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4:2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7:0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适时做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新闻出版业如何结合行业特点和实际,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一条中国特色新闻出版业发展之路?不久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于永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就此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
我认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出版业发展,首先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谈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出版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相比,既存在许多共性,又有着自身的个性即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去做,又要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具体分析,具体运用。当前,出版产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第一个方面的关系:事业和产业的关系。首先要坚持两手抓的原则,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者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两个轮子。深化出版改革既要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又要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壮大。其次要明确发展思路*。从发展思路上讲,公益性文化事业由*主导,经营性文化产业由市场主导。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经营性文化产业以创新*、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再次,要做好对现有出版单位的区分定位和分类指导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性质的出版单位的转制改制工作。
第二个方面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应把握好三点或掌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出版业是生产精神产品的特殊产业,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功能。新闻出版工作应当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充分认识我们生产的精神文化产品对人民、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二是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对不同性质的出版单位,要求有所不同。对事业单位,主要要求的是社会效益,因此要加强*的支持力度;对企业单位、产业单位,要在强调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两个效益的统一。三是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处于冲突时,经济效益要坚决服从社会效益,决不能以一己之利、一时之利而损害人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第三个方面的关系: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应重视三个问题:一是要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正确把握主旋律的内涵。主旋律不是空洞化,不是单一化,不是简单化。主旋律体现的是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社会进步的方向,是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主流,精神文化的主流。主旋律的作品完全可以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完全可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几年有些热销的图书、音像制品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二是全面理解多样化的要求。多样化至少包含两个方面,即内容上、题材上的多样化与表现形式、体裁、艺术风格上的多样化。内容方面的多样化,要求我们凡是一切健康有益的文化,都要积极提倡、鼓励和支持,凡是腐朽的文化都要坚决抵制。多样化不是低俗化,不是媚俗之风。在作品表现形式上,确实要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三是要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有机地统一起来,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贴近”的要求,统一到建设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去。
第四个方面的关系: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关系。在整个出版产业,由于编辑、印刷、发行、科研、教育和贸易各个行业、各个单位的情况不同,性质不同,如何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处理好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关系,对推动出版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把握好这样几个要求:一是要区别对待。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和不同企业,要求不一样,*也不一样。比如印刷行业、光盘复制行业就与编辑出版行业很不一样,编辑出版行业又与发行行业很不一样。二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要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出版行业如何贯彻落实这些要求,值得认真研究探索。三是在*改革中,在国家有关*已十分明确的情况下,那些属于放开的行业,要清除*性障碍,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五个方面的关系: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处理好这个方面的关系,主要是解决好统筹区域发展的问题,达到合理布局、共同发展的目的。从西部地区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历史和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原因,产业发展的规模较小,市场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出版综合资源匮乏,市场培育、创新能力、人才建设、科技应用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从现实的情况看,西部地区改革和发展的压力比东部地区要大。所以,我国出版业的整体推进和产业持久发展,必须要研究和处理好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关系问题。统筹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一是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发挥中西部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跟上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甘肃《读者》杂志的发展就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供西部地区借鉴。二是要完善产业*。国家在制定相关*时,不要搞“一刀切”,要充分考虑中部西部的情况,注意从*上给以扶持,促其加快发展。三是要强调区域的良性互动,特别是加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在图书出版方面,东西部曾经共同开发选题、开拓市场,支持西部优秀民族图书的出版,积累了不少经验。多年来,东、中部地区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对口支持西部地区,这些好的做法要坚持下去。从产业发展上讲,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市场开发出来了,全国的出版物市场规模才能扩大,产业才能做强。
第六个方面的关系:面向城市与面向农村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五个统筹中,第一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从我国目前的出版情况看:出版物的消费市场主要是偏重于城市;在城市,一般读物的主要消费者又偏重于“白领”阶层。这个现象值得研究。是不是出版物在农村就没有市场?农民和城市普通居民是不是就没有消费能力?从2002年发行方面的统计情况看,城市零售246�97亿元,农村零售80�29亿元,城乡零售比例为75∶25。2003年,这个比例为76∶24,有些微变化。这个情况一方面说明了城乡消费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出版物在农村仍然有市场,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地区,农村市场可能更大些。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一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当前的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服务于永湛(左一)和马耳他总统、中国驻马大使合影“三农”是出版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是出版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二是要从满足八亿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没有八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文化出版要求和指标,关键是要多出广大农民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出版物,用优秀的出版物和优质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三是要从出版产业发展的前景出发。城市市场的增幅是有限的,文化出版产业的发展机遇和前景在农村,在八亿农民的广阔市场。这是中国出版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七个方面的关系:平面媒体和多媒体的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主要是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解决好调整产品结构的问题。目前,我国出版产业中,产品的结构问题值得重视:平面媒体比重很大,多媒体比重很小。图书、报纸、期刊的产值规模远远大于多媒体的产值规模。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平面媒体近年来发行量和销售额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在下降,而多媒体包括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增长的速度均在两位数以上。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要处理好平面媒体与多媒体的关系。一方面要重视平面媒体的发展,充分挖掘平面媒体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对多媒体的发展又要有所侧重,有所扶持,注意把握发展机遇。要重视新技术应用,新媒体的开发,积极开拓新的领域,扩大产业增长点。在这个方面,必须要有长远眼光、战略眼光。
