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3:36
共6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2 20:00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成语是【怡然自乐】;
怡然表示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出自于陶潜的《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怡然自乐与怡然自得都是表示高兴的意思,但细分也是有一定的区别,“怡然自得”带着点得意洋洋的意味,在怡然的状态下有所收获,“怡然自乐”则是有点自玩自乐的意味,在怡然的状态下自已找到了乐趣,可以用做作谓语、定语和状语,用于处事,丁中江的《北洋军阀史话复辟谬说》中写到:“这简直是不伦不类的态度,但他却怡然自乐,认为是义薄云天,忠贯日月,大有关云长“降汉不降曹”的气概。”它的近义词有【怡然自得】、【怡然自足】;
我们可以这样造句,小李考试考了95分,回家的路上都是一副怡然自乐的样子,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17:08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意思是: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出处节选】《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白话译文】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扩展资料
1、《桃花源记》创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
这些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2、《桃花源记》赏析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
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18:26
译文是:老人和小孩都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20:01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时是说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有来指小孩。整句的意思是:老人和小孩都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21:52
老人和小孩儿,都安适自在,高高兴兴。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3 00:00
老人和小孩,都在一起快快乐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