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9:13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5-03 05:26
作者:邹大斌 【原创】 2019-09-28 14:30:29
关键字: 一体机 数据库 云计算
阿里云对外发布了云数据库一体机POLARDB Box,这是继POLARDB Oracle兼容版之后,阿里云再次对传统数据库市场发起的冲击。
云栖大会第二天,阿里云对外发布了一款重要产品——云数据库一体机POLARDB Box。借助POLARDB Box,企业可以把云数据库“搬到”自有数据中心,从而同样享受云数据库的便捷体验。POLARDB Box还为Oracle等传统数据库用户提供一键迁移功能,最多节省95%迁移成本,更适合政企、交通、航运、金融等行业。
“POLARDB Box是一款跨时代的产品,打破了云数据库的服务边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达摩院数据库首席科学家、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数据库产品事业部总负责人李飞飞博士在演讲时对这款产品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尽管今天数据库一体机已经不新鲜,但POLARDB Box的问世仍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的出现无论是对阿里云自己还是对于产业都有重要意义。于产业而言,正如李飞飞所言,它打破了云数据库的边界,把云能力带到了企业自己的数据中心,让那些想上云又面临各种限制的传统企业,能借助云数据库加速转型步伐。而就阿里云而言,这是阿里云触达传统企业,把自身云能力向更多传统企业输出的有效手段,以此为立足点,将加速阿里云势力向传统企业的渗透,为云计算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云原生数据库是大趋势
数据库是企业IT系统的一个关键组件,也是IT人的长久痛点所在。今天,大多数从事与数据库相关工作的IT人(如研发人员和运维人员)都对这样的场景很熟悉:新活动上线,数据库压力太大支撑不了;公司业务成长太快,数据库容量超过一定阈值(如3TB),需要拆库;使用读写分离,刚更新的数据查询不到;领导要一个经营数据,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半小时还出不来结果;超过1TB的数据,做一次全备份竟然要几个小时;备份时要锁表,必须停止业务……
云数据库的出现将把IT人员从这些烦恼中解脱出来。云数据库是指原生于云上的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相反,云原生数据库天然拥有云计算的弹性能力,兼具开源数据库的易用、开放特点,及传统数据库的管理和处理性能优势,是当下企业数据库的最佳选择。
云数据库把日常的升级、运维、备份都交给了更为专业的云服务商,方便而且安全;云数据库天生拥有云计算的弹性,扩、缩容一键解决;云数据库由于规模化以及共享底层资源,使得其天生具有成本优势。比如,POLARDB的使用成本仅仅为商业数据库的1/6。再加上云数据库的租用模式带来的低门槛等等,种种优势使得云数据库刚一上市就收到欢迎。
“我们认为,下一代企业级数据库一定是将云原生技术和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完美的结合。云原生技术提供极致的弹性以及高可用,上一层的分布式架构为企业级应用提供无限的水平拓展能力,这样就可以将弹性和无限水平拓展完美结合起来。” 李飞飞表示。
因此,以AWS推出Aurora为起点,各大云服务商纷纷研发、推出了自己的云数据库产品。POLARDB就是阿里云研发的一款云数据库产品,于2017年7月对外公测,2018年4月开始商用,是阿里云成长最快的数据库云服务。POLARDB采用存储计算分离、软硬一体化设计,具备快速弹性能力、超大规格、超高可靠性。尽管比AWS Aurora晚几年推出,但阿里云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提供了2倍于Aurora的性能。
把云数据库搬回家
云数据库有诸多好处,但享受这些好处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先要上云。对于很多没法上云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企业,只能望而兴叹,由于法规或者出于安全等各种考虑不能把应用迁移到云上,因此也无法享受云数据库这一技术红利。
POLARDB Box就是继POLARDB Oracle兼容版之后,阿里云递给这些传统企业的又一根橄榄枝,它能满足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只要把POLARDB Box搬回家,这些企业就和那些上云的同行一样享受云数据库带来的经济、灵活和方便。
“我们可以感受到用户对云计算的热情,但是有些客户短期还没办法把数据库全部放到公共云上,这里的原因或者出于业务发展阶段思考,或者因为法规规定,或者公司本身有一些数据边界的要求等,最终他们只能把数据库安装在自己的IDC机房。” PostgreSQL社区创始人、阿里云数据库产品高级专家萧少聪表示。
萧少聪认为,对于这类企业要享受云数据库的红利面临两道门槛:一是必须从自己的IDC机房迁移到云上;其二,上云后不能再用Oracle。“我们希望通过一体机的方式,把当前阿里云公有云上的全套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的管理模式放到用户自己的数据中心,让他们在家里面也可以马上感受和使用云数据库。” 萧少聪说。
据介绍,集阿里云领先的硬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于一身的POLARDB Box一体机,除了具备整机柜交付带来的快速部署能力,以及与公有云同样的方便操作和维护等特点外,还有一些非常独特的优势。
