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8:4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23:25
首先说李敖,他自己本身就是大才子,也是狂傲至极的人物,古今中外他能瞧得上的人寥寥无几。对于钱钟书的评价,他还是蛮克制的,他先说钱钟书书读的极好,就是承认钱钟书学问大,博学多识,再说他读死书,就是说钱钟书作品缺乏思想深度,缺乏独创。
其实看钱钟书和李敖,还是有相似的地方,他俩都极其自负,特别是钱钟书,钱钟书确实聪明,约等于过目不忘,整个人好像一个资料库,储备了大量的知识。他确实有自负的资本。李敖也不甘示弱,李敖个性张扬,最喜欢骂人,在骂人的过程中写了大量的文章。其实骂人很简单,但是要骂的有水平很难,要想骂好一个人,必须深刻研究对手。李敖在这里就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他评价别人,虽然有偏激的地方,但绝不是无理取闹,总有几分有道理的地方。
两个人都是个性乖张,树敌颇多,在同僚眼中都是尖酸刻薄的存在。但是两人在为人处世方面又大不一样,钱钟书个性低调内向,即使骂人,也是同级别的存在,时不时嘲讽一下,不太在意对方反应。李敖则是不管不顾的,无论地方地位高低,一视同骂,而且他骂人都是大张旗鼓的进行,极具煽动性,尽管得罪一大片人,也得到了不少粉丝拥护。钱钟书一直低头自己做学问,像个书呆子,李敖则是张牙舞爪的,更像是社会活动家。
钱钟书强大的记忆力和超强的语言天赋,让人感觉是一部照相机一般的存在,还是带储存卡那种。在清华求学时,他的学问就让同学震惊,甚至连学校教授都为之侧目,自愧不如。等建国后,钱钟书参与毛选的编译,在汇集了全国顶尖翻译的地方,钱钟书仍可以看作是高手的老师,每有疑难,都是钱钟书做决断,实力可见一斑。
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力太强大,记了太多东西,就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钱钟书也不能例外。我们评价钱钟书,说他是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但却没说他是思想家。比如大名鼎鼎的《管锥篇》,可以看是对中国古籍的总结诠释,没有极深极大的学问没法完成。但是要说思想性,因为是总结性著作,不需要过多的思想性,要想追寻思想性可以去探寻原著作。
另一部特别出名的作品《围城》,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书,里面对于人性的刻画真是淋漓尽致啊。但是看看这本书的创作年代背景,在那时候很多我们认为有思想性的小说著作都是带有家国思想的,都带有*性。但是《围城》却大大不同,除了必要的年代轮廓,丝毫看不出那个时代小说特有的思想性。尽管小说最后主人公出于一点点爱国思想和老婆家闹掰,但那绝对不是主线,不过是为了突出“围城”主题的一点插曲罢了。所以要说思想性,跟传统意义鲁迅、矛盾、巴金等等的作品不是一回事。
所以李敖这么评价钱钟书,也可以说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觉得钱钟书更多的是做学问研究,夹杂太多个人思想反而不会客观。何况术业有专攻,钱钟书更是一名大学问家,学问家就是以研究先人的作品为主的,思想性理应适当控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23:25
李敖在窦文涛的某个节目里曾说过:“钱钟书读的书很多很细,但是思考力不够,他是读死书的。”
从李敖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对钱钟书先生的博学多才还是钦佩的,但是后半句就体现了李敖对钱钟书的作品缺乏灵魂的看法。不过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喜爱和看法的偏差。李敖的作品风格偏向于批判现实,为此还让他吃了不少官司,也曾被*和坐过牢。而钱钟书的作品运用了很多隐喻和引经据典,特别是其后期的作品《管锥篇》和《宋诗选注》,只能说是读书笔记,并没有体现其个人的观点和写作风格,换句话说只相当于归类性质的再编辑。
生活中的钱钟书也是砸进书堆里的文人。据陈道明回忆,当年他在饰演钱老的作品《围城》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时,曾经常去钱老家里请教机宜。陈道明透露,钱老的家里唯一有声响的就是其煲药的药壶煮沸时的声响,很多时间里钱老在家里都是安静的看书做学问。而且根据其夫人杨绛先生透露,钱钟书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就连皮带都不会用,在生活自理方面,钱老略显笨拙。而且他们在结婚时,钱钟书也不会做家务。这些例子让钱老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人设更加立住了。
钱老在平时确实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看书做学问上,李敖也承认把外国同类的书和主题摆在一起,钱钟书是第一位。然而也就是钱老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后,他的作品或多或少会有这些经典书籍的影子,想摆脱这种行文风格就很困难了。而在题材上面缺乏更深度地思考,在发人深省方面和鲁迅曹禺巴金等大师相比,对时代的思考还是有所欠缺。这也是为何这么多年来,在我国近现代文学家的资辈方面都是以鲁郭茅巴老曹论资排辈。而钱老的作品总感觉缺少了点时代的使命感,受众面和前几位大师比还是比较窄。
不过钱老能写出《围城》这部永载华语文学史上的巨作,已经甩了很多文学大师几条街。在黑粉的眼里《围城》只是充斥小资情调的幽默小说。但是由于《围城》里面用了大量的隐喻,来讽刺人性的弱点。而这只有拥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潜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深意。但是这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这种柔和的文笔。绝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喜欢鲁迅的杂文,要向敌人刺匕首,投标*,扔石子才符合现代人,特别是敢爱敢恨的李敖的审美,而钱钟书的作品则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自然不会让这些读者喜欢。
在笔者看来文人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喜好之分,即使再小众也会有人欣赏,即使再大众也有抵达不了的共鸣盲点。从这方面说,钱钟书的作品永远会有读者拜读,也不会因一些不喜欢他作品的读者被历史淘汰。当一部文学作品完成之时,就已经获得了永生,而能写出不朽作品的作者也绝不是读死书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23:26
学而不思则罔,钱钟书在思想创建上的确没有什么建树,现在某些人说钱钟书的思想博大精深,大家都看不懂而已,这种说法是想当然甚至是强词夺理的,大道至简,世界上的任何伟大的思想都不会是繁琐哲学,包括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等圣哲的思想。从钱钟书的生平和他的一些著作来看,可以发现他不是一个关心现实命运的人,作为一个人文学者,如果不关心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的命运,那他的成就将非常有限的,因为他起码缺少一个有价值的选题。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23:26
因为钱钟书读书的方法就是一本一本的背下来,他的记忆力极好,但很多书没有理解,李敖这才说钱钟书读死书。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23:27
李敖的书我看过10部,钱钟书的书也看过10部。但是,李敖的10部书的价值和思想抵不上钱锺书先生一本小册子,比如《人兽鬼》,更不用说钱先生的煌煌巨著《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围城》《七缀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