝福,然后渐次散去。
大年初一各家家长一般不出门,他们要在家里接受族人和邻居后辈上门拜年。因而,年初一的串门拜年活动主要是年轻人和小孩去。族人与邻里间的串门拜年不需要礼品,只需在别人家大门口燃放一小挂鞭炮,意为通报对方“有人来拜年了”。该家家长必迎出来接待,拜年人高喊:“叔叔,拜年。婶婶,拜年”。主人与客人一般行拱手礼。旋即,在主人陪同下于厅堂喝茶和饮酒,餐桌上各种甜点食品用大盆小碟装着悉数摆满一桌,现在物质丰盛,各家食品竞奇斗艳,都把最好的食品摆上来。还有就是喝酒,不管是谁,有没有酒量,一杯酒是一定要喝的,否则主人会说你看不起他。这样各家各户拜下去你想不醉都难,所以,大年初一这一天,村道上常常可以见到喝得东倒西歪的拜年人。族人和邻居之间拜年极少有在别人家吃饭的,但是,一碗米粉是一定要吃的。这碗米粉必定有两个煎蛋和一些肉片,煎蛋可以推辞不吃,米粉和肉片一定要吃一点,否则这家的主妇会说你嫌她做得不好,所以“酒足饭饱撑得慌”是拜年人的共同感受。拜年人最开心的收获就是红包,初一邻里之间的拜年家家户户都会发红包,少则一元多则十元,数额不限,谁也不计较。在一户人家拜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村庄大的你的赶紧拜,有的家庭儿女多就分头拜,力求在初一全部搞掂。结束一家临走时互相说些吉利话:“今年方方得利,四季发财”,等等。
大年初一的饮食没有特别讲究,鸡鸭鱼肉而已。但有的人家会做一顿斋饭,这实在是科学的用餐。你想一想,这连续两天的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打着饱嗝都是酒肉味,此时来个清谈的斋饭,真是最好的饮食调节,值得提倡。炎陵客家人做的年糕堪称一绝,细嫩滑溜,如果在客家村庄过年,就这个食品特殊,其他习俗都一样。
大年初二开始去远地的亲戚拜年,新年第一次出门叫出行(念HANG)拜年。要求过程顺利,心情愉快。丈人、舅舅、姨妈、伯伯、叔叔、姑姑是第一目标序列,再疏一点的表亲戚可安排在初四以后。特别隆重的是新出嫁的女儿女婿来娘家拜年,俗称“回门”,那是相当讲究。早早的家人就在盼望,女儿女婿快到村前时,村头打望的小孩飞跑回来报告,家里长辈都走出家门数十米远出来相迎。女儿女婿挑着满满两箩筐的礼品走来,家人接下担子,父母领着女、婿进入家门,门口鞭炮大作,迎接回门的不但有自家的父母弟妹,还有伯娘叔婶人等。屋里炭火红旺,暖意融融,女、婿一起向家人一一呈上红包,然后入席吃蔬果点心,喝姜糖茶,接着上煎蛋汤粉。用毕,入房烤火,不久就是用餐,席面上的除了自家人还要邀请附近的近亲过来作陪,少则三四桌,多则七八桌,中餐是最丰盛的“十碗荤”,晚餐是“炒盘子”,一般都是六个冷菜,十个热菜,小平碟装着,不是很满,但是很考究,突出色香味。回门也是考验女婿酒量的时候,陪吃的人轮番敬酒,新女婿百分之百要醉倒,此时女儿都来护郎君,替他喝酒,到了这个份上家人自然不会让自家姑娘为难,敬酒浪潮于是平息。
回门还要接受五福之内房份亲戚的请吃,那叫“请回门”。娘家这边的亲戚都要吃遍,哪天去哪家都预先已经排好,你要不去的话那是大不敬,因此第一次回门往往要持续到正月十五才能回去。第二次回门是女儿生第一胎后回娘家拜年,不过隆重程度稍逊于第一次回门,至于以后的拜年就渐渐的平淡了,常态化了。以后儿女大了,以前的新姐夫变成了现在的老姑父,原来新姐夫给丈人拜年变成了外孙给外公拜年,所以人们说“撑死的新姐夫,饿死的老姑父”,时过境迁而已。
在以前物质条件差的年代,请回门客的宴席有些节省的做法和席间不成文的规矩,比如,山区不宜养鱼,所以鱼贵,且购买不方便,遂有“木鱼”一菜, 即用一樟木雕刻成鱼状,置一盆内,上覆红辣椒粉、豆豉、姜丝,和油酥鱼无异,惟妙惟肖。尽管主人殷殷相劝客人吃鱼,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鱼是不能吃的,也不好说这个是木鱼,只能诺诺应承“有菜有菜,吃了吃了”。现在,物质丰富了,交通也方便,天南地北的特产都可以买到,如今请客的宴席已经今非昔比,我只希望家乡的“十碗荤”要保留下来,当然其中有些菜式可以改动,比如那个“顺碗肉”就可以减量,建议取消那团在碗边的十块围子肉,因为量太多,浪费。
正月初六以后拜年渐近尾声,有民谣称“拜年拜到初七八,豆腐渣都冒(没)的唊(读QIA,意同吃)”。正月十五是元宵,家乡那边没有什么节庆民俗,只是家家户户做包饺,就是用干红辣椒丝、蒜叶、腊肉、油豆腐等一起炒熟做陷,外包米粉皮,做成三角状或半月状,蒸熟吃,特点是香气浓,味道足。过了正月十五,就开始下地干活了,修渠道,平整田坎,新一年的农事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