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民事案件和诈骗案的区别有什么不同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8:0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3:41
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与一般民事欺诈行为之间的区别如下:
1、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在概念上的区别:民事欺诈,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故意以不真实的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入错误的认识而作出一定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从而达到发生、变更或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刑事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自愿交付财物的犯罪行为。可见民事欺诈可以形成法律关系,此法律关系可以是无效或部分无效的。而诈骗犯罪行为根本不产生民事法律关系。同时如果行为人的欺诈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需要用刑法来惩罚的话就构成诈骗罪。
2、民事欺诈行为与刑事诈骗在主观方面的区别:民事欺诈行为的目的在于使用欺骗手段与他人发生、变更、终止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而诈骗犯罪在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虽然诈骗行为在客观上也引起他人为一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但是诈骗犯罪人却没有承担法定或约定的民事义务和实际履行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区分民事欺诈和诈骗罪的关键是看行为人的主观上是以骗取他人财物为目的,还是通过履行民事法律行为而获得利益。民事欺诈人主观上所追求的是通过欺诈行为和对方成立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观实现。而诈骗犯罪人对事先和他人的订立的民事法律关系无实际履行的诚意,主观上是虚构的。诈骗犯罪人主观是直接故意;民事欺诈人主观多表现为直接故意,但间接故意也可以构成民事欺诈。
3、民事欺诈行为与刑事诈骗在客观方面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是否有实际履行能力。第一,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务全部或者大部分用于挥霍、从事非法活动或携款潜逃的,应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第二,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务主要用于约定义务的履行,即使客观上未能完全履行的,一般也认定为民事欺诈。 第三,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务用于其它合法经营活动,但是却有积极履行约定义务行为的,也应认定为民事欺诈。第四,如果行为人给对方造成损失后,不主动采取补救措施,推脱责任或者逃匿的,应认定为具有诈骗的故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3:42
1、在实务中,民事欺诈和诈骗没有明显的区别。
2、在是否属于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机关一般要看,当事人在实施行为之初是不是有虚构事实,非法占有的客观行为和主观故意。如果有,那就是诈骗行为,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额,就构成了犯罪。
如果在实施行为之初没有虚构事实和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因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履行不能,或者有能力履行而故意不履行。那么应该是民事纠纷。
但是在主观上认定比较难,但有些行为,主观故意很是明显。
比如:甲有一套房子,价值100万元,然后以该价格卖给乙,但收了乙的钱后,又和丙达成卖房协议,以110万元卖给丙。这时,甲和乙之间只是属于民事纠纷。但后来甲又把该房以110万元卖给丁,然后又将该房以同样价格或再高的价格卖给丁2,这时甲明明知道自己只有一套房子,但仍然以该房和多人签定合同,明知自己肯定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所以从而可以推定甲在主观上有诈骗他人的嫌疑。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3:42
诈骗就是刑事案件了,要*,*介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3:43
你要问的是民事欺诈案件和刑事诈骗案件的区别吧?
构成刑事诈骗要判断当事人是否以非法占有被害人财产的主观故意。如果当事人无意占有财产可能构成民事欺诈行为。
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的行为。
刑事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