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3:1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2:35
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普遍了。《礼记·曲礼上》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取字的规矩最初是囿于上层社会的圈子,但后来渐渐打破了界限,一般平民也多取字,相沿成习。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2:35
上面说得很对,补充一点,字与名一般情况下是相互说明或是相互成正反关系的,比如杜甫字子美,甫的意思就是美男子的意思,子一般是对自己的称呼,子美也就是说自己长得很英俊,比如韩愈,字退之,愈的有向上的意思,而取名退之的意思就正好相反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2:36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亲,您好!我是阿雅解惑,很高兴为您服务呢!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为您整理答案喔!请您稍等一下,非常感谢您的配合!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如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
然而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可见,古人的名字中,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
“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礼记·檀弓》称:“幼名,冠字。”
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可见,在过去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
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如并列,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比如陆机,字士衡,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比如赵云,字子龙。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
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这些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还被冠以谥号、庙号,也是别号的一种。如“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之类。
何时呼名?何时呼字?
《礼记·士冠礼》中记载:“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也就是说,走入社会之后,大部分同事和朋友,都要称他的字而不是名。
因为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