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7 17:4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8:29
【上火的其它含义】 上火中的“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表现的部位,再就是表示的一个动词也就是产生火了。一般人认为上火的具体表现一般在头面部居多,实际上中医认为人体是联系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那么人体的邪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自身引发的还是外界因素导致的? 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总的说来还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 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中医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 心火与肝火的症状 中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郭美伶医师说,心火分虚实,虚火主要表现有心烦、口干、盗汗、睡眠不安等;实火旺则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尿黄、心烦易怒等。 我们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其实,一般俗称“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编辑本段]【上火的中医辨证分类】 1.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3.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4.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5.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火可分实火和虚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 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分析上火虚实,有针对用药非常重要。另外,有些去火的食品也可尝试,但也需对症。比如吃莲子汤去心火,吃猪肝可去肺火,喝绿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 [编辑本段]【现代医学的上火】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嘴里长了小泡、溃疡,牙齿疼痛、出血,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大便干燥……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你“上火”了,有的地方(比如我的老家)也把它叫做“虚火”,这似乎是比较“规范”的中医说法,我查了一下,《辞海》收了“虚火”,但没有“上火”。然后你想到你可能是吃了什么“火气”比较大的食物引起的,因为据说有无数的食物吃了都容易“上火”。你可能就想到要喝凉茶,或者吃牛黄解毒片(丸)之类的清热解毒的中药来清热、降火。在听说中药不能乱吃之后,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现代医学怎么看待“上火”?“上火”了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富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并不是说中国人的身体比较特殊,只有中国人才会“上火”,而是因为“上火”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因此在现代医学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称呼。例如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有的可能还与新陈代谢、内分泌变化有关。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缺维生素引起的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菌、消炎药。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 上火是感染了一些病原体,导致人体的某些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出现的一种准病态上火, 就是进行激烈免疫的阶段, 是内分泌失调的结果。引起“上火”是人体各器官不协调造成的,医学上称之为应激性疾病。若平时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就使全身各系统处在紧张和变化之中,即处于“应激状态”。机体一旦进入应激状态,就会破坏体内环境的协调、平衡和稳定,导致疾病的发生。 加拿大心理学家塞尔耶,汉斯(Selge,Hans)认为当人遇到紧张或危险的场面或情境时,身体和精神负担过重,恰逢这时人往往又需迅速作出重大决策来应付这种危机,这是就导致应激状态的产生。