第八个方面的关系:集团化与集约化的关系。主要是研究解决好企业组织结构问题。在出版改革中,提得较多的是集团化建设。从1996年开始批准组建第一家试点集团以来,至今各类出版集团已有64家。集团化建设对于政企分开、管办分离、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壮大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改革不可能只是一种模式,发展不可能只是一种模式。我国地区、部门、单位的差异较大,世界各国出版产业的发展也不是单一模式。从目前来讲:改革和发展要强调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问题。在产业发展中,在市场主体中,既要组建大型的出版集团、报业集团、期刊集团、发行集团和印刷集团,又要培育一些由大社名社形成的、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专业集团,还要重视和支持大批中小出版单位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做到大中小并举,综合和专业集团各得其所,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形成良好的出版产业生态平衡。
第九个方面的关系:“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这就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实质是如何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问题。近年来,出版业在“走出去”、“引进来”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长期以来出版物进出口、版权引进与输出数量的情况是,进口大于出口,引进大于输出,“逆差”在不断增大。出版业在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还遇到不少困难,收效还不理想。从出版业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国内市场的相对饱和与外来竞争压力的加大,我国出版业必须高度重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处理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问题。“走出去”与“引进来”都要立足于繁荣发展民族出版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我国出版业的竞争实力。在“走出去”方面,要着力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采取多种措施,诸如消除影响“走出去”的*性障碍,放宽出版物出口权限审批,实行优惠的经济*,支持和鼓励我国出版物出口,抓紧国际业务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拓展“借船出海”的渠道。
第十个方面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的关系。出版产业的发展必然涉及正确处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加强宏观*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我们较为熟悉行政*手段,不善于运用市场手段。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强调,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完善宏观*。推动出版产业的发展,要善于把握和运用这两手。一方面,要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推动出版单位*和机制的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运用法律手段、*手段、经济手段等做好宏观*,给出版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出版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真正发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保障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7:10
在实际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如何
进一步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谈学习*《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点体会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工作才能有新举措。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永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一、 加强学习、深化认识,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通过学习要深化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通过学习要进一步认清科学发展观衍变形成的过程,加深对这一重要思想理念的系统认识。
二是通过学习要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三是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增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为党工作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引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的思想保证。按照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实践,创造政绩,是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而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所谓政绩,只能使发展陷入盲区和误区。实践证明,一个缺乏正确政绩观的干部,无论是热衷于大铺摊子、搞形象工程;还是劳民伤财、搞政绩工程,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其直接后果是败坏党的形象,伤害群众的利益。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求真务实的精髓所在。 对于我们来说,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开展各项工作,在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强化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克服墨守成规、瞻前顾后的保守意识和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浮夸意识,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3、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各级干部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全面发展,这样的政绩人民才拥护,历史才认可。
二、统筹兼顾、把握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落到实处
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我们要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全局,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工作实效。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区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区委姜冰*指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这为我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 工业强区、科技兴区 "是当前我区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紧贴区委、区*的中心任务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 围绕“举富民旗,打特色牌”,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基本指导思想;围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实现“工业强区、科技兴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精神需求的目标和任务;围绕“一区四园”协调发展,推进可持续战略实施,以及围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工作,为把我区建设成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而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富民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我们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高度关注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为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三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创和谐社会。以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涉及到各个领域,需要凝聚各方的智慧,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要把全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以及各界人士的力量都凝聚起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实现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贡献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7:10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其次,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科学人才观和正确政绩观。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是紧密相联的。离开了人才,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空话。人才是立业之本。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同时,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政声人去后,是非闲谈中。不能搞为官一任,造“疾”一方,更不能损害群众利益去谋求个人的升迁。不能让干实事者吃亏,而让浮躁造势者得利。要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