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9:2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10
内容如下:
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早晨。秋天的早晨格外清爽、宁静、光明,默默地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活力。我想,这并不是无意的遐思,而是家乡的山川景物给以抒笔的情怀。
早晨起来,一股带有成熟果实味的新鲜空气沁人心扉,觉得是那样的爽适和舒畅。整个村子是寂静的,时而听到几声雄鸡的晨鸣。此时向村中眺望,每家屋顶上炊烟袅袅,灰白色的烟气和晨雾融合在一起,飘飘荡荡,盘旋升腾,呈现出一派诙谐的景色。
村里的人们是非常珍惜早晨这宝贵的时光的,一大早就起来了。村子里,田野里响起了赶车的吆喝声和清脆的鞭声,这声音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大车小辆,肩挑身背,开始了繁忙的早收。这时,我油然想起了“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这句农谚。他们一年四季是多么忙碌呀。
打从春天把粒粒良种播撒到地里,经过一季子的锄犁耕作,就等待着金秋季节的收获,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他们播种下的是血汗,而收获的更是用血汗辛勤耕耘出来的果实。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1、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2、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3、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
4、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与风格;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11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欢迎您的咨询,我是为您解答的答主,目前已累计帮助6000余人,您的问题我已看到,目前正在为您整理答案,请您稍等一会儿哦~根据您的提问,做出如下解答:
1.
本文选自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一开篇就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据说是全文的文眼。
2.
解读全文,关键在于解读“文眼”。对这一文眼的传统解读是,表现了朱自清先生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把先生的“不宁静”归结于*的原因。
提问关于朱自清的秋赏析两百字
回答好的,请稍等
这首诗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简化。诗人漫步在秋夜的田野上,趁着月色,可供笔墨驰驱的景观想必是不会少的。但诗人却舍弃了这些,而将视线投向亮点:月亮和星星。对人的注意来说,动与静相比,动更容易被注意到,明与晦相比,明更容易被注意到。因此,夜晚的星月必然成为诗人审美注意的所在。于是,诗人“忽略”了星月以外可凭想象但属于非明晰性质的许多秋夜物象。这也反映了意象派诗人在思维上所作的简化的努力。二是明晰的特点。诗人眼中的这轮月亮,不是朗月,不是皓月,而是赤色的月亮。描写上的明晰、准确和具体,使事物的表象特征得到了饱满鲜明的呈示;而“赤色的月亮”与“红脸庞的农夫”的比并,发散着冷辉的星星,与城市病态儿童的比并,也都显得准确和具体,从而强化了意象派作品的诗意信度。三是对衬的特点。这主要存在于两个叠加的对衬形式之中:赤色的月亮——红脸庞的农夫;沉思的星星——脸色苍白的城市儿童,意象叠加使诗歌形象变得厚重而富于
提问 我要的是朱自清的秋!描写是的早晨!两百字 !
请在五分钟内答复
回答正在编辑中……
提问请快一点
回答朱自清笔下的《秋》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质朴的秋景图,展示出人们获得丰收的喜悦和心中对秋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