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3: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0:07
洛克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启示 (一)在德育方面的启示 我国一向奉行“德育为首”的观念。一个人才首先必须要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从中国的封建教育开始,“德”便占据了教育目的的首要位置。在五千年文化底蕴的熏陶下,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已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而纵观我国德育的历史,有多少不是和*、惩罚联系在一起,从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到现在的道德禁令与家长、教师*,青少年道德缺失、家庭关系冷漠,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高智能化、团伙化,无一不昭示着中国德育的失败。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这样提到: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智,就是要能够运用理智去驾御和支配自己,克制自己的*,顺从理性的指导。礼仪的培养指的是要让儿童学习礼貌、礼节和风度,懂得人情世故,会接人待物,要文质彬彬,高雅友善。 智慧的培养指的是一种本领的培养,它使人能干而有远见,善于处理具体事务,要把孩子培养成坦白、公正和聪慧的人。勇敢的培养。洛克认为勇敢和坚忍是绅士必备的美德,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为此需要从小锻炼孩子的胆量,使之能忍受痛苦,克服怯懦、脆弱的本性,能够做到刚毅、果断、勇敢。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需要的,希望得到的。而单单靠我们现在使用的说教、惩罚、道德禁令是无济于事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洛克有关这方面的思想:他主张对儿童实施德育时,家长要做榜样和示范;要充分练习好的行为使之成为好的习惯;要和儿童讲理,还应给儿童奖励,这包括尊重、称誉和赞扬。他反对体罚,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但必要的责备、斥责也可保留,但不可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在具体的操作上,洛克并不要求父亲放弃自己的权威,而是主张在孩子儿童时代及早有力地行使父权,以培养孩子日后获得独立所需的自律性。而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父母应该放弃使用强制性权威,把孩子当作自律的朋友看待。这样孩子走向社会后就能照顾好自己;父母与子女间的良好关系就能在孩子成年后保持下去。洛克还指出:“做父母的应在孩子精神最薄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进行教育,不能放纵不管,流于溺爱(这正是广大中国父母现存的问题)。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去培养他运用自己的意志、理智去克服*的能力。应尽早培养儿童自制的脾气。父母、导师都要以身作则,不能流于说教和肉体的惩罚,应让儿童尽量避免接触坏的榜样。也就是说,德育最好的方法是形成一种学校、教师、家庭、家长、社会的综合教育体系,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才有望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所以,全中国尚举着教鞭的教师和家长们,全中国尚说着粗鲁的语言,做着卑鄙的勾当而在孩子面前冠冕堂皇地进行说教的人民大众们,是为了你们的孩子们收一收手,停一停口了。 (二)在智育方面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是世界历史上现存的少有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宝库。早在几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便发现了知识的重要性。文人、知识分子一直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一个崇高的位置。重学习、重知识的思想也一直沿袭至今。而随着人类社会 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强,具有高知识水准的人才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正在别国教育在时代的要求下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教育却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甚至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学生缺少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缺少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的实践能力较差;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个性发展不足。”(《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当今素质教育》 郭齐家)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果断在实施了“素质教育”,但何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从何处着手?怎样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什么素质?在中国的社会中仍争论不休。也许我们也可以从洛克的思想中得到一点启发。 在智育方面,洛克强调培养有学问的人。