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4:4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45
出自王阳明的《致良知》。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阳明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们父母的;长大后,没有不知道要敬重他们兄长的。爱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和义)是通行于天下的。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扩展资料:
致良知的核心思想:
“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这个“一了百了”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
把握住良知这个根本,然后加以所向无敌的推导,便是王阳明教学生的简易直接的方法。如有人用“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这句圣训来怀疑知行合一的命题,阳明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
还是看你心诚志坚否--人是可以成圣的,就看想不想成了。要真想成就很斗私心一闪念,时时刻刻致良知,用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致良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45
人心向上,人性向下.人心是阳光的,创造性的,正面的居多; 人性是阴暗的,有重量的,容易被放纵的.故,提倡解放人心,使他积极向上;约束人性 使他 把人心 创造的一面 用于正途.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46
小说《首席医官》中曾易评论人性的话:人心向上,人性向下。