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有哪些?8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6 05:3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9:17
美国“先发制人”战略方针的首次运用
和以往战争不同,此次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国际法基本准则而采取的一次单边行动。虽然美国不断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支持恐怖主义,但到目前为止,美国并不能拿出十分有力的证据。事实上,在美国寻求国际社会支持美国对伊动武的时候,美国并没有放弃单独行动的计划。尽管国际社会在呼唤和平,联合国在积极调节,甚至伊拉克在不断妥协,但都没能阻止美国的动武。就在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积极开展工作的时候,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并未停止。自从美国制订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指导方针,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就难以避免了。因为,在美国眼里,伊拉克早已被列为“*的轴心”之首。在中东这个历来被美国视为对其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美国不能允许伊拉克这个敌对政权的存在,更不能允许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希望对伊拉克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不仅可以消除对美国的威胁,威慑其他与美国敌对的国家,还可以通过在伊拉克建立新政权,在中东地区做出对美有利的长期战略安排,以服务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美军军事行动以更换伊拉克政权为目标
和以往战争相比,此次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目标有所不同。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目标是:更换伊拉克政权,解除伊拉克的武装,割断伊拉克对恐怖活动的支持;打掉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以威慑其他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控制伊拉克石油,增大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发言权;在伊拉克建立“民主”政权,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由于在武器装备方面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美军在对外干预中往往倾向于运用高科技兵器,对对方实施高强度的火力打击。摧毁对方的战争意志,迫使对方投降并接受美国的条件。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了多种先进的*,对南斯拉夫实施了连续78天的轰炸,不仅摧毁南斯拉夫的防空系统、军事基地、指挥控制中心等军事目标,还摧毁了包括铁路、公路、桥梁、电力系统和医院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迫使南斯拉夫最后屈服。由于伊拉克战争目标的不同,因此,美军的整个军事行动以推翻萨达姆政权为目标,在伊建立新政权。据媒体最新报道,美国关于伊新政权“三步走”的方案已经出台。从这个方案可以看出,美国战后要控制伊拉克。正因为如此,战争一开始,美军就实施了“斩首行动”。在大规模空袭中,美军发射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的目标锁定在萨达姆总统及其要员的官邸和住处以及军事设施,而不是民用基础设施。随后,在地面作战中,美军大批地面部队尽量避免和伊拉克军队在每一个城市的战斗。美英联军相继在巴士拉、乌姆盖斯尔、纳希里耶、纳杰夫、卡尔巴拉等城市与守卫城市的伊拉克军队发生激烈交火后,并未把占领城市作为重点,而是实施城市监控,确保直通巴格达交通线的畅通,使美军主力部队尽早到达巴格达。到3月25日,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已距巴格达只有80公里。美军上述军事行动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尽早除掉萨达姆。美国认为,萨达姆在伊拉克执政多年,已经建立了非常严密的控制体系。只要萨达姆活着,伊拉克对美军的抵抗就不会停止。除掉萨达姆,伊拉克政权进行抵抗和控制局面的能力将陷于瘫痪,而且伊军队还可能出现倒戈。这样,美军就可以以较小的代价控制伊全境,达到战略目标。
注重心理战争取民心支持
由于美国长期奉行霸权主义*,并在中东地区采取偏袒以色列的*,加上缺乏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因此,美国与许多穆斯林国家的关系比较紧张。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了包括穆斯林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反对,一些穆斯林国家的*也面临着巨大的内部压力。同时,美国此次发动对伊战争,目的是要在伊拉克建立所谓的“民主”*。美国很清楚,如果得不到伊拉克民众的支持,美国战后就很难在伊拉克立足,无法建立有效的*。因此,美国在战争前期以及战争中极其重视心理战的运用,通过各种方式瓦解伊拉克军队,唤起伊拉克民众起来反对萨达姆政权。美国空军不断用飞机向伊拉克境内投放传单和无线电广播,宣传美军的行动是针对萨达姆政权的,美军的行动是为了“解放伊拉克人民”,指示伊拉克军队如何表示投降。同时,美军在战争的开始就散布假情报,声称伊军第51师已经向美军投降,以动摇军心。另外,美军在空袭中,重点是摧毁伊*的住地、伊军的指挥机构、通信枢纽、军事基地、防空设施等,没有大规模摧毁伊拉克的电力、桥梁、交通枢纽等民用基础设施。美军这样做就是怕对民用设施的轰炸不仅不利于战后伊拉克的重建,也不利于争取伊拉克的民心,甚至还有可能激起其他*国家的反美情绪。
在伊拉克方面,*也把心理战作为抵抗美军的一种有效方法。自战争一开始,伊*就通过电视向全国及世界播放了美军轰炸对平民所造成的伤害,以激发伊拉克人民的斗争热情,引起其他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同时,萨达姆本人及其他*高级*相继在电视上露面,否认一些媒体报道的伊拉克一些重要*被炸死的消息。3月24日,萨达姆还对全国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人民起来抵抗美军的进攻,保卫自己的家园。伊拉克*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目前,美军已经*近巴格达,美伊双方真正的较量即将展开。由于美国首次运用“先发制人”战略方针,此次战争对国际局势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将会逐渐显现。
作者:吕有生
来源:《了望》周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9:17
原因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 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中旬,由于石油*、领土纠纷、债务等问题,伊拉克与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突然公开化。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过程: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总部拟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 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 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 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 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 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 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连同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 医疗队。 随着各国部队的部署,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经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层成立了协调性作战指挥机构。原则是,战区内所有部队均接受 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和美军*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统一指挥, 但各国部队又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因为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对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上防御作战的准备。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圣战”的旗号,并将撤军问题同以色列从阿拉伯被占领土撤军联系在一起,以转移阿拉伯国家的矛头指向;在经济上采取了内部紧缩, 对外寻求突破口的*;在军事上则加紧了扩军备战,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 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3个师, 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美军在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时,即已估计到伊拉克拒不撤军的情况,拟定了 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12月20日,美国国防*切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鲍威尔批准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实施进攻作战,以达到:1.瘫痪伊拉克国家指挥当局;2.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3.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4. 尽量摧毁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5.帮助恢复科威特合法*。
根据这一决心拟定了以下作战方案:实施协调一致的多国、多方向、空中、海上和地面攻击,首先以空中战局摧毁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尔后逐步转移空中作战的重点, 在科威特战区实施地面作战,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用阿拉伯部队解放科威特市。整 个作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战略空袭; 2.夺取制空权;3.空袭地面部队;4.地面进攻作战。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 次会晤,但是,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余地,会谈没有取得结果。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 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指令文件, 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
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 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 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 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 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 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 人中伤亡达25%以上,重装备损失达30—45%。
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 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 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 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 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 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 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 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 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 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 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 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时停火的命令。整个地面进 攻历时100小时
影响: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 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 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 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 “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被俘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海湾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的大量获取,也使与之对阵的敌人在战术运用方面困难重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9:18
让所以专家都猜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