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5 22:4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2:49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浙江嘉兴海宁人,国学大师。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甲骨四堂之一。王国维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戏曲史时独树一帜,成为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陈寅恪认为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1877年出生于海宁盐官。1882年入私塾。1893年中秀才。1899年进上海《时务报》,业余去罗振玉东文学社学习外文及理化,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901年秋,受资助赴日入东京物理学校。次年夏,因病回国。1903年起,任教于通州和江苏师范学堂,讲授哲学、心理学等。写出《红楼梦评论》等多篇哲学、美学论文。后自编为《静庵文集》,于1905年出版。1907年,北上,任学部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修。期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1911年,前往日本。1916年,回国到上海讲学,并编辑学术刊物,兼任哈同所办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又为藏书家蒋汝藻编《密韵楼书目》,并参加纂修《浙江通志》。1917年,著《殷周制度论》。1923年,应逊帝溥仪之召,北上就任“南书房行走”。1925年,应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讲授经史小学,并研究汉魏石经、古代西北地理及蒙古史料。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四大导师。1927年6月2日,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死因说法不一。 1927年,北伐军挥师北上,听闻北伐军*毙湖南叶德辉和湖北王葆心(王被杀是谣传),6月2日同朋友借了五块钱,自溺北京昆明湖。衣袋中寻出一封遗书,封面上书写著:“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遗书内容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王国维为何自溺,至今仍争论不论,一般学者论点有所谓的:“殉清说”、“*债说”、“性格悲剧说”、“文化衰落说”。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言中写道:“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应之曰: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其区域分划之当否,固不必论,即所谓异同优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义焉。其义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於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像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其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像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一人一事。”根据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一书第四章「天津的"行在" (1924 - 1930)」中说法,王国维早年受罗振玉接济并结成儿女亲家,然而罗振玉常以此不断向王氏苛索,甚至以将王氏女儿退婚作要胁,令王国维走投无路而自杀。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2:49
推荐《人间词话》和《文学评论》。不太明白你想要什么类型的书,但这两本很经典,希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