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2-23 14:56
共6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2-23 19:17
八尺是多高?
现代八尺等于2.666米 一尺=0.3333米现代尺子上端以厘米为单位,下端以英寸为单位。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分 = 10厘 。
1厘 = 10毫。
1毫 = 10丝。
总结
八尺等于2.666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3 16:25
184.8厘米。以现今出土的西汉实物的铜尺为例。
尺的尺寸在朝代各自有所变化。
历代尺寸与今日公制转换:
古代以曲尺六寸六分五厘弱为周尺一尺,以周尺一尺二寸为古尺一尺:
1、 商汤的尺:约32厘米(依照乐律全书,明朝营造尺为32厘米等于商汤尺);
2、 夏禹的尺:约25.6厘米(商汤尺去2寸为夏禹尺);
3、 周代的尺:约20.48厘米(夏禹尺去2寸为周尺);
4、 汉代的尺:约23.09厘米;
5、 隋代的大尺:约29.4厘米;
6、 隋代的小尺:约24.6厘米;
7、 唐代的大尺:约29.4厘米;
8、 唐代的小尺:约24.6厘米。
现代:中国市尺:等于1/3米,约33.33厘米。
扩展资料:
周尺是周朝的天下正尺,也为历代王朝所遵循。周尺约为汉尺八寸。尺、寸、寻、丈是度量的基本单位。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九寸则为黄钟之长。推出黄钟之笛管长九寸。两倍黄钟也就是尺八。
汉代以后,尺的长度越来越长。刘歆的累黍为尺法被采为定说。北魏时,拇指与中指一叉相距为一尺。自南北朝起,天文尺与常用尺自成系统。唐代法典《唐六典》沿用汉制,规定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用于音律、中药、冠冕的度量。
宋初沿唐制,以太府寺为度量衡器的制作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其颁发的尺子即称“太府寺布帛尺”,由于征收布帛之事为三司(盐铁、度支、户部)管,故称“三司布帛尺”。
宋代,累黍为尺法遭到怀疑。据明朱载堉《乐律全书·律学新说》记载,明代常用尺分营造尺、裁衣尺和量地尺三种。《律吕精义》说营造尺与大明宝钞墨边外齐,裁衣尺与其纸边外齐。明营造尺与宋三司布帛尺相近,凡田亩、布帛、营造,往往用此尺。
曲尺也就是矩形尺,类似现在的直角尺。多用于建筑营造,矩就是木工用的曲尺。至于朝廷裁制官服所用尺度,因与礼制有关,不能随意更动,所以基本采用小尺。大尺一尺是小尺(亦称黍尺)的一尺二寸。明代尺的标准尺度,营造尺为32厘米,量地尺为32.6厘米,裁衣尺为34厘米。
双手张开之间的长度称为一寻,明张自烈《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为一仞,中人之身,长八尺, 两臂寻之,亦八尺”故有身长八尺、六尺之孤、昂藏七尺、丈夫之说,而倍寻曰“常”,“寻常”之长度,故丈量身高等用的是小尺(律尺),而非营造用的鲁班尺、大尺。
而矮胖宋江的六尺身高155厘米不到,不满五尺的武大郎就更矮了,再比如吕布与赤兔马都一丈高,关羽九尺二寸,都不可能以30厘米作一尺计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3 17:43
远古时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3 19:18
我记得我们老师说古人的尺寸跟现在的尺寸不同,古人的尺寸换算出来大概是现在的一米六几到一米七几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3 21:26
一米八五左右!!有一篇描写项羽(秦末)身高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身八尺有余,力能扛鼎!”当时的八尺有余也就是一米八五多!虽然在现在看来也不是特别高,不过在当时那年代有这个身高却时挺难得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3 23:50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