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公司账务处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1:1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7:54
看看收购协议中是如何约定的吧。如果收购协议中约定原法定代表人可以拿走10万元定期存款。其实意味着你们在收购时,这10万元资金不属于你们,这10万元应该由新股东补足。也就是说,收购价原本应该是40万元,但是你们支付了30万元,剩下的10万元从被收购企业里面支付。
这个主要看合同约定。
会计处理为:借记:其他应收款-收购企业10万
贷记:银行存款10万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7:54
1、这笔款不能走公司账户,因为股东间的股权转让交易,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这笔款转入公司账户就错了。
2、既然转入公司账户了,如果不原路退回,则可以这样做账:
(1)新股东交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代收股权转让款
(2)支付原股东
借:其他应付款--代收股权转让款
贷:银行存款
(900万是不可能也不允许走现金的,银行都没有900万现金。况且“老板买下了甲公司,转了900万进甲公司公户做实收资本,再从甲公司公户转了900万给甲公司原老板作为支付股权转让款”这个描述里说的很清楚了)
3、有什么方法能处理成老板投入的实收资本
借:实收资本---原股东
贷:实收资本---新股东
记得去工商局做股权变更登记,纳税人要缴纳印花税及所得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7:55
根据股权转让协议入账,会计分录:借:实收资本--原股东贷:实收资本--新股东股权转让款可以不通过公司账户。如果通过公司账户,会计分录:(1)新股东交款时借:现金(或银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代收股权转让款(2)支付原股东借:其他应付款--代收股权转让款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7:55
收购公司帐务处理
按照收购协议进处理,通常收购以后被收购公司的债权债务已全部转移到新成公司名上,与被收购公司不存关系,只要进行收购款按会计准则进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在会计没有*是可以入账的可按评估价入账但在税法上就不能税前扣除要进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为了促进企业结构调整,规范企业兼并的会计处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财务制度,制定本规定。
一、被兼并企业的帐务处理
(一)财产清查的处理 经批准被兼并的企业,应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以及其他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编造财产清册,同时对各项资产损失以及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对查实。对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资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等,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1、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物资,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金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产成品”、“应交税金——应交*(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盘盈的各种材料等,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原材料等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还应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2、盘亏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累计折旧”科目,代记“固定资产”科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应转入清理,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定资产原价,贷记“ 固定资产”科目;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收入和残料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 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区别情况处理: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安全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新旧程度估计的折旧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重置完全价值减去估计折旧后的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3、按规定转销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物资时,按收回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的数额,借记“ 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非常损失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 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一般经营损失部分,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按规定转销盘盈的各种材料物资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4、按规定转销盘亏的固定资产时,借记“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按规定转销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科目。
5、对于按规定确实无法收回的帐款等,经批准转销时,采用直接转销法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等科目;采用备抵法的,借记“坏帐准备”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坏帐准备不足核销的部分,还应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对于确实不 能偿还的帐款等,按规定转销时,借记“应付帐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6、对尚未处理的潜亏、产成品清查损失和亏扣挂帐,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批后,冲减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不足部分冲销资本,借记“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实收资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二)资产评估的帐务处理 经批准被兼并的企业,按照规定由法定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财产进行资产评估,评估资产价值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确认后,进行如下处理:
1、企业应按批准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调整有关资产的帐面价值。流动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与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2、固定资产,应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原值与原帐面原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原帐面净值之间的差额,代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按照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三)结束旧帐
1、丧失法人资格的企业结束旧帐时,借记所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余额,贷记所有资产科目的余额;
2、保贸法人资格的企业,仍然可继续沿用原企业帐册;也可以结束旧帐,另立新帐。企业无论是继续沿用原企业帐册,还是另立新帐,均应将被兼并企业的资资产全部转入实收资本。
二、兼并方企业的帐务处理
(一)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情况下的处理 1、采取有偿方式兼并的,按照各项资产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按照成交价高于评估确认的净资产的差额,借记“无形资产——商誉”科目,按照确认的各项负债数额,贷记所有负债科目,按照确定的成交价,贷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企业支付价款时,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兼并的,应按各项资产、负债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贷记所有负债科目,两者之间如有差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二)被兼并企业仍保贸法人资格情况下的处理
1、企业有偿兼并其他企业、作为投资处理,按支付的价款,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企业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取得被兼并企业资产的,按划转的净资产,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三)兼并企业享受优惠*的帐务处理
1、“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经济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兼并困难国有企业的,按照规定享受免息、停息的优惠*,应按照“关于优势国有企业兼并困难国有工业生产企业后有关银行贷款利息会计处理的通知”(财会字[1995]19号)的规定处理。
2、被兼并企业属于*性亏损的,其产权转让成交后,兼并企业可以在被兼并企业原核定的*性亏损补贴范围内,继续享受一定期限的亏损补贴的,按规定计算应收的补贴时,借记“应收补贴款”科目,贷记“补贴收入”科目;收到补贴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被贴款 ”科目。
三、会计报表
(一)被兼并企业 被兼并企业在办理产权转让手续期间,应按以下规定编报会计报表并分别报送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1、开始清理财产时,应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
2、清理财产工作完毕时,应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移交资产册,并按照有关规定,编制资产负债表。
3、评估结束并按评估确认的价值调整帐面价值后,编制资产负债表。
4、在产权转让成交后,应编制兼并成交日的资产负债表。
5、保留法人资格并持续经营的企业,除上述规定外,在办理产权转让过程中,仍应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会计报表。
(二)兼并方企业
1、兼并企业接受被兼并企业,在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的情况下,应按现行会计制度编制兼并成交日的资产负债表,报送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
2、兼并企业接受被兼并企业,在被兼并企业保留法人资格的情况下,应编制兼并日的合并会计报表。
四、会计档案的移交 企业办理产权转让手续后,丧失法人资格的被兼并企业应办理会计档案经被兼并企业原主管部门同意或经双协商后,可由兼并企业保管,也可由被兼并企业主管部门或原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保管。保留法人资格的,可不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会计档案保管要求和保管期限应当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 规定。
五、会计制度 企业兼并后,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按兼并方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如果被兼并企业仍保留法人资格,按其适用的行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六、适用范围 国有企业兼并其他企业或被其他企业兼并的,执行本规定。其他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兼并,可比照本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