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1: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55
《活着》涉及历史事件。分别是解放、饥荒时期、*。
1、中国解放:福贵在中国解放后回到家,小说和电影中都经历了大跃进,大炼钢铁,和大锅饭。与电影不同的是,小说还涉及到土地改革。小说中福贵家是在南方的一个村庄并且一直是种地的,福贵家除了房产还有一百多亩地,因为*全输给了龙二,所以龙二就在“土改”中就做了福贵的替罪羊被*毙了。
电影中故事的发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城镇,福贵家没有种地,以送水维持生活,因此和土地改革没什么关系。在电影中龙二也被*毙了,但不是因为土改,是因为他“反*破坏”。在小说中由于成立了人民公社,福贵家的东西——锅、羊全部充公了,种地也成了挣工分,福贵干活偷偷懒也没有关系。后来食堂散伙了,大家都没吃的了。但是在电影中福贵家从来都没有缺过吃的。
2、饥荒时期:福贵领着儿子有庆去卖羊换米;家珍拖着有病的身子去娘家讨米吃;凤霞和王四争地瓜等等。电影中只有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的场景,没有任何饥饿的现象,也没有提到到食堂散伙和饥荒。
3、*时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的恐惧。“电影是通过凤霞住院时红卫兵当权,王教授挨饿,春生夜访福贵侧面反映了*的情况。整体上来看,有意淡化了*的具体情况。”
《活着》里面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只有平白而简单的叙述,作者作为一个旁观者听完福贵生活经历的点点滴滴,包括给母亲买药,自己却被抓去服兵役,虽然背景是在解放战争,但是并没有说解放战争的爆发,并没有说福贵去战场奋勇杀敌。而是通过一件小事把后面的事情引出来,以简单的生活状态。比如 村民到山上挖野菜, 刨树根;
王四为了添饱肚子不顾人格, 和凤霞抢地瓜; 村长领人到福贵家搜大米……小说中没有对某个事件进行特别的描写,而是简单的叙述,轻描淡写的还原当时的生活与历史状态。
可以说,这些生活的状态也好,还原当时的历史也好,福贵不是跟随历史前进的,而是历史跟随福贵前进的。而这种真实的生活状态,更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小人物生活的无奈与悲哀。
对于很多作家的新实小说,为了还原历史,他们更愿意用上层阶级,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来体现,比如商人,将军,*等等,以小人物反衬大人物。
这种方式确实适合反映当时的历史事件,但是不能全面性的反映生活状态,而余华的《活着》从小人物福贵出发,让他叙述生活的点滴,哪怕琐事,从而反映生活的状态,他这种不追求历史本质,不从重大的事件中揭示历史本质,而是在世俗生活中展现历史本色,何等的妙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