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的看这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9:2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20
1.课文简说。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
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20
客家民居:
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防备盗匪*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土中掺石灰……木条作筋骨。
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内涵: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傣家竹楼:
位置:竹林中。
作用:放酷热和湿气。
材料:主要是竹子……现在改用瓦顶。
结构:每幢竹楼呈正方形……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
文化内涵: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21
赣南客家民居
赣南客家民居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厅屋组合式”民居和“围屋”民居。“组合式”民居分布于全区各县市,是赣南民居的主流形态。“围屋”则主要分布于河西片的定南、龙南、全南、寻乌、安远、信丰等县,是赣南客家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
围屋,顾名思义,就是由厚厚的外墙包围着的屋子。这是赣南民居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围子”或“土围子”。她与闽西土楼、粤东围龙屋一起,构成了客家民居的一大奇观。
1、分布状况
围屋主要分布在“三南”(定南、全南、龙南),以及寻乌、安远、信丰的南部,其中以龙南县最为集中;其它县份则呈零星分布。据万幼楠先生调查研究,龙南全县现有围屋200座以上,有些山谷村庄,往往一个自然村便有七八座围屋。形制上,除大量方形围屋外,还有半圆形的围垅屋式围屋、近圆形围屋,以及八卦形和不规则的村围;结构上,既有三合土和鹅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垒砌的;体量上,既有赣南最大的围屋——关西新围,也有最小的围屋——里仁白围(俗称“猫柜围”,形容其小如养猫之笼)。定南县几乎各乡镇均有围屋,但较零散,精品少,多用生土夯筑墙体,故屋顶形式也多为悬山,此为别县所少见。全南县围屋基本上采用鹅卵石垒砌墙体,为了争取到多一层的射击高度,大部分围屋顶上四周砌有女儿墙和射击孔,以便必要时上屋顶作殊死抵抗。安远县围屋主要分布在以镇岗、孔田为中心的南部各乡镇,现存100余座。信丰县围屋较破残,今多存见于小江乡。寻乌县属珠江水系,一向受粤东文化影响,故这里南部乡镇多是正面两隅设炮楼的围龙屋式围屋。以上各县围屋,估计总数在600座以上。
2、结构与功能
典型的围屋,平面为方形,四角构筑有朝外凸出1米左右的炮楼(碉堡),外墙厚0.8~1.5米。围屋立面高二至四层,四角炮楼又高出一层。外墙上一般不设窗,仅在顶层墙上设有一排排*眼,有的还有炮孔。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围内设有一至两口水井。围门一般为一孔,大者则有两孔。围屋平面主要有“口”和“国”字形两种形式。前者即除四周围屋外,围内别无房屋,此数量较少,规模也较少;后者则在围屋内,还建有一座带祖堂的厅屋组合式主体建筑,小者或一明二暗,但更多的是三堂两横中轴线对称的厅屋组合式民居,大者面积近万平方米。围屋外墙体多采用俗称为“金包银”的砌法,即三分之一厚的外墙体用砖或石砌,三分之二厚的内墙体则用土坯或夯土垒筑;也有的外墙用三合土垒筑而成,即用石灰、黄泥和沙,或石灰、黄泥和鹅卵石相拌(有的还掺入桐油、红糖、糯米浆等粘性物)筑墙,此种围屋墙体的坚韧耐久性毫不逊色于钢筋混凝土墙。
围屋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它的外墙厚1至3米,高三、四层约10至15米,四角向外凸出建有炮楼;炮楼和四周围墙均设有了望孔和射击孔。围屋一层作厨房、柴草间、牛猪栏;二、三层为贮藏室和寝室;四楼即顶层楼是战略用房,既不住人也不置放杂物,且间间有门连通;其走马楼上下环行四通八达。一座围屋一般只有一扇外门供进出(个别大围如龙南关西围有两扇外门)。此门是整个围屋的安危所在,故门墙特别加厚,门框亦为巨石制成,并备有横竖栅栏杆,以防不测。厚实的门板包以铁皮,有粗实门杆。板门后大多还有一道闸门,闸门之后还有一重便门。为防火攻,门顶上还设有水漏。如门一旦被攻破,可从两侧和炮楼予以夹击,还可以在通往围屋内一道道巷门窄路途中阻击。围屋中还掘有水井,设有专门囤积粮草的仓库,其它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一旦有事,紧闭外门,可以坚守1~2个月之久。下面说两个关于围屋的故事:
一个故事发生于于都的上宝土围。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党在赣闽粤湘边区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苏区。当初,赣南河西片的于都、兴国、会昌、瑞金、宁都、石城等县的土围子多被土豪劣绅和反动势力所占据。于是,红军发动了攻打“土围子”的系列战斗。
当时,上宝土围是红军攻打的一个重要据点。上宝土围位于于都县马安乡,建于清咸丰年间,墙高围宽,占地0.75平方公里,易守难攻。围内盘踞着钟楷瑞的靖卫团和一些土豪劣绅,存有大量武器弹药。1931年12月26日,红三军七师和九师包围了上宝土围,并展开攻围战斗,遇顽强抵抗。于是,红军采取挖地道炸围墙的办法,组织大批赤卫队员挖地洞。可是,当地洞挖近围墙时,不料却与围的护濠接通,大水将地洞冲淹,许多赤卫队员淹在洞里,幸未死人,结果只好又放弃坑道爆破的进攻方式,改用长困久围的办法。
围攻上宝土围期间,在南昌的于都旅省同乡会曾电请蒋介石飞机空援。但飞机4次空投弹药物品,大部分落于围外为红军所获。1932年1月22日,在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围攻,土围才终于被攻破,俘靖卫团400人,土豪劣绅170余人,缴获*支400余支,救出被裹胁的群众5000余人。
另一个故事发生于安远的尊三围。
尊三围位于安远县镇岗乡,20世纪30年代,该围是当时的乡苏维埃*驻地。1933年7月初,*军陈济棠部对安远一带的苏维埃政权进行围剿,以为尊三围内驻着红军主力,于是用两个团的兵力,实施重重包围。时围内只有赤卫队员六七十人,居民百余人,他们依托坚固的围屋,用少量步*和土*土炮,进行顽强抵抗达44天之久。*在机*大炮久攻不克的情况下,又派来飞机助战,也未能凑效。后*收集四乡稻草浸湿后,捆成大草垛,滚推前进才接近并攻入围屋。8月14日,围破之日,恼羞成怒的*官兵,将围屋夷为平地,围内除1小孩逃生外,其余男女老少,全部虐杀。现在安远县镇岗乡尊三围遗址处还留有一片断壁残垣,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那悲惨的一幕。
通过以上两个故事,亦可见围屋防御功能之一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21
窑洞
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窑洞又分为土窑、石窑、砖窑等几种。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这些古民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的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比较大的住宅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后种植着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和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座座小楼,深深庭院,就像一个个艺术的世界。建筑学家们都称赞那里是“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22
客家民居位置在东源县的岭南山区。作用:防盗,避免和当地人排挤。材料:糯米饭,鸡蛋清,竹子条。
傣家竹楼位置在云南省。作用:防湿气。材料: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