在应激状态下,通过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一系列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产生,使机体处于充分的动员状态,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都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增加机体活动力量,以应付紧急情境。紧张而持久的应激会产生过度的兴奋,注意和知觉的范围缩小,言语不连贯不规则,行为紊乱等,这种持续的应激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摧毁机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导致胃溃疡,胸腺退化,免疫力下降,甚至发生临床休克或死亡。 如果“上火”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那就没有什么特效药物了,除了对伤口进行必要的消毒、消炎处理防止继发感染,主要还是要注意口腔卫生、多喝水、注意休息,靠自身的免疫抗过去。比较常见的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炎、口腔溃疡。几乎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疱疹病毒,一旦受凉、过度劳累或者饮酒等导致免疫能力低下,疱疹病毒就会入侵攻击人体,接着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目前对于此类病毒并无特效药,只能消除诱发因素,注意休息,等免疫力恢复自然就痊愈了,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要理解这一点,需要知道一点病毒学的常识。 许多人对病毒是什么东西一无所知,有的望文生义,以为那是疾病产生的毒素,有的则以为病毒是和病菌一样的,可以用抗菌素杀死。其实病毒是与细菌非常不同、也无法用抗菌素杀死的病原体。它们比细菌小得多,结构也简单得多,一般就是一个蛋白质外壳,里面裹着遗传物质。它们是一类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东西,可以像非生物物质那样结晶,但是溶解后又能具有活性,而且它们不具有进行生命活动所必备的各种构造,必须寄生在细菌或其他生物的细胞中才能生存。在感染的时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粘到细胞表面,然后把病毒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胞当中,利用细胞中的各种“设备”复制病毒遗传物质,制造病毒外壳,再组装成一个个新的病毒。新病毒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就会死亡、破裂,新病毒就被释放出来,去感染其他细胞。如果所有的细胞都被感染、死亡,病毒自己也就跟着死去了。所以这种凶狠的感染方式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 疱疹病毒则采用一种温和得多的方式来与宿主共处。它们在感染细胞后,会让自己的遗传物质结合到细胞染色体中,变成染色体的一部分,随着染色体复制、细胞*而一代代地传给了新的细胞。所以一旦被疱疹病毒感染上,它就变成了永远潜伏在人体细胞中的敌人,不可能彻底把它清除掉了。这些潜伏的敌人有可能会导致癌变,不过一般来说是无害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精神压力大、生了某种疾病),由于某种未知的因素,潜伏的病毒遗传物质会突然被激活,开始复制新的病毒,让细胞死亡、破裂,去感染新的细胞。这时候你就觉得你“上火”了。不过,这个过程一般持续一周左右,然后又恢复正常了。然而,以后病毒还可能再次被激活。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用以去除在细胞染色体中潜伏的病毒,以后也不太可能,所以“上火”是不可能根除的。最先进的药物只能做到抑制住病毒的复制,不让它爆发。 所以如果你喝了凉茶、吃了清热解毒的中药,几天后觉得“火”被降下去了,其实未必是药物在起作用,而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为了降火而去吃中药,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有中毒的危险。这类中药往往含有有毒物质。例如许多人都吃过的牛黄解毒片(丸)其实是毒片。按照组方,每片(大片)牛黄解毒片含有50毫克雄黄。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二砷,遇热分解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口服10毫克即可中毒,100毫克即可致死。即使你吃的牛黄解毒片是由很正规的药厂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已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去除雄黄原料中的砒霜杂质,也并非就可以放心服用了,因为雄黄本身就有毒(虽然毒性不像砒霜那么大)。根据《中国药典》,雄黄有毒,常用量为一天50~100毫克,而牛黄解毒片的用量为按药典规定一天服4~6片,实际服入雄黄200~300毫克,竟是雄黄常用量的3~6倍。因为服用牛黄解毒片中毒、出现不良反应的并不罕见,例如《中国药房》在1998年就报道过38例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认为可能多由雄黄引起。 即使服用的牛黄解毒片的量不大,没有马上引起中毒,也不能掉以轻心。雄黄中的砷进入体内后,会累积起来,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中毒,对神经、血管、心脏、肝、肾、脾都能造成损伤。虽然有时候为了治疗绝症人们不得不使用毒药(例如砒霜现在被用以治疗某种白血病),但是为了“降火”而去让自己慢性中毒显然是不合算的,无异于饮鸩止渴。 ◆人上火通常是机体免疫下降时机,是由自身体内疱疹病毒发作感染形成。 ◆因为是病毒,发生后没什么好办法,发病初期可服用预防小儿麻痹症糖丸数粒,此糖丸只有疾控中心有。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8:30
