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8:2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7:33
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注释:
(1)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知:认识。
(2)知命:懂得命运。
(3)穷:走投无路。
(4)无志:没有见识。
(5)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原文: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奇怪。
出自《荣辱篇第四》,选自战国荀况的《荀子》。
扩展资料
《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
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荀子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之一。这一思想主要反映在《荀子·性恶篇》中,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是指与生俱来、自然而成的“自然之性”或生理本能,“伪”是“人为”之义。荀子认为,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荀子的“天人论”主张“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这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7:34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奇怪。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7:34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怪怨别人的人就会走投无路穷途不得志,埋怨老天的人是没有见识。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岂不是绕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