他要求绅士一方面通过多方面的学习研究获得知识,增长学问,发展智力;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各种技能技巧的课业去获得技能技巧。要让儿童学习阅读、书写、图画、速记、外语、作文、神学、地理、算术、天文、几何、历史、伦理学、法律、逻辑、修辞、自然哲学等。技能技巧有舞蹈、音乐、击剑、骑马、画图、园艺、细木工、熏香、油饰、雕刻、铁铜银工、刻板、琢磨、安配宝石或琢磨光学玻璃、商业计算、出国旅行等。在具体的方法上,洛克认为关键要使孩子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提高求知的*,要加以鼓励。“儿童无论问出什么问题,都不应该制止他、羞他、饥笑他,而应尽量向他解释,让他懂得。”同时采用称誉的方法,让儿童感到自己的名誉的被尊重。另外,给儿童的答复不应是虚妄的答复,为了引导儿童的好奇心,还可故意使他们看到新奇的事物。洛克反复的强调智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育。 因此,现在还简单重复地把相同的知识用相同的方法传授给不相同的儿童们的教育者,现在还用统一的标准来压制儿童的天性,简单地用学业成绩衡量学生好坏实施着课堂*的老师们,是你们该觉醒的时候了。 (三) 在体育方面的启示 也许我们还记得大唐盛世之时,四海归服的伟大场面,也许我们还记得可挽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及辽阔无边的祖国疆土,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缺乏强悍勇士的民族。可不知什么时候一顶“东亚病夫”的帽子扣到了我们头上。中国是一个有13亿的人中大国,在这片并不辽阔的土地上,已不能容纳下更多的人。于是,一条禁令从天而降。中国找没有因此而强盛,人口素质也并为因此而提高。“东亚病夫”的帽子又一步一步地在向中国的儿童靠近。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详了。但面对中国人口素质特别是儿童身体素质的普遍不理想,又有多少可行的措施在运用、实施。光靠几个领导人讲几句话是无济于事的。中国人口素质要提高,必须从人民大众的思想意识上着手。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洛克有关这方面的思想: 洛克非常重视健康教育,他提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洛克认为身体健康是靠锻炼出来的,对幼儿的锻炼做父母的应在尤为关注。如:幼儿最好不戴帽子,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的脚每天要用冷水洗一洗,鞋子要薄,能透水。饮食应该极为清淡,极简单,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三岁前应尽量避免肉食。要从小开始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少睡眠、少吃药,衣服不能过紧或过暖;卧床要硬,以锻炼身体。这样,可经以把孩子培养成为强壮、勇敢又坚定的人。而且他还指出身体强健的标准是能吃苦耐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洛克主张在极小的时候(甚至是一出生)就应该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等到儿童发育完全才进行锻炼已为时已晚。因此,那些还怀抱着他们的宝贝,生怕被风吹、日晒、雨淋的家长们,那此因儿童还尚小就放弃了对他们进行体育训练的家长、老师们,请你们放放心,让我们的孩子们在自由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四) 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最喜欢走独木桥的国家,每年都有几千万的人在同一座桥头竞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也可在这些之前再加上“重点”二字)已成为几乎所有的中国家长为自己的子女们设定好了的生命轨迹。如果你没有通过那座独木桥,你必将永沉江底,随波逐流,至少在父母与旁人眼里,你不是一个好孩子。由此,应试教育之风在国内盛行,即使有些家长认为应试教育不好,但为了自己孩子的好出路,他们宁可选择应试教育,而不屑你什么素质教育。而这几千万人同挤一座独木桥的现象也给国家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改变传统的观念,努力发展职业教育,无疑成了缓解这个压力的一*宝。职技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现今的职技教育体系,为多者皆强调培养一技之长,以便使其在社会中具有谋生的功能。然而这样具有实用偏导的教育目的,忽略了技职教育体系学生全人发展的空间。 洛克认为,一个社会 所真正需要的人,即绅士,除了必须具备在德育、智育、体育三层面上的良善的品质外,还必须培养他在基础手工艺上的技能,技艺教育的陶冶乃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这里所指的技艺教育是在一定的德育、智育、体育水平之上的技艺教育,而决非纯粹的技艺教育。正如没有道德的黑客我们是不需要的。因此,从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又为我们提供了职技教育发展方向的另一处省思,那就是“全人教育”的理念:德行、健康、智能与技艺兼具的发展,由此从而建立技职教育以“专业技术为花蕊,通识为花瓣”、培育“博雅专业人”的新典范。 (五) 对我国课程设制的启示 受苏联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小学课程只有单一的学科课程,课程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以学术性课程为主,实用性课程、适应地方需要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的课程薄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生活。必修课过多,对学生要求过于统一,缺乏弹性。各类学科的比例不够合理,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比较薄弱,社会科学类的学科比较薄弱。课程门类过多,课时总量偏高,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