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为什么会将长颈鹿视为麒麟1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7 06:3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6:48
原因如下:
麟”以“鹿”为偏旁,古人造这个词的时候,便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麒麟由鹿演化而来,麒麟是以鹿类为主,融合了牛、羊、马的特点。在民间,老百姓期望它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
公元1419年,郑和带着马林国国王赠送的长颈鹿回到了南京。由于长颈鹿长相极像中国民间传说的吉祥之物麒麟,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国民对长颈鹿知之甚少,大家一致认定,马林国国王所赠长颈鹿就是麒麟。
麟在*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龙、紫龙,亲王、阿哥、贝勒、贝子为龙子图案; 麒麟的形象现在仍然可以看得到。
麒麟(qí lín):中国传统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千年。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
麒麟是古代的仁兽,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于一身,乃吉祥之宝,从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装饰,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权贵的象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6:48
麒麟,亦作“骐麟”,汉许慎《说文》十:“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注云:“状如麕,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按何法《徵祥记》:‘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许云仁兽,用公羊说,以其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也。”古麒麟或简曰麟,咸以为祥瑞之物。《礼记》礼运:“出土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又:“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麒麟”以“鹿”为偏旁,古人造这个词的时候,便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麒麟由鹿演化而来,但它又决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装备。据说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圆的头顶,却只有一只角。有的说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状被描绘得略有不同。但据说麒的开头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
麒麟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鹿本身便是兽中驯良者,有力、善跑,大有益于人。传说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麒麟是以鹿类为主,融合了牛、羊、马的特点。它的综合面不及龙、凤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对麒麟的研究亦不如对龙凤文化的研究那么火爆,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谁,其源流怎样,还不是很清楚,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为周人原居西北,那时的西北,水草丰美,适宜鹿类的生长。
到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龙、凤被最高统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来的图腾综合的意义,而成为最高统治者帝王、后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权利角逐中,被挤到了民间,老百姓期望它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
公元1419年,郑和带着马林国国王赠送的长颈鹿回到了南京。由于长颈鹿长相极像中国民间传说的吉祥之物麒麟,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国民对长颈鹿知之甚少,大家一致认定,马林国国王所赠长颈鹿就是麒麟。
麟在*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龙、紫龙,亲王、阿哥、贝勒、贝子为龙子图案;
麒麟的形象现在仍然可以看得到。目前,中国现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镇守瑞兽有多种神兽,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来,在南京中山门外,有一雕塑,乃名辟邪,此形象亦是南京的象征,取材于南京城外南朝萧梁帝陵。此雕塑纹饰华丽,身躯趋向于狮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该雕塑挺胸曲腰,目目真口张,颈短而阔,昂首作仰天长啸状,兽身纹饰极富装饰味,其体感强,且厚实,在重视整体感的基础上,更注意夸张和变形,显得壮美而有生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6:49
打了这么多,难为楼上的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6:49
在历史上,榜葛刺国王分别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两派使臣沿海路到中国贡献“麒麟”,这个“麒麟”原来竟然是长颈鹿。
明帝国的慷慨大方收获不菲,“万国来朝”终于闪亮登场。永乐一朝,扬威异域的明朝使者有21批,但来中国朝贡的使团却有193批,永乐皇帝很欣慰地享受各国“贡使”用不同语言进行的阿谀赞颂,收下了成堆的土布、香料、药材、“殊方异物”,还有几头长颈鹿,为了表现自己圣人治世的身份,这几头长颈鹿被命名为“麒麟”。
古人对麒麟早有描述,说它形高丈五,鹿身马蹄,肉角。也有说“皮似豹,蹄类牛,无峰,项长九尺,身高一丈余。”
根据记载看看榜葛剌第一次进贡麒麟时的情景:就在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翘首以待时,使者牵着一只长相奇怪的动物进了京城,*和百姓争相围观感慨:真是太像了!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立刻命令一位叫做沈度的翰林院修撰,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永乐皇帝看过后很满意,又下令宫廷画师画下进献麒麟场景,并将《瑞应麒麟颂》抄在图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