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5:5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48
一、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1、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房屋建成后由于基础的设置不当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如后浇带的设置、浇捣时间以及桩基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等都可造成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房屋楼板产生裂缝。
因此在设计阶段应针对不同土质及房屋结构选择相应的桩基。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①保证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不能超过地基的承载力,以便使地基有足够的安全系数。②控制基础的沉降,使之不超过地基的允许变形系数。
在压缩性有显著差异的土中、地基形式不同处、转折部位、平面复杂、高低差异部位、局部有地下室的边缘处等设置合理的沉降缝、后浇带。对房屋中的后浇带应控制好相应的浇捣时间,一般宜在两边不均匀沉降基本稳定后浇捣。
2、楼板配筋设置及预埋管线不当
1)现浇楼板钢筋施工不规范、防护措施不当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受力主要承受抗拉作用,以抵抗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的产生,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设置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且不太容易跑位。但当垫块设置数量不足、间距过大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垫块间距必须按规范要求控制在1个/m2左右。相对楼板下层钢筋而言,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1、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设计采用小规格,大部分为圆钢,并且现有的设计大多只配支座处的负筋,而板跨中只配单层底筋;2、上层钢筋网的钢筋撑脚设置间距过大,甚至漏设的情况,就更容易使上层钢筋弯曲变形;3、在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交叉作业安排不当,造成面层钢筋施工基本完毕后仍有其他工种人员频繁行走踩踏,自然就存在钢筋弯曲、变形、下坠的情况。4、现在商品商品混凝土已经普及,泵送商品混凝土的泵送管在楼面施工过程中需拆卸、移位,同时泵送软管又需不少人员来移位以摊铺商品混凝土。这必然对成品钢筋造成相当大的破坏,严重的几乎可以使上下层楼板钢筋网片几乎粘连在一起,既减少了有效截面又破坏了保护层的设置,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上述四项原因均可导致上层钢筋砼保护层厚度无法保证,进而引起商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在上述原因中,第一个是客观存在的,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如果把楼面负筋规格加大,钢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工程造价会提高。但后三个原因却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施工单位加大自身的管理力度,监理单位加强验收、督促加以改进。根据近几年的现场监理的经验,上层钢筋网的钢筋撑脚设置间距过大,甚至漏设的情况比较普遍。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设置钢筋撑脚,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1米。特别是对于Φ8一类小规格的圆钢,撑脚的间距应适当进行加密,并且撑脚要求用铅丝绑扎固定以防止跑位,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意识,避免设置间距过大、漏设的情况发生。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弯曲、变形、下坠的情况,建议采取下列措施加以解决:
①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安装工种的预埋电管线和木工的模板收头、修补工作应及时穿插完成,尽量做到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其他工种人员的认为踩踏。
②在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简易通道或铺设脚手片、旧模板,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行走。商品混凝土泵送管必须用钢管搭设支架,严禁将管子直接置于钢筋上。
③加强对各相关班组的技术交底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对楼板钢筋的成品保护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梁或简易通道行走,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
④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砼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及时进行跟班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应重点整修。
2)预埋线管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预埋线管,特别是目前的住宅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配套管线数量日益增多,诸如强电、通信、网络、楼宇对讲等等。多根线管的集中布置是砼截面受到较多削弱,由于应力集中,是容易导致裂缝产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或者数量相当集中,开间宽度又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对于此类问题,首先建议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尽量能够考虑分散各类管道的走向,避免过于集中地在楼板内敷设预埋管线。
现场施工中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各类管线的集中处,应按技术规范要求增设垂直于管线走向的钢筋网片或钢丝网片进行加强。管线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规范要求采用接线盒、过路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尽量采用放射形分散分布,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浇注质量和振捣密实。
3、砼的水灰比控制及浇捣后的养生
1)商品混凝土水灰比的控制
高层泵送商品混凝土因考虑泵送需要出厂时施工坍落度已经比较大,在高温季节施工因快速失水,引起商品混凝土收缩相当容易产生裂缝。再加上商品混凝土运输车在运输途中擅自加水或者现场浇注过程中操作人员为便于泵送、加快施工速度,偷偷加水。这既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也进一步促使商品混凝土裂缝更容易产生。
因此,在现场施工管理上,必须加强对送至现场的商品商品混凝土的级配控制,随时抽检坍落度、观察商品混凝土质量,严禁操作人员擅自加水。同时,按规范规定做好试块的取样制作,以便检查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高温季节施工,由于商品混凝土初凝时间较短,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安排足够的操作人员紧跟做好抹面收头工作,确保不脱节。相反,对于冬季施工,由于商品混凝土初凝时间较长,在完成一遍抹面收头后,应在商品混凝土初凝后安排人员进行二次抹面收头,也可以有效减少初期收缩裂缝的产生。
2)砼浇捣后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砼的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性能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早期的认真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初期收缩裂缝发生。但实际工程中,为了加快进度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对于楼面砼往往缺乏充分、及时地浇水养护,即使养护了也无法确保足够的持续时间。很多楼板裂缝也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48
横向裂缝:在跨中1/3范围内,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当建筑物总长超过40m时,通常在建筑物端部第一或第二开间板跨中出现上下贯通裂缝。
纵向裂缝: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
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板上皮居多。
不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由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0.1mm。
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在湿气土中为0.3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49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主要情况
(1)多层砖混结构;
(2)小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
(3)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4)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出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工程,以住宅楼较为多见,商业楼、公建用房相对少些。若按层次分布情况,大多数裂缝分布与层次无关,只有极个别工程,其裂缝在层次上从上到下有递减趋势。
二、结构楼板裂缝出现的时间一般都在结构封顶半年后陆续出现,如不及时采取补强措施,在1至2年时间内,裂缝仍会继续发展。
三、裂缝所在部位及其特征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裂缝一般呈45°斜向,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
(2)部*缝产生在板内电线管埋没位置。
(3)个别工程的楼板裂缝垂直于板跨方向,或呈不规则状分布。
四、裂缝成因分析经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墙、板等构件共处在同一个大气环境中,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这些构件的混凝土相应都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由于体型上的差异,板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较小,在水平方向上楼板的收缩变形一般均超前于(或大于)梁、柱、墙,使板内出现拉应力,梁内呈压应力。
另一方面是外纵墙与山墙在外界气温的影响下,经历热胀和冷缩的反复作用,它们的温差合力对房间沿外墙角部楼板,将产生较大的主拉应力。
以上两个作用力的叠加,对板形成最不利状态,当板内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楼板变形大于配筋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的时候,楼板内就会产生裂缝。
裂缝的位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约束,二是抗拉能力。对楼板来说,约束最大的位置在四个转角处,因为转角处梁或墙的刚度最大,它对楼板形成的约束也最大,同时沿外墙转角处因受外界气温影响,楼板属收缩变形最大的部位;一般来说,板内配筋都按平行于板的两条相邻边而设置,也就是说,转角处夹角平分线方向的抗拉能力最薄弱。故大多数板上裂缝都出现在沿外墙转角处,而且呈45°斜向放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