其中一大亮点是内置的Ganos 时空遥感SQL引擎,能实现面向5G+IoT人、时、地、物多维联合查询。在POLARDB Box一体机的发布会现场,演示了通过POLARDB Box实现对航空App “飞常准” 25亿全球航班4D数据的毫秒级数据查询,可实时获取任意时间任意空间飞机的运动状况。过去这些3D空间+时间的数据需要不同系统协同调度才能完成实时呈现,现在POLARDB Box特有的Ganos 时空 SQL 引擎的出现,避免了跨多个系统带来的复杂操作。
同时,阿里云独有的硬件定制能力也让POLARDB Box与众不同,其硬件为最大化POLARDB的软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支撑。萧少聪介绍了一个小例子:普通服务器一般在机柜内温度到达某一个阈值时才报警,而POLARDB Box则会持续监测温度的变化,发现异常就会报警。
“这是在整个阿里云大环境底下才能提供的能力。”他说。
目前,POLARDB Box提供多种配置。其中,最小配置为3个计算节点和一个存储节点,最大配置为12个计算节点和3个存储节点,最大支持1152 vCPU、9TB内存、118TB SSD有效存储空间,足够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此外,POLARDB Box还具有开放OpenAPI接口,可与私有云平台无缝对接;还支持无锁备份,10TB本地备份及恢复仅需10秒。
萧少聪特别强调说,POLARDB Box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个线下的数据库方案,数据库未来的方向也是混合云。未来,阿里云会为数据库上云提供一个桥梁和通道,打通线上与线下,从而给用户提供一致的数据库使用体验。
拥抱开发生态,与客户一起成长
一直以来,传统企业市场都是传统数据库的“大本营”,甲骨文(Oracle)、IBM(DB 2)、微软(SQL Server)等巨头在这个市场耕耘多年,几乎垄断了这个市场。云服务商在这市场的存在感一直不强。而今,借助云数据库这一技术的红利,云服务商看到了进入传统企业市场的机会,只是苦于无从着手,而POLARDB Box一体机的推出就是一个有效手段。
很明显,POLARDB Box主打的正是这个市场。实际上,POLARDB已经有三个版本,分别是POLARDB MySQL兼容版、POLARDB PostgreSQL兼容版、POLARDB Oracle兼容版,POLARDB Box配置的就是POLARDB Oracle兼容版,其用意也很明显,瞄准的正是目前Oracle数据库所占领的传统企业市场。
“POLARDB Box内置了兼容Oracle语法的数据库引擎,配合阿里云的数据库迁移软件ADAM等工具,让用户可以轻松地从Oracle数据库迁移到POLARDB Box。” 阿里云数据库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叶正盛表示。
那么,面对Oracle颇负盛名的数据库一体机Exadata,POLARDB Box是否有足够的自信?作为阿里云数据库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的叶正盛回答是肯定的,也非常坦诚。他表示,POLARDB Box只是刚刚发布,和Oracle的一体机相比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比如类似RAC这样的集群扩展能力。POLARDB Box的优势是:自带云计算的属性,用户选择POLARDB Box,即可享受云计算带来的创新,又可以避免被商业软件锁定的风险,并且成本相对传统解决方案大幅降低。而且在大多数场景下,POLARDB Box具有不输于Exadata的性能,在有些特殊的领域的表现得甚至更好,比如面对5G和IoT场景通过Ganos时空遥感SQL引擎能实现高效查询。
“我们有云原生的优势,有一些像Ganos这样因对行业的深入理解带来的独有优势,还有快速进化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叶正盛说。
叶正盛表示,POLARDB Box一体机的推出才是第一步,接下来,阿里云要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POLARDB Box的落地,会根据各个合作伙伴制订具体的策略。比如,针对一些ISV(独立软件开发商),阿里云提供了被集成的合作方案,ISV可以把POLARDB集成在自己的软件里,一起定制面向具体场景的解决方案。阿里云也希望和数据库专业合作伙伴一起携手并进,推动中国数据库的技术创新,阿里云会提供给他们标准化的软件产品,并提供给他们底层的咨询和服务能力,在政策上提供特别支持,让合作伙伴能全心服务好客户。另外,对于大型企业和行业客户,阿里云也会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叶正盛强调说,技术是数据库的根本。数据库正在向智能化方向演进,阿里云做了非常多的探索,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比如SQL自动优化,数据库自动调优等,但离理想的数据库自动驾驶(自感知、自诊断、自优化、自修复)能力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阿里云正在加紧研发,以将更多智能技术融入阿里云的数据库之中。
“创造价值是一切的基础,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要最大化技术的能,帮助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叶正盛表示。
【转帖】阿里云发布云数据库一体机,向传统企业再递橄榄枝
标签:咨询 监测 内容 oracle 数据 现在 演讲 fft 锁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2:34
成功IPO的阿里引人关注,虽然马云很想在曾经摘牌的联交所打一个有里有面的翻身仗,但无法规避的合伙人问题还是让马云选择了纽约,号芝麻信用是重塑阿里金融的那根肋骨!?
