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中国古建筑布局的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1: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3:00
中庸和谐、伦理有序、依仁游艺、谐隐相生。儒家文化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教授指出,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建筑就如同主人接待客人一般,它周边的序位布局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对称是一大特点,儒家的这种审美观在音乐中也有体现,儒家的音乐往往“有节含蓄”。
李教授用紫禁城三大殿、天坛祈年殿、北京四合院、皖南民居等建筑进行了生动的解释。紫禁城三大殿立在三台之上,从空中俯瞰工字形三台,太和殿用重檐庑殿顶(庑 wǔ 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中和殿用攒尖顶,而保和殿用重檐歇山顶,主从分明。太和殿宽阔空荡的殿内,只在中心设置一个宝座,借以凸显天子之权威。祈年殿的外观为圆形三重攒尖顶,内部的柱子却用外圆内方的系统排列,反映中国古代天圆地方思想及空间观念。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是明清时期中国北方伦理秩序的具体表现,正房居中,厢房分列左右。皖南民居外观上最显眼的特色是高耸如牌楼的马头墙。内部天井窄小,幽暗的光线带给宅第宁静,屋檐滴下雨水汇聚在有如方砚的庭院中,格局紧凑,却让人感觉生活在水与光交融的环境里。
释家思想与建筑:万向森林,圆润有序
李教授说,佛在词典中的意思为“觉悟者”,佛教影响的古建筑通常四面有门,建筑顶部为尖状物,代表修行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超脱尘世,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儒家思想影响的建筑,如天坛,顶部圆润。李教授举了应县木塔和承德普宁寺大乘阁的例子。应县释迦塔立于寺之中轴线上,保存了辽代以佛塔为核心的布局特性,它的构造极为复杂,外观五级六檐。各层所供佛像不同,礼佛者从一层的显宗逐层拜到五层的密宗,完成显密圆通之境界,反映了辽代大乘佛教思想内涵。普宁寺后段最高为大乘阁,象征须弥山或吉祥山,四周分布着代表四大部洲与八小部洲的中小型建筑,形成佛教曼荼罗世界,以汉、藏混合式建筑表现了密宗境界的创作。
道家思想与建筑:天人合一,大象无形
李教授说,道家有一种说法“洞天福地”,这一思想贯穿于道家思想影响的建筑中。“道观”这个名称中的“观”字,有等高望远之意,道家建筑多位于山顶,表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类古建筑提倡利用青山碧水,体现建筑与自然的结合。“老子中有一句话叫‘大象无形’,我非常喜欢这句话。真正了不起的伟大的形象是不能名状的,它不是一种特定的形。”李教授指出,“还有就是沉怀味象。我们去感受一种建筑物,一种环境,其实是五官的体会,而不是只有视觉的体会。个人的心境对观察建筑物是有影响的,看你用什么样的心境去看建筑物”。
道家文化影响的建筑物讲究的是形象相生。它虽然没有对称性,但是乱中有序,人们也可以从中观察到四季、光影的变化。李教授举了拙政园的例子,拙政园以有聚有分的大池为主,四周布置高低错落及功能各异的建筑,旱舟泊于渡口,廊桥架于河,曲桥横跨水面,山丘被水环绕,布局紧凑,空间疏密有致,层次丰富,为苏州园林之杰作。
讲座的后半个小时是观众提问时间。现场观众踊跃提问。李教授在回答一位同学的提问时指出,中国历代建筑思想的传承主要通过言传身教,这种思想融入了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如儒家对人的关心,道家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建筑过于迷信科技,缺少一种文化味儿,“我们不要把高科技当成膜拜的宗教”。(校学生会 张丽捷 马迪 采写整理 编辑 襄桦)
背景链接:
李乾朗(1949年-)台湾台北人,台湾文化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台湾传统建筑研究者,台湾古迹审查委员,台湾古迹维护志工,古迹修护研究者,画家,中国古建筑透视图法第一人。
主要著作:《台湾建筑史》《穿墙透壁》《传统营造匠师派别之调查研究》《台湾建筑百年》 《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
名家评李乾朗:
森罗万象凝聚在,神灵的殿堂。庄严建筑矗立出,帝王的宫殿。李乾朗精通中国传统建筑的构造技法与装饰加工,以充满感情的目光,让丰富的细节在现代苏活。
——杉浦康平,国际知名设计大师
中国木构建筑构件繁杂,园林和民居又多因地制宜,使得空间的组构更是难以掌握,常让观者止于神往,却又知难而退。我在多年前研习江南园林期间就非常羡慕乾朗的一双似X光的眼睛及计算机一般的巧手——他的双手一如传统的建筑师,总能精确地传达双眼所见及脑中所想的 ,画出来的图让人一看就懂。
参考资料:以建筑载道——李乾朗教授解读中国建筑与儒释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