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8:0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22
理财产品从保本保息转变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无疑是一种断崖式蜕变,由于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数量庞大,涉及客户众多,社会影响力大,处理稍微不当,负面冲击力可想而知。出于谨慎和稳健,于是监管机构将过渡期大限定在了2020年底,这对于监管,商业银行和投资者都是极为有利的。作为监管机构,其职能不仅仅是推进我国金融改革和创新,更重要的职责是提前化解金融业系统性风险,以确保金融秩序的稳定,从而更好的为经济发展助推,非常具有前瞻性。在资管新规落地时,全行业理财市场尚有数万亿保本型理财产品存续,如何让各家银行拥有可操作空间,又能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利益等,都是监管机构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如果搞一刀切,不仅会将商业银行推向极端被动地位,而且会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强大冲击,因为投资者的教育与引导需要一定时间,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转换与适应,也需要一个缓冲过程。稍有不慎,将适得其反。
为什么有的银行还有保本型理财产品?前面已经说了,新资管的过渡最后大限是2020年底,现在有银行还在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既合规也正常。但根本原因还是与自己的理财产品客户结构有着重要联系。特别是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大型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历史长,规模大,且客户众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都是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客户习惯了懒人理财模式,而如果现在突然全部撤下保本型,全部用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取代,可以想象很多人是暂时无法接受的,毕竟我们的风险教育与引导还未及时跟上,这对于客户的培养和维护,减少流失都极为不利。所以,在风险教育引导的同时,适当继续提供保本型就非常必要。但是,可以肯定的说,无论只数和规模都已经是很小比例,而且通常以较低收益率作*引导,一只无形的手,这非常明智。
为什么有的银行却彻底没有保本型理财产品呢?这也是与本行客户结构有关。对于一些新银行或者发行理财产品时间短的银行来说,本来保本型规模不大,持有客户占比也非常小,而且对保本希望值也不是太高的,彻底下架保本理财产品不仅对于银行创收影响不大,对客户的冲击力也小,索性也就没有了。基于各家银行战略思考定位不同,采取具体措施和办法也会不同。至于抢购的问题,说白了与国人的风险意识有很大关系,大多数人理财是求稳保本,只有少数人有抗风险能力的人才会以承担一定风险博取较大收益。当然,也与上述有关,发行量小了,物以稀为贵嘛。但本人进入某国有银行的理财超市,只是限地区销售,并未见抢购提示,看来抢购现象并非普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22
有的银行就有保本理财有的就没有,这是因为这些银行的经营人不同所造成的,还得抢购,主要是因为银行的理财的风险不是很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23
有的银行就有保本理财有的就没有,而且还有一些理财产品需要进行抢购,这是因为每个银行的营业理念不同,对于一些理财产品的认可度也是不同的,而且那些比较容易获得收益的理财产品,特别值得人们抢购。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23
因为每个银行的营销手段和经营方式不同,所以理财的方式也会不同。出现抢购情况是为能吸引消费者关注,提升银行业绩。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24
因为宣传保本理财的都是银行引入的第三方理财,不是银行自身产品。保本理财有吸引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