成功IPO的阿里引人关注,虽然马云很想在曾经摘牌的联交所打一个有里有面的翻身仗,但无法规避的合伙人问题还是让马云选择了纽约,号称美股史上最大IPO的阿里在打赢这场资本盛宴之后的动向引人关注,各种解读大有水漫金山之势,而阿里在战略上确实有几件真正的大事:
一、整合了宝类业务和刚刚破壳的浙江网商银行的蚂蚁金服,这是互联网金融的布局;
二、胸怀比格局还大,立志于成为另一个淘宝的阿里云服务;
三、接掌为传统金融企业提供数据服务的恒生电子;
四、支付宝全面开放,同时强化服务窗助力O2O企业;
在蚂蚁的小微世界里,承载着阿里的大梦想,蚂蚁金服的业务无所不包,但核心仍是大数据、信用体系、云计算这些底层平台的开放和共享。马云肯于放下过往的傲骄,誓言以开放心态连接和服务于传统金融,与草根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一起赢在中国,这是阿里互联网金融思路的重大转变。
市值2300亿美元的阿里在喧嚣中亦有高处不胜寒的恐惧,Q2高达40%的利润远超eBay的18%,更把亏损0.1%的Amazon甩在身后,高估值增加了持续成长的压力,虽然马云暗示可能在全世界发动以收购为核心的电商整合之战,但它的赢利前景至少在目前看来并不明朗。PC时代据有绝对统治力的淘系业务正面临移动大潮的考验,服务窗如何应对微信的企业号和百度的直达号的挑战,有待观察。
补强高德的阿里在O2O领域仍然略微弱势,而上市之后变成传统企业的阿里需要对投资者负责,寻找具有高成长力的题材自然尤为关键,这也是阿里特别喜欢资本层面高*格产品的原因,在可预见的将来,能支撑这种成长的只有阿里金融。阿里将大数据、云计算、交易平台和移动支付看做是互联网金融的4个关键词,其中移动支付和交易平台,阿里布局最早,颇有心得,而云服务适时抢占了新*,不过阿里要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大数据才是破局的关键。
急剧扩张的阿里金融亟需实体经济和虚拟金融的着陆点,如果说央行叫停虚拟支付是传统金融的一次反击,折射出的却是互联网巨头的不同心态,腾讯拿出了前海微众银行,而阿里除了整合蚂蚁金服之外,还祭出了另一件法宝,就是至今秘而不宣的芝麻信用。
Focus:阿里金融需要完善的信用生态体系
河流之所以能够到达目的地,是因为它懂得如何避开障碍!从2002年的诚信通和中供评价体系开始,已经走过12年历程的阿里信用实践在2014年来到了十字路口,无论人们如何腹诽央行叫停虚拟金融背后的阳谋,它所强调的实名面签这个基础安全准则仍然是有道理的,央行的道德和*风险无非是用不正当的方式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传统金融对虚拟金融疑虑重重,单向封闭的数据更不可能为后者提供支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号称全牌照的恒生电子并购案,会使得传统金融企业如此忧心忡忡,毕竟恒生电子的IT服务在基金、证券、保险和银行理财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80%。尽管这一并购已经神速在商务部过堂,但阿里却未可乐观,传统金融企业必然全力阻止被互联网金融边缘化的可能,当年传统通讯公司未能阻止微信的OTT使自己的平台空心化、管道化,覆辙不远。未来如何,还要看马云的搏奕能力。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阿里曾经在传统金融领域找到中信银行、众安保险这样的平台支点,但始终无法撬动整个体系。芝麻信用为解锁这个困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即在无法依赖传统金融体系时,建立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独立实现互联网金融的风控。
金融创新之类的美好理念并不能解决一切,在存准率问题上无路可退的余额宝即是一例,如果阿里再因为货币空转和影子银行等概念性原罪打起口水仗,无疑极为不智,毕竟创新与监管不可能永远是对立的。所幸,阿里终于认识到,在建立类似保险丝的熔断机制之前,急功近利的推进信任宝这样的产品,只会增加与传统金融体系之间的不信任。*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是一个契机,阿里适时喊出了“让信用成为财富”的口号,于是有了芝麻信用。
