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介绍这样的土壤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1:2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1:32
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一、砂质土
粗粒土是指大于0.1毫米颗粒含量较多的土,可分为砾类土和砂类土。
砂类土,又称砂质土,指粒径大于2mm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而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砂质土根据粒组含量不同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二、黏质土
黏质土是土壤的一种,有保水性能好等特点,
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的一种土壤。
三、壤土
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
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
扩展资料
土形成因素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1、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2、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1:32
土壤 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中国的主要土壤类型有15种。
砖红壤
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
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形成条件:南*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
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形成条件: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
黄棕壤
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形成条件:*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
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一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
分布地区: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形成条件: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一般特征: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分布地区: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形成条件: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一般特征: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
分布地区: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一般特征: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黑钙土
分布地区: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形成条件: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一般特征: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土
分布地区: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形成条件: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一般特征: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棕钙土
分布地区: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形成条件: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性更强。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一般特征: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
分布地区: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形成条件: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由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一般特征: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
分布地区: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形成条件:温带*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一般特征: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分布地区: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形成条件: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一般特征: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高山漠土
分布地区: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形成条件: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年降水低于100毫米。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
一般特征: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1:33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
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
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
黄棕壤
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
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
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黑钙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土
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棕钙土
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性更强。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
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由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
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温带*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高山漠土
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年降水低于100毫米。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 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1:33
土壤分为: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气性能一般。
扩展资料
不同土质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
1、砂性土适合种植香椿、仙人球、芦荟、沙拐枣、扁豆、葡萄、沙柳、骆驼刺、胡杨、杜英、景天、沙漠玫瑰、凤梨等。
2、壤土是药用植物栽培理想的土壤,适应种植多种植物,根及根状茎入药的植物更宜在壤土中栽培。按土壤的垂直结构来说,上层是壤土,下层是黏土(起到保水、保肥作用)的土壤肥力最佳,农业上称为“金盖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砂质土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壤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1:34
根据土壤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土体构型、土壤属性和肥力特征的异同,进行类比和区分。通过分类构成一个由不同分类单元组成的土壤分类系统,以反映各类土壤间发生上的联系和地理分布上所处的地位。土壤分类为土壤调查制图和资源评价以及合理利用、改良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是土壤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土壤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古代土壤分类始于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尚书·禹贡》篇根据土色、质地和水文等将九州土壤分为黄壤、白壤、赤埴垆、白坟、黑坟、坟垆、涂泥、海滨广斥及青黎等九类。《管子·地员》篇、《周礼》中有土壤分类方面更详细的记述。中国农民积累了丰富的辨土、识土经验,有的土壤命名沿用至今,如华北的两合土和蒙金土等,南方的青泥土和黄泥土等。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中也有关于土壤名称的记载。 近代土壤分类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国际上尚无一致公认的土壤分类原则和系统,只能将现代主要土壤分类学派作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