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4:0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43
古代的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宁古塔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宁古塔属边远地区,那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
扩展资料
一、“流放宁古塔”
“流放宁古塔”里的流放,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也就是流刑,把犯人遣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这些边远地区,要么是未开发的南方苦热苦瘴之地,要么是北方的苦寒之地。
清代流放的地点主要是东北三省和西北新疆。清朝之前大多是流放到蛮荒之地,也就是南方未开发的苦热苦瘴之地。发配到宁古塔的罪人,在宁古塔当奴隶,服劳役,开荒、种田、修桥、修路等等。
不要小看宁古塔,它作为清朝国防重镇,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边部队输送物资的重要基地,也是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东北各族向朝廷进贡礼品的转收点,它与盛京齐名。
“流放宁古塔”的人,下场大多被冻死、累死、被折磨死等。能回着回来的人不多,能从这里重返朝堂的几乎没有。
二、披甲人
披甲人,多指受降后披甲上阵为统领部族征战讨伐的人,地位低于一般军人,高于奴隶。满清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
旗丁按照身份地位,又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是多是投降的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披甲人就是一种帮助清王朝镇守边疆的,所以,披甲人世代居住边疆,清廷会经常将一些犯人或其家属发配给这些人,稳定军心。
三、与披甲人为奴
“与披甲人为奴”,就是去给披甲人当奴隶。披甲人的地位就够低了,并且都不是什么善茬。给这种人当奴隶,其结果也只有受辱或是被折磨而死,下场比死还要难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宁古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43
宁古塔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宁古塔属边远地区,那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
古代的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扩展资料:
宁古塔历史背景:
宁古塔有新旧两城,相距25千米。旧城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为黑龙江省海林*汀镇旧古城村。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时在此驻扎军队。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城地。
其地原为渤海故壤、上京龙泉府故址,距今县城35千米(今宁安东京城)。顺治十年(1653)设昂邦章京(意为总管)镇守,长期为清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每年六月,派出*至黑龙江下游普禄乡,收受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居民贡貂。
17世纪中叶,*哥萨克侵扰黑龙江流域,清朝多次由此地派兵征讨。康熙元年,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将军移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城,以副都统镇守此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绥芬厅于宁古塔,与副都统同城治理军政事务。
三十三年裁副都统。宣统元年(1909),绥芬厅升为府,迁驻三岔口,1910年此地改置宁安府。1913年改为县。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市治所在地。
参考链接:宁古塔(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_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44
清朝宁古塔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的驻地,后来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汀镇古城村。
宁古塔是清*设在盛京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和经济中心。长期为清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宣统元年(1909),绥芬厅升为府,迁驻三岔口,1910年此地改置宁安府。1913年改为县。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治所在地。
“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因为宁古塔属于苦寒之地,不习惯这种气候的外地人发配到这里简直是活受罪,一般是九死一生。“流放宁古塔”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刑罚,就是把犯人遣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发配到宁古塔的罪人,在宁古塔当奴隶,服劳役,开荒、种田、修桥、修路等。
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许许多多的朝廷在案以它作为句点,因此“宁古塔”三个再平静不过的字成了全国*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
扩展资料:
宁古塔名字的由来
宁古塔为古地名,地靠日本海,旧属吉林管辖。满语数之六为宁古,个为塔,所以宁古塔的意思是“六个”。
宁古塔最早见于文献是《清太祖实录》明代最后一任兵部尚书张缙彦1661年被流放宁古塔,在《宁古塔山水记》的《宁古台》一文中有记载。宁古塔流人吴兆骞之子吴桭臣在《宁古塔纪略》中说:“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
宁古塔源自宁古台,意思是“六个”,后来竟与清太祖的“六祖”联系起来,相传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祖父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曾居此地,故称其地为宁古塔贝勒,简称宁古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宁古塔 (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45
黑龙江省宁安县,清代被称为“宁古塔”的所在地,是著名的流放地。 宁古塔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和经济中心。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时在此驻扎军队。地名由来传说不一,据《宁古塔记略》载:相传兄弟六人,占据此地,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故名“宁古塔”。 宁古塔辖界在顺治年间十分广大,盛京以北、以东皆归其统。随着设厅,疆土逐渐减少。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黑龙江省东部的海林县,是三百多年前清廷流放人犯的宁古塔所在地。被遣戍宁古塔的流人,能生还的极少,大部分都客死该地。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45
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满语数之六为宁古,个为塔,相传清皇族先祖兄弟6人曾居此地,故名。有新旧2城,相距25千米。旧城位于牡丹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县旧街镇。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地。其地原为渤海故壤、上京龙泉府故址,距今县城35千米(今宁安东京城)。顺治十年(1653)设昂邦章京(意为总管)镇守,长期为清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每年六月,派出*至黑龙江下游普禄乡,收受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居民贡貂。17世纪中叶,*哥萨克侵扰黑龙江流域,清朝多次由此地派兵征讨。康熙元年,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将军移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城,以副都统镇守此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绥芬厅于宁古塔,与副都统同城治理军政事务。三十三年裁副都统。宣统元年(1909),绥芬厅升为府,迁驻三岔口,1910年此地改置宁安府。1913年改为县。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治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