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在汉代是多大官职?19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8 03:4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5 18:27
司徒在汉代与司马、司空并称三公,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相当于隋唐之后的户部。
周朝之时,司徒是地官之长,以卿任之,最初只相当于三公九卿中的九卿。
至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司徒前加“大”,于是,西汉末至东汉初,朝廷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汉光武帝时,改大司马为太尉,司徒、司空前去“大”,太尉与司徒、司空并为三公。
可见,汉朝之时,司徒位列三公,直至隋唐时将司徒之职改为民部(李世民时避讳改为“户部”),户部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扩展资料:
司徒最早由两汉周公旦《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周礼》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将天下官职分为六类,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1、天官为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相当于隋唐之后的吏部。
2、地官为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相当于隋唐之后的户部。
3、春官为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相当于隋唐之后的礼部。
4、夏官为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相当于隋唐之后的兵部。
5、秋官为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相当于隋唐之后的刑部。
6、冬官为司空,司空原来叫“司工”,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相当于隋唐之后的工部。
因此,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就是由《周礼》中的六官逐渐演变而来。与此同时,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的职掌也在不断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徒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5 18:27
司徒.为六卿之一.
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三公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公。汉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汉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 西汉末虽是三公鼎立,但仍以大司马权力最大。新莽时,沿袭了西汉三公制。东汉初仍设三公官,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三公各自开府置官属。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汉光武帝虽仍设名位显贵的三公官,但实权渐归尚书台。和帝、安帝开始,外戚、宦官更迭专权。外戚窦宪、梁冀等,都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 。建安十三年( 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且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200年之久的三公制 ,至此遂告终止。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宋代以后,往往亦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渐次演化成加官、赠官。明、清同。
我只知道这么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5 18:28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徒相当于丞相。
汉成帝时,何武以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烦多的政事为理由,建议立三公制。于是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遂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这是旨在分散丞相权力的一项措施。丞相、御史被分割为三,三公实际上是三个宰辅。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初又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改大司马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为最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5 18:28
西汉未设司徒。东汉初设三公官,改西汉大司马为太尉,设司徒、司空。三公各自开府置官属。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汉光武帝虽仍设名位显贵的三公官,但实权渐归尚书台。和帝、安帝开始,外戚、宦官更迭专权。外戚窦宪、梁冀等,都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
。建安十三年(
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且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200年之久的三公制
,至此遂告终止。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宋代以后,往往亦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渐次演化成加官、赠官。明、清同。
东汉时代,司徒实际上是个荣誉职务,没有多少事权,名义上掌管全国的土地和地方*的选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5 18:29
西周分管部门共有六个: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这六个官职代表了六个部门。担任这些官职的人一般都是大夫。
在汉代,司徒大概在丞相之下,九卿之列,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副部级干部,因为在*工作,与一把手皇帝接触多,而且为实权派,所以地位不低。但各个朝代其职能和地位在变化,不固定。
古代的司徒是什么官职
古代的司徒在汉代与司马、司空并称三公,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相当于隋唐之后的户部。周朝之时,司徒是地官之长,以卿任之,最初只相当于三公九卿中的九卿。至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司徒前加“大”,于是,西汉末至东汉初,朝廷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光武帝...
东汉司徒相当于什么官职?
司徒属于三公,官居一品,到现在属于副总理级别。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司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司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三公之一。 ...
司徒在汉代是多大官职
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三公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
司徒在汉代是多大官职?
司徒在汉代曾是朝廷的重要官职,起源于上古时期,尧、舜时期即已设立,主要负责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相当于宰相。在夏、商、周时期,司徒作为六卿之一,地位显赫。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沿用此职位,有的甚至发展为姓氏。到了西汉,三公一词开始被提及,最初指的是司马、司徒和司空,但古文经学家的理解...
司徒在汉代是多大官职
在汉代,司徒是朝廷中的高级官职,属于六卿之一。这一职位起源于上古时期,主要负责教导和行政管理。夏、商、周时代,司徒官是重要的政府职务,地位相当于宰相。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也普遍设立了司徒这一职位,由此产生了以司徒为姓的人家。在中国古代,三公是三个最尊贵的官职的合称。周朝已有三公的...
左司徒是什么官职
司徒管理民政,相当于宰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司马负责军事 。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问题五:司徒在古代是什么职位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 《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北周依《周礼》置六官,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汉元寿二年(前1),改丞相为大司徒。西汉...
汉代司徒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在汉朝时,司徒是全国教育事业最高负责人,教育是国之基础,上至官员考核,下至基础教育,甚至内容和制度都由司空说了算,关系到国家人才的重大问题。所以司徒的职务相当于教育部长。由此可见司徒是从丞相演变过来的,是因为丞相管理不过来才改丞相为三公,实际上三公就是三辅宰。所以司徒位置相当于丞相。
东汉司徒是什么官职级别
东汉司徒是一个很高的官职级别,属于三公之一,与太尉、司空并列。司徒是汉朝的重要官职之一,负责国家的文化、教育、礼仪、法律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司徒还承担着监察贪污腐败行为的责任。司徒的权力非常大,可以对朝廷政策进行重要的决策和提出建议,对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司徒这个...
司徒在汉代是多大官职?
在汉代,司徒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官职,而且其实际影响力较大。作为三公之一,司徒的意见往往能影响到皇帝的决策。此外,司徒还负责选拔人才,这对于当时的士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生态。因此,司徒在汉代的政治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总之,司徒在汉代是三公之一的重要官职,掌管...
汉朝司徒是什么官
汉朝司徒是一种重要官职,负责辅佐朝廷,掌管国家大事。汉朝时期,司徒作为三公之一,地位显赫。其具体职责包括:一、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司徒在汉朝是朝廷的重要辅臣,与太尉、司空并称为三公。他们共同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参与决策,确保国家正常运行。二、掌管民生事务 司徒不仅参与军事、政治等事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