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7 08: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3 09:34
电视购物销售的“人民币收藏珍藏册”,根本不是财富,而是圈钱的陷阱!不是“金山金矿”,而是“废纸一堆”!通过朋友那里了解和自己的研究总结,发现以下几个陷阱,观众朋友要注意。 第一,电视购物: 首先要搞明白一点,电视购物是商家是商人,他们向电视台交的钱是按秒计算,所以没有暴利的商品,电视购物是不会销售的。钱币珍藏册是暴利产品。他利用的是电视这个平台,和人们对电视台的信任。 第二,关于《人民币珍藏册合集》和同号的由来: 《人民币珍藏册合集》通常作为藏品出现,但他是怎么来的呢?电视购物的那些经销商,经常属于“打一*就跑”的那种游击型公司,所以电视购物公司自己不会配册子,他们是从各大钱币商那里进的货,然后自己包装了一下出卖。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邮币卡市场,有一些钱币商人(你也可以把他们想象成一笼一笼做包子的,可以复制无数笼),专门做匹配钱币大全套的工作,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什么途径,怎样拿到,可以想象的到)在银行里拿到整千张甚至更多的各个面值、各个版别钱币的连号,然后拆开之后,配成一套一套的尾号三同号或者四同号的册子。这里三同号的意思是,一全套各个面值的尾号是三位数一样的,比如说,都以587结尾。这种成批量流水线式的生产制作,能有收藏价值吗? 其实邮币卡市场里的配套的币商,他们出货的价格很低,薄利多销,电视购物要找最低价,肯定要去他们那里。电视购物公司的定价,一般要翻几十倍,不然难以支撑从电视台购买时间的成本。从币商到电视购物,中间转手或许不止一次的。可想而知,最终到我们手中的“珍藏册”是怎样的一个暴利产品。 第三,关于限量,其实是“无限量”: 搞收藏的朋友说,钱币册子是由专门的币商,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在银行里拿到整千张甚至更多的各个面值、各个版别钱币的连号,然后拆开之后,配成一套一套的尾号三同号或者四同号的册子。你可以把他们想象成包子铺里面只做包子,想要多少有多少,只要还有买的,他们可以无限量供货。而珍藏册中的收藏证书,上面书写的限量,只是随意印刷,想要限量几套他就印刷几套。 第四,关于升值,其实就是谎言: “天天升,月月升,年年升,……第一套人民币已经达到了350万!”“第二套今年也已经突破30万!,这就是人民币收藏带给我们的神话!”“它绝对是个金山金矿”“压箱底的宝贝”“在五年十年之后,等它也到了十万,五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时候,您养老的钱,给孩子买房买车的钱,帮您实现梦想的钱,都在里面了。”这些都是电视购物里面主持人经常说的具有煽动性的语言。 “如果*电视购物里说的升值空间这样大,他们还会卖给你?都自己留着升值啦!难道会嫌钱多,让你帮忙赚点吗?哈哈。”搞收藏的朋友说:“从长远角度来说,因为现在人们的收藏意识和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币流通的时代比大大加强了,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币流通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剧烈时代变迁期,特殊的历史年代和背景,造就了它的非凡。但是现在,相信将来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即便退出流通,存世量也极多而又具普遍性。收藏市场讲究的是“物以稀为贵”,所以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保值、升值还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而要达到第一套、第二套目前的市场价值,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乎没有可能。” “它就像过去人们炒作兰花、君子兰一样,就是击鼓传花游戏,最后传到手里的那个人,就是整个炒作下的牺牲品。” 《第三四五套人民币珍藏册》所谓的“同号钞”就是后3位或者后4位号码相同的钞票。作为一个货币的收藏门类,“同号钞”价值不大,原因在于,任何一种藏品它的经济价值实际上最后是由凝聚在藏品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决定的。而“同号钞”只不过是货币发行中一种必然的巧合,很多刚入行或者不太懂行的藏友好奇心大去收集收藏自娱自乐还可以,真正的内行玩家是不太在意这种类型的藏品的,所以它的升值空间比较有限。电视购物利用的就是人们的这种心理。而这些册子的价格严重虚高,这严重偏离了市场价格,可以说从投资角度来讲也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第五,关于真伪: 而在这里面让我吃惊不小的是三四五套人民币当中的第三套。朋友仔细看过之后说:“退出流通的第三套人民币有的被清洗过迹象,有的印刷油墨边缘有溢出,很可能是假币。而且第三套人民币无论是纸张、印刷技术和防伪技术,由于当时的造币条件有限,现在造假币技术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就连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很难辨别真伪。”“第三套的末后三位连号,制造假币的可以把人民币清洗翻新,然后把序列号洗掉,重新改写,使之成为三位连号钞。”这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商人们为了利益真是不择手段。 综上所述,手中的人民币珍藏册根本不是什么“金山金矿”,而几乎是“废纸一堆” 电视购物公司联合供应商,结成一个圈钱的利益同盟,通过主持人煽情的讲解,偷梁换柱,偷换概念的欺骗,把自己手中的尖刀磨地锋利,利用百姓发财的梦想和对此行业的不理解和对电视台的信任,毫无良知和残忍的割向无知的被利益诱导的电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