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第二章阅读心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9 09: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21:22
雅氏说:教育的基本类型有三种,一种是经院式教育,一种是师徒式教育,一种是苏格拉底式教育。我们来看一下这三种教育究竟是怎样的。
一、经院式教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经院式这种说法,先来了解一下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天主教教会用来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是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繁琐的辩证方*证*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因教师和学者被称为经院学者(经师),故取名经院哲学。经院式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递知识,教材被赋予一种固定的模式,谁都可以按这种模式来上课,教师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就好像麦当劳,有固定的程序,谁来做都是按这套方法,做出来的味道都是一样的。顾客只管吃就是,因为麦当劳就只有一种味道。经院式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只管被动接受知识,教材已变成一种固定的型式。这种学习是单调、枯燥的,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的私塾、书院也有经院式教学成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些都是固定的,老师摇头晃脑地念,学生也跟着念。课堂大部分时间是了无生趣的。
二、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传统,学生对教师要绝对的服从,老师对学生有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是一种依附关系。我国古代的师傅和徒弟之间就是这种关系。以前学理发、学木工、学瓦匠的师傅就有绝对的权威,徒弟必须要服从师傅的指令,师傅怎么说,徒弟就怎么做,不然的话就不教你技术了。但教育上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雅氏指的是大学的导师制吧,导师带几个学生,跟自己的徒弟一样,学生就要完全服从于导师,导师在学生面前就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以跟随导师为荣。但古代孔子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教育,孔子手下弟子三千,他并没有压制学生,而是允许学生讨论、交流、辩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自由的,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追求知识的一种境界。
三、苏格拉底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是一种追问式教育,也叫产婆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是和现代教育最接近的一种范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苏格拉底式教育的特点是“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反对将老师视为权威,由注重“教”转向了注重“学”。这种教学贯穿于新课标中,如我们所说的三维目标、核心素养都是指向这种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处于一种平等、互信的氛围之中,学生可以质疑老师,老师说错了也可以大方地向学生道歉,这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大家围绕着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老师不是固定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真正起到一种引导、唤醒的作用,学生内驱力是否能被唤醒,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苏格拉底式教学中学生敬畏的是老师的精神,学生不再是被强制,而是被引导。这种教学方式,值得所有老师细心揣摩学习。
四、反讽。苏格拉底跟人交谈时,喜欢用反讽的手段来激发谈话者的思维。哲学式的反讽表述了对真理本源的向往。促进了谈话者精彩观念的诞生。反讽分为三个阶段来划分。第一阶段,苏格拉底在对话中使用反讽,是使一切蒙昧均清晰陈列于目睫之前,可以使人循入绝途而醒悟。或攻击别人的明显错误以求其自省。第二阶段,是让人对自己的无知有所认识。第三阶段,表示出一切现成均成为模棱两可。反讽我理解并不是讽刺,而是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叫追问吧,让学生思维的交集点连接起来,产生更多精彩的答案。
五、顿悟。雅氏说教育就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其实顿悟就是一种豁然开朗、如梦初醒的感觉。学生在听老师讲题时,本来疑惑的地方经老师一点拨就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课堂上大家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很多人的观点促使你对这个问题有顿悟的感觉。有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成绩都不怎么样,但到了高中,脑袋好像开光了一样,突然一下醒悟过来,成绩一路飚升,成为班级中的黑马。这也是一种顿悟。
六、教育即生成。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聚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不断地进行形成和打破习惯的过程是生成的基础和路径。生成分为静态和动态,静态即为形成习惯,而动态则是超越和打破习惯。鸡蛋向内求是突破,向外求是打破。不断形成和打破习惯是我们此在生成的坚实基础,没有习惯为底蕴,我们精神的每一进步将是不可能的。老师在课堂上打破常规,一改以前的上课风格,以游戏的方式把一节课的知识点贯穿其中,学生兴趣高昂,教学效果非常好,这就是一种新的生成。
今天理解第二章比第一章要稍微好一点点,百度查了好多资料,但还是有许多地方不明白,哲学真的是令人品味无穷啊!希望啃读下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