不过,找到一盘死棋的劫材,不等于拥有了赢棋所需的手段,芝麻信用撬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数据,阿里虽有雄厚的技术储备,也不缺公关造势的能量,更可以调动淘系业务的资源,但它以电商为基础的数据仍然存在短板。恒生电子和阿里云服务的推出会增加外部数据的积累,但核心数据只能在自己的平台上产生,芝麻信用要解决的是陌生人和陌生交易场景中的信用问题,因而需要基于消费者和企业所产生的一系列大数据作为样本,按照阿里的想法,这些数据的获取大致有三个渠道:
1、阿里数据
基本是淘系业务+小微金服。这是阿里的强项,可以形成基础的消费者画像。
2、合作数据
主要来自集团下属和外延的企业,如高德、UC、微博、快的等。阿里在产品线和资本层面的扩张和收购会拓展这部分数据,比如最近炒得正欢的阿里云服务。
3、机构数据
来自*和监管机关的某些数据以及部分封闭性比较强的行业数据。阿里当然希望顺利收集这些数据,但互联网起家的阿里在这些领域的话语权严重不足。
从芝麻信用内部透露的消息表明,阿里对后两类数据寄予厚望,特别是O2O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原因很简单,缺乏这些大型实体企业的数据支持,仅靠电商数据,芝麻信用不可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更不可能完成阿里赋予它的使命。
阿里为芝麻信用规划了一套策略来打通两个核心领域:一是金融服务,二是生活服务。前者阿里已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积累,后者一向是阿里的短板,云服务的推出解决了部分问题,剩下的要用狂热的努力来填补。在阿里官网,ma.alipay.com的二级域名已经启用了一段时间,但敬请期待的提示非常碍眼,隐秘推进的芝麻信用内紧外松,BD和PM正四面出击,拼命寻求可能的合作。
Question:芝麻信用能为阿里做什么?
本身并不创造财富的芝麻信用对阿里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可以概括为两件事:
1、避开雷区,曲线救国
传统金融机构的安全信用体系,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对互联网金融筑起了壁垒,诸如信用卡面签这样的安全机制让阿里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巨擘头疼不已,此外马云大概会后悔此前的高*格表态:现行金融*服务了20%的经济细胞,却拿走了80%的利润!更别说阿里金融CEO彭蕾的咄咄*人:阿里金融没有禁区,小微客户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2014年3月,央行的突然叫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虚拟信用卡只针对互联网公司的实名验证客户,并结合交易行为、开户时间、账户登录、账户安全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虽然银行仍会进行校验,但在监管机构看来,客户的身份识别和信息安全仍然存在问题,即令虚拟信用卡的授信额度更低,且有众安保险提供的伪冒和逾期赔付支持。
芝麻信用的核心在于通过自建的信用体系绕开传统金融的雷区,曲线完成拯救互联网金融的大业,当然这有一个拉风的前提:芝麻信用体系得到了实体经济和传统金融的双重认可。
2、完成阿里金融的闭环
电商之外的个人消费金融领域是阿里金融这只木桶的最后一块短板,这不无道理。阿里在客户特征、金融资产、社会关系、消费支付、行为偏好、个人档案、用户分组、地理位置等8个方面已经有相当的数据积累,小贷和消贷初具规模,又有中信银行和众安保险两个传统金融支点,如果再得到以O2O为核心的线下数据支持,建立中国第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库并非遥不可及。
3、补齐最后一块短板
线上太强成就了阿里木桶的最后一块短板,即已被炒到俗滥的O2O,相比微信公众号、企业号的咄咄*人,支付宝服务窗的推出时机太晚,在承上启下的过程中,还要直面百度直达号的挑战,对阿里最危险的情况是,移动时代的用户习惯一旦养成,阿里的辉煌很可能随着PC时代的结束而冰消。
上市后的阿里要保持40%的超高利润决非易事,国内电商市场早被罗掘俱尽,阿里妈妈亦无潜力可挖,海外并购缓不济急,阿里要在资本层面频繁发出利好信号,必须依托小微金融的崛起,芝麻信用如果能获取O2O企业的线下数据,无疑将为阿里金融和未来的业务延展提供决策依据。