A 上火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如:口干、口苦、口臭、起口疮、牙痛、多梦、胃酸、肚胀、便秘、手足心发烧、痔疮等,儿童还会流口水、扁桃体肿大、盗汗、尿床等。它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从中医角度讲,有“实火”、“虚火”之分。 “实火”是指,身体基础是有档次的,只是由于外界环境及饮食不当引起的阴阳平衡失调导致“阳亢”,引起功能障碍。 “虚火”是指,本身是阴虚体质、阴阳失衡,导致表面现象“阳亢”,实际上是本身阴虚造成的相对“阳亢”,通常阴虚体质表现为“虚火”,所以同时有气血虚的表现,如:面色苍白、手足冰凉、头痛失眠、多梦、便秘等。 现代医学认为,“上火”的原因是微循环不足,细胞所需的氧气和养料不能及时供给,同时代谢产物(如乳酸、尿素等)又不能及时清除,引起一系列功能障碍。造成微循环不足、血流缓慢的原因:一是本身基础素质差,加之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如过多食用甜食、过度饮水、出汗多等),导致体液失衡、血液变稠,循环缓慢,医学上称之为低渗脱水。二是本身气血虚弱,心血管系统功能不好,导致循环不良。 治疗的误区: 第一是用泻药,一味用泻药的结果是导致大便稀,加重脱水,是以减少血容量为代价,使心跳加快,虽然心跳加快后,能使循环短时间加快,一定程度上能纠正一些缺氧状态,“上火”症状相对缓解,这种以损害身体素质为代价,恶性循环的治法是极不可取的,一段时间后会带来下一轮更严重的功能障碍(“上火”)。再一种是“上火”后出现口干,人们就反复喝白开水,医学上称之为无张力液体,这样做的结果是反复喝水,反复多尿,而多尿会丢掉钠离子,反复加重低渗脱水。 正确的处理办法: 对于体质正常的人群,应当适当服些淡盐水,稀释血液,恢复血液水电解质平衡,营造一个正常的血液内环境。 对于气血虚弱者引起的“虚火”,应该首先调养气血,提高身体素质,待气血好转后,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改善,阴阳平衡自然会调节,达到根治的目的。 B 让人“上火”的食物 油炸或火烤的食物不管食物本身的冷热属性,只要采用油炸或烧烤,都将成为易上火的食物。 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通常吃完以后会全身发热,也是上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荔枝、榴莲这类水果很容易引起火气。 肉类因为能产生较高的热量,使人活力充沛,但过度食肉会使血液酸化,使体内的新陈代谢迟缓,也是火气的来源。 酒类除啤酒外,其他酒类几乎都会引起火气,尤其是酒精在30%以上的酒类最易上火。 中药补品几乎所有补药都容易引起火气大。 天并不是什么水果吃了都好,要分清哪些是容易上火的水果是,哪些是解热的水果: 寒凉水果解燥热 夏天的水果多属于寒凉性的,比如梨、苹果和各种瓜类。一般来说,实热体质的人夏天代谢旺盛,交感神经占优势,出汗多,经常脸色通红、口干舌燥、易烦躁、容易便秘,夏天特别喜欢吃凉东西。所以,热体质人群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寒凉性的水果。 但是,寒性水果不能多吃,否则反而对身体有害。比如,苹果味道甘甜,具有止泻、通便、助消化的作用,经常吃可以使肌肤白嫩。但由于其中含有丰富的糖类和钾盐,食用过多会有损心、肾健康,像冠心病、心肌梗塞、肾炎及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多食,而中气不足、精神疲劳的人倒可以当做滋补水果多吃一点。 而像梨、柑橘、柚子等水果,具有止咳、化痰、润肺、助消化的作用,但多吃却容易造成肠胃紊乱,还能导致牙痛、痔疮,甚至引起皮肤黄斑。因此,有胃病、胃寒的人最好少吃。 气虚、脾虚的人在选择西瓜、香瓜、芒果、梨和香蕉这几种冷性的水果时要特别谨慎,最好不要吃。气虚,一般是指中气不足,力气弱的人或孩童,这些人一般脸色比较苍白、体格瘦小、吃不下饭;而脾虚,是说消化系统比较差,肠蠕动慢。所以,越吃寒冷的水果,越会降低肠胃蠕动,使肌肉无力,吃多了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导致腹胀。因此,肠胃功能不好的老人和孩子,不太适合吃寒凉水果,如果真的很想吃,可以在午饭后、晚饭前,少吃一点,不可过量。 夏日寒凉水果:香瓜、西瓜、梨、香蕉、奇异果、芒果、柿子、荸荠、甜瓜、柚子等。 适宜人群:实热体质 温热水果补虚寒 虽说夏天寒凉性水果比较多,但在众多水果中,像荔枝、桂圆、杏等属于温热性也是相当受人们欢迎的。尤其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他们气虚脾虚,基础代谢率低,体内产生的热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天也是冷的。相较而言,这类人群的面色比常人白,而且很少口渴,也不喜欢接触凉的东西,包括进空调房间。所以,这些人多吃些温热的水果无疑是补寒佳品。 不过,一般*热天吃太多温热的水果却很容易上火。比如,荔枝中含有降糖成分,多吃会出现低糖反应。而对于热性体质的人,由于本身就精力充沛、晚上不易入眠,再加上代谢率偏高,所以更不能吃温热水果。另外,正在发烧或某器官正在发炎的孩子也尽量避免食用。 夏日温热水果:荔枝、桃、龙眼、番石榴、樱桃、椰子、榴莲、杏等。 适宜人群:虚寒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