Challenge:芝麻信用直面质疑
理想状态下,芝麻信用可以为阿里解决信用、安全和认证问题,跨界合作提升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但在实施和执行层面如何获取和运用数据、控制溢出风险仍然存在不少疑问。
1、极度仰赖实业的支持
一度时髦的互联网思维如今被调侃为葵花宝典,而以联想、华为为代表的大型实体对于互联网公司的越位营销也颇有微词,互联网正从神化的崇拜对象变为传统企业内心中最深的恐惧。
芝麻信用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完成传统企业的数据对接,而在芝麻信用最关注的六个行业中,这项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根本原因在于阿里了解芝麻信用的意义,却无法描绘出它对实体经济的价值所在,谁会关心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芝麻信用希望通过数据对接,为一些拥有成熟业务的公司或创业公司提供类似资信验证这样的服务,这种验证已经具备了某些金融基因。在芝麻信用完成对接的企业中,既有百合这样的婚恋交友网站,也有小猪短租、搜房游天下的Airbnb模式,还有一些共享租车公司和部分P2P租车公司,但这些小伙伴要么太过垂直,太过细分,要么规模或份额太小,缺乏样本意义。
比如百合曾经大谈信用婚恋的概念,但更多是与其他婚恋网站差异化竞争的噱头,并没有上升到实际的业务层面,再如至尊租车,支付宝的服务窗曾经与它有过一些类似账号打通的合作,但在中国租车市场早已边缘化的至尊租车,无论对支付宝还是芝麻信用都只有象征意义。P2P租车倒是很愿意接下阿里抛出的橄榄枝,不过对这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创业模式,阿里目前还没有太大的兴趣。
曾经有人诛心阿里推出云服务的真实目的,就是觊觎这些企业的数据,不过就算阿里云是小微版的*登,但连IT开发能力都没有的企业又有什么核心数据?
另外,由于芝麻信用已经在为淘旅行的酒店后付产品提供信用担保,阿里想当然的以为这个操作模式可以很容易的在体系外复制和拓展。然而据可靠消息,芝麻信用虽然付出了极大努力,仍然没有撬动类似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Airbnb、连锁快捷酒店,航空企业、租车公司等握有大数据的公司,而这些体系外数据能否成功接入将决定芝麻信用的成败。
阿里要破解的不仅是传统企业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更有对互联网公司恐惧和猜忌的心魔,马云之所以时常现身传统企业,做布道式的高光演讲,绝非纯是成功者的自矜,更有深层次的考量。
2、风控、赔付和认可机制
阿里由于抢跑虚拟信用卡加上信任宝的操之过急,已经暴露在其他互联网巨头和传统金融的交叉火力中,从本质上说,腾讯前海微众的“大存小贷”较之阿里的“小存小贷”更能为传统金融体系释疑,没有物理网点的阿里银行在理念上太过超前,缺席银监会的第一批试点银行并不意外,腾讯的“普惠金融”虽然还留在纸面上,步子却走在了阿里前面。
至少在目前看来,依然云山雾照的芝麻信用能否承载阿里的厚望,谁也无法悬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芝麻信用建立了评价体系,它就必须承担因此带来的风险。举个例子,假如P2P租车引入了芝麻信用的认证体系,一旦发生骗车、丢车风险,芝麻信用赔偿吗?再如,白富美在百合找到芝麻信用的优质客户,却惨遭骗财骗色,芝麻信用负责吗?这是阿里必须面对的。更重要的是,芝麻信用提供的评估结果必须得到传统金融和线下企业的认可,否则没有意义。
3、人工干预和信息输出
技术不是万能的,传统金融的安全准则也不是全无意义,阿里很早就建立了小微银行项目,还请来原杭州银行行长俞胜法负责,但它要用无网点银行的形式把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发扬光大,不可避免要引入一些人工干预机制,这与阿里原来信守的在线大数据解决一切的理念有直接冲突。
信息输出意味着阿里的数据必须以某种形式回馈给传统金融和实体企业,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先驱,阿里是否愿意做以及如何做,信息披露的规范以及如何